第五章 中國文學檔案 第一節(3 / 3)

26日中國文聯、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邀請首都文藝界著名人士和有關部門的負責同誌多人召開民歌座談會,會議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周揚主持。郭沫若、老舍、鄭振鐸、臧克家、趙樹理、陽翰笙、顧頡剛、江櫓、賈芝、林山等發言,中共湖北省紅安縣委宣傳部長童傑也應邀出席。

26日《文藝報》1958年第8期《獻給“五一”節》欄刊出工人詩一組,有溫承訓《趕馬調》、範以本《紅色的獎旗》、陸宇清《銀灰布》、鄭成義《噴氣式快報》;同期還刊有田間的街頭詩二首《談幹勁》和《勤勞年》。

4月《中國青年報》刊出李蘇卿的詩《小篷船》。

李蘇卿講:“58年2月間,我從北京歸來(轉業)。火車到了蘇州,一下車,看到北方少見的小篷船——我萬分想念的小篷船。刹那間,我憶起七、八年前,故鄉河港裏小篷船忙碌的情形(好比北方的馬車)。啊,多麼親切!

“在故鄉住了半個月,天天看到小篷船在忙碌:從鎮上運著日用品——布匹、油、鹽、醬、醋——下鄉;從鄉村運著柴、糧、瓜、果到鎮,而特別是載客和運肥。……我已到非歌頌不可的地步了。於是我寫:

小篷船,不得閑,

冬春運肥忙不斷,

夏秋運糧像穿梭,

一年四季沉甸甸。

“這樣,因為思路很廣,線頭太多,想把小篷船的事包羅萬象地寫下來,反寫不下去了。總之寫了七八次吧,還是寫不好。後來一想,還是寫小篷船的一樁事(一個有代表性的鏡頭)吧!當時因為大搞積肥,小篷船運河泥、人糞很忙,於是我決定寫一個運肥的場麵試試:

小篷船,運肥在田間,

櫓搖歌響鬧翻天。

來自柳樹雲,

進入桃花山。

“寫出來一看,沒有時代特征,這樣的詩能出在任何一年。大躍進最大的特征是衝天的幹勁。人們日以繼夜,愉快地勞動;特別是把黑夜當做白天,在星夜積肥,過去是比較少的。於是我選擇了一個星夜運肥的鏡頭,並采取‘小篷船,裝糞來’這種搖櫓的節奏,使詩在音樂上的美與詩的內容、情緒相結合。”

4月《創世紀》第10期刊出張默的詩論《新民族詩型之特質》和餘光中《西螺大橋》、洛夫《一九五八六題》、瘂弦《無譜之歌》、李冰《午夜的海葬》等詩。

4月艾青被劃為右派分子。

周紅興講:“話題又轉到一九五七年的反右鬥爭。年輕人迷惑不解地問道:‘艾老,您當時為什麼被打成右派的?’‘理由很簡單。丁玲遭到批判之後,我說了這麼一句同情與不滿的話:“我們黨內總是有一批人整我,有一批人挨整。”’”

4月林林的詩集《印度詩稿》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4月昆明軍區部隊文藝讀物編輯室編的詩集《一束山茶花》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4月北京出版社編輯的《躍進的號角(北京郊區農民大躍進詩歌選)》由該出版社出版。

4月高纓的詩集《大涼山之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鎖鏈》、《流水與石頭》、《給彝族歌手》、《母親的歌》等詩22首,有《祝福》代跋。

4月田間的詩集《天安門讚歌》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收《戎冠秀》、《天安門》詩2首。

4月王群生的敘事長詩《紅纓》由解放軍文藝社出版。共31章,有作者詩代《序》。該書《內容提要》說:“這部長詩,描寫了一個對革命無限忠誠的紅軍戰士——王大中一生的鬥爭遭遇。”

4月臧克家的詩集《一顆新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在毛主席那裏作客》、《我的心嚴肅而又激動》、《一顆新星》、《蘇聯紅軍弟兄嗬,我向你們致敬!》等詩64首,分為2輯,有作者《後記》。《後記》說:“收在這個集子裏的三十幾首詩,是最近四五年來寫的,大多是抒情的短章。”“這些詩,多半是對於具有重大意義的政治事件的個人抒情。在第一輯裏,歌頌祖國的主題是重點;第二輯裏的作品,幾乎全是為蘇聯而歌唱。”

4月國營上海第二紡織機械廠工人創作的詩與小調、快板合集《大躍進之歌》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收有沈新炎《我們工人階級是英雄》、吳訓端《決心攻破文化碉堡》、李文彰《五十萬紗錠保證能完成》等詩,有徐平羽《序》。《序》說:“這本集子的出版,是上海群眾文藝運動全麵開花後所結出的一個可喜的果實。它也說明了文藝創作不是也不應該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任何文藝創作,首先決定於內容,其次才是技巧;在我們國家裏,工農勞動群眾是生活的主人,他們在火熱的鬥爭中,有著寫不盡說不完的創作題材,這就首先解決了創作上最根本的問題。至於技巧,它又是從實踐中鍛煉出來的。如果說今天還比較不夠成熟,那麼就更應該多寫,多寫是獲得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因此,在更大的範圍內開展群眾文藝的創作活動,並且堅持下去,讓更多的人拿起筆來,我們就一定會得到在量和質兩方麵都更豐碩瑰麗的果實。”

4月河南人民出版社編輯的《登封人民躍進詩篇選輯》由該出版社出版,為中共河南省委登封會議文集之四。收《東風壓倒西風》、《乘風破浪,力爭上遊,徹底改變登封麵貌!》、《苦戰!苦戰!再苦戰!提前實現文化縣!》等詩7首,有編者《中共河南省委登封會議文集序言》。

4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編輯的詩集《歌唱黑龍江》由該出版社出版。收有王書懷《星,人類的智慧的眼睛》、陶耶《右派三部曲》、張蒲家《嫩江吟》等詩,分為《東風壓倒西風》、《反擊右派》等8輯,有嚴辰序《讀〈歌唱黑龍江〉》。

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文聯編的詩集《紅河之歌》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有黃青《紅河之歌》、包玉堂《歌唱我的民族》、苗延秀《英雄樹》等詩,有編者《序》。

4月湖南省文學工作者協會編的《歡呼共和國——湖南省1957年詩歌選》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有於沙《沿著領袖的腳印》、未央《1957年紀事》、唐齊義《整風鏡頭》等詩,有編者《前言》。

4月中共襄陽地委辦公室編的《綠水笑著上山坡——襄陽專區水利建設詩歌選》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品分為3部分,收素平《隻因有了毛主席》、李知海《興修水利靠合作》、均縣習家店鄉明星四社社員集體創作《河水也能翻上山》、嚴嵩《兩口爭著修水利》等詩40首,有編者《前言》。

4月上海文化出版社編輯的詩集《強盜們的悲哀》由該出版社出版。收郭沫若《阿Q精神》、鄒荻帆《西方的自由》、禾生《美國在“複興”南朝鮮》、袁水拍《聯合國裏的大肚子》等詩42首。

4月湖北人民出版社編輯的詩集《雙反戰歌》由該出版社出版。收《武鋼工人反浪費》、《火燒崔科長的暮氣》、《給國營百子菜市場的大字報》、《配合生產呱呱叫》等詩90餘首,有編者《後記》。當時的評介說:“一翻開書,令人很容易感覺到:它所用的語言,流利、通俗;它所描繪的形象,真切、鮮明;它所流露的情感,誠懇、純樸。”“這個集子的主要特點是:緊密地結合了實際,配合了當前的政治鬥爭,有批評、有檢查、有表揚、有鼓勵、有歌頌;沒有空洞的叫喊,沒有裝腔作勢,沒有矯揉造作;從這裏,我們可以體會到國家主人翁應有的責任感,可以看到群眾無比的力量和智慧,也可以聽到武漢在社會主義建設大躍進中的聲音。”

4月田間的詩論集《海燕頌》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4月沙鷗的詩論集《談詩第三集》由新文藝出版社出版。收《艾青近作批判》、《“草木篇”批判》、《讀愛情詩劄記》、《讀風景詩劄記》等文8篇。該書《內容提要》說:“本書共收關於詩歌問題的論文八篇,以主要篇幅對右派分子流沙河、反黨分子艾青等人的詩歌作了批判。這些批判緊密地配合了反右派鬥爭,具有很強的戰鬥性。另外,作者還對愛情詩、風景詩寫作中的一些壞傾向提出了批評,作者通過具體分析,指出了一切詩歌寫作中的脫離社會主義的傾向都是要不得的。作者的這些意見,對於學習詩歌創作的同誌們是有益處的。”

4月安旗的《論抒人民之情——抒情詩論集》由新文藝出版社出版。收《“安魂曲”——反革命的毒箭》、《這是一股什麼“風”——評張賢亮的“大風歌”》、《論詩的典型化方法的多樣性》等文12篇,分為2輯,有作者《後記》。《後記》講:“我隻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詩歌愛好者。”“但當我看見胡風分子們的反動的詩歌理論和詩作把我們的詩壇弄得烏煙瘴氣的時候,我不能不拿起筆來;當我看見右派分子們在我們的詩壇上種植鴉片而冒充鮮花的時候,我不能不拿起筆來。還有,當我發現我國古典詩歌的驚人的寶藏還沒有被我們今天的詩人充分注意,還沒有充分汲取其中有用的東西來提高社會主義的詩歌藝術時,我也不能不拿起筆來。拿起筆來為社會主義文學事業貢獻出我一點微薄的力量。”

1958年5月

1日《星星》詩歌月刊1958年第5期《詩歌下放筆談》欄刊出工人司徒奴《寫車間!寫工人!》、廖代謙《詩歌如何才能下放》、孫躍冬《詩要寫得口語化》等文。是期隨刊附《詩傳單》一張。

1日《長江文藝》1958年5月號刊出塗永炎等的《大字報詩選》和王任重的文章《大字報萬歲!》。王任重文章講:“《長江文藝》編輯部從工廠、機關的大字報中,選登出二十幾篇快板詩,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希望今後更多地發表工農群眾所創作的詩歌。我們的詩人應當虛心地向工農群眾學習,不僅要學習他們那種堅定的意誌,英雄氣概,革命的幹勁,而且要學習他們在詩歌中所表現的健康的風格和純潔生動的語言。也許有人讀了這些來自工農群眾的詩歌,會拍桌長歎或者搖頭撇嘴,稱之為低級形式。殊不知這恰恰是新詩發展的基礎和主要源泉,新詩主要的隻能在這個基礎上去提高去發展(當然從古典詩詞中也可以吸取必要的精華)。一定有人不讚成這種見解,我歡迎展開一番討論。”

4日北京大學“紅樓社”編輯的《紅樓》雙月刊1958年第3期刊出馮至《在東風裏》、曹彭齡《紅樓的鍾聲》、楊匡滿《植樹》等詩。

5日《人民日報》刊出中共湖北紅安縣委宣傳部長童傑的文章《無處不見詩,無人不歌唱》,講:“走進紅安縣,遍地是歌聲。從祖父到孫子、從祖母到少婦少女,從縣委第一書記到所有幹部,大家都在唱。對唱、獨唱、合唱樣樣有。山歌、快板、順口溜,相聲、大鼓、蓮花落……說說唱唱,真是熱鬧。”“大家唱的是社會主義遠景和人間幸福,唱的是生產躍進和技術革命,唱的是表揚先進批評落後……真是心情舒暢,鬥誌昂揚。”“數不盡的詩篇,寫在牆上、田岸上、塘埂上、肥堆上、石頭上、山坡上……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裏,紅安縣的大地真是五光十色,琳琅滿目。”“光榮的紅安縣已經是:無處不見詩,無人不歌唱的歌唱縣了。”

5日《草地》1958年5月號刊出《中共四川省委通知各地大量搜集和發表民歌民謠》、英佳《省委宣傳部組織力量深入群眾四路采“風”》和小木《批駁流沙河在愛情詩問題上的謬論》等文。

8日《人民文學》1958年5月號《工人的詩》欄刊出孫友田《九裏山》、李聲明《車間詩抄》等詩;《詩風筆談》欄刊出袁水拍《寫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詩》、公木《詩歌底下鄉上山問題》等文。

11日《文藝報》1958年第9期以《詩人們筆談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向毛主席的詩詞學習,向大躍進的歌謠學習》為總題刊出賀敬之《漫談詩的革命浪漫主義》、臧克家《理想,熱情,詩意》、馮至的《漫談新詩努力的方向》、郭小川《我們需要最強音》、袁水拍《詩歌中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等文。袁水拍文章講:“中國新詩的道路應該是:形式是民族的,民歌和古典詩歌可以作為基礎;內容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對立的統一。這是不易之理,這是我們的方向。”此文還批評《長江文藝》2月號上蔡其矯的詩《霧中漢水》,講:看了這首詩,“使人不禁要問:解放後的今天和舊時代的區別在哪裏呢?這是社會主義的真實嗎?這是今天的作家所應有的思想感情嗎?在生產大躍進的高潮中,令人振奮的群眾建設的偉大場麵到處出現,而在這裏,作家‘看得見的’竟是這樣一幅圖畫!這不恰好是人民群眾轟轟烈烈,而作家心情冷冷清清嗎?在作者看來,‘纖夫’和‘千年’前的竟是一樣,在‘喘息’,‘痛苦的跋涉’。而‘紅日’呢?作者認為,也正在為我們掩麵哭泣!”

12日《解放軍文藝》1958年5月號刊出戰士葉曉山《高空作業歌》、工人王維洲《大躍進之歌》等詩及《大字報上的詩》。

14-18日河北省文聯責成《蜜蜂》文學月刊社在河北懷來南水泉村召開河北省詩歌作者座談會,會議由田間主持。到會的有河北省業餘詩歌作者二十餘人,在懷來縣下鄉的詩人徐遲、鄒荻帆等也應邀參加了會議。(1958年7月《蜜蜂》文學月刊1958年7月號)

15日《青海湖》1958年第5期刊出《大躍進“花兒”百首》和《用民歌鼓舞人民前進 用民歌記載時代曆史——中共青海省委決定大量收集民歌》。

16日《人民日報》刊出林陵的文章《詩歌的道路》。

20日《文學雜誌》第4卷第3期刊出李經《午後的訪客》、許國衡《蛙鳴》等詩。

24日《收獲》文學創作雙月刊1958年第3期刊出戈壁舟的長詩《青鬆翠竹》和李廣田詩輯《乘風破浪》、蔡其矯詩輯《丹江口·南津關》、方敬詩輯《獻花》、鄒荻帆詩輯《西榆林詩草》;蔡其矯詩輯《丹江口·南津關》包括《丹江口》、《川江號子》等詩。

25日《詩刊》1958年5月號刊出茅盾《工人詩歌百首讀後感》、老舍《大喜事——“工人詩歌百首”讀後》、袁水拍《向民歌學習浪漫主義精神》、馮至《漫談如何向古典詩歌學習》、陳驄《“改了洋腔唱土調”》及《對卞之琳“十三陵水庫工地雜詩”的意見》等文和《民歌選六十首》、賀敬之《三門峽歌》等詩。茅盾文章講:“我以為我們的專業詩人有不少地方應當向業餘的工人作家們學習;同時,我也覺得,工人百首詩歌中有些毛病,說不定還是多讀了不好的詩歌無意中傳染來的。我們有些壞詩集卻還名氣很大呢,例如號稱已有國際聲譽的右派分子艾青,我看他詩集中,裝腔作勢的東西就很多。然而因為他有這麼一點虛名,而且他又驕傲自負,他從沒對自己的作品來一次自我批評,反而時時以導師麵目出現,於是有些青年有意摹仿他,或者無形中受他影響。因此,我以為富於生活鬥爭經驗的工人同誌們要發揮創造性,盡量不落既成詩人們的那一套腔調。”《民歌選六十首》編者按:“隨著大躍進的腳步,民歌響起來了,像一陣風。它的數量多到難以計算,像潮水一樣,後浪推著前浪。它表現出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以衝天幹勁征服大自然的壯舉和豪情。”“我們從現有的材料中,挑選了六十首,把它集中地發表在‘詩刊’上。對於目前已經產生和將來還要繼續產生的民歌說來,這個數目真是滄海裏的一勺水。”“我們覺得這六十首民歌,比起同類的其他創作來,更樸素、精煉、明快,藝術表現力更強一些,因而也就更加令人喜愛。”“這些創作,都是優美的詩。它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是高強豪邁,其中有許多是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現實主義結合的作品。它的形式雖然短小,但也變化多端,不拘一格。至於想象的大膽,用語的新穎,節奏的明快,真可說開一代詩風,值得詩人們認真地學習。把這些民歌和詩人們的創作比較一下,會促使詩人們改變詩風,創作出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民族風格的新詩來。當然,學習不是形式主義的摹擬。關在屋子裏是無論如何也創作不出火熱鬥爭中產生出來的那樣的作品的。”

26日《文藝報》1958年第10期刊出任小哲《送給小朋友的好禮物——介紹〈為孩子們寫的詩〉》、上海中國藥物公司工人雷霆《祝賀鋼鐵與詩歌的熔煉者——讀〈詩刊〉的〈工人詩歌一百首〉》、彤星《一首有特色的詩——〈理發師〉》等文。雷霆文章講:“《工人詩歌一百首》的彙編,首先應當感謝黨對革命詩歌運動的重視和關切,對我們這群剛學會拿筆來反映自己愉快的勞動生活的工人的培養。工人的名字和詩歌聯在一起,這個奇跡本來就是共產黨所創造的。在解放前的黑暗日子裏,工人有資格拿筆嗎?日日夜夜當牛當馬的勞動還來不及,還有業餘時間給我們學習寫詩嗎?飲水思源,這些詩篇中很多首都直接地歌頌了黨的偉大,那是很自然的。”

27日《人民日報》刊出丁力《詩風雜談》、安旗《把詩送到工廠、農村、街頭去!——讀“星星”詩傳單》等文。丁力文章講:“近年來的詩壇上,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詩,容易記住,容易上口的詩,不如從前多了。另一方麵,洋學生腔和歐化的長句子詩,卻出現得很多,甚至出了幾位寫長句詩的專家。我認為這不是好的傾向,這類歐化的長句詩,不是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雖說也算是一種花,但廣大的工農兵是不欣賞的。”

5月羅門的詩集《曙光》由藍星詩社出版。

5月沈耘的民間故事詩《一雙彩虹》由重慶出版社出版。

5月王幻的詩集《情塚》由綠萼書屋出版。

5月蔚文的詩集《銀樹上的金果》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5月上海文化出版社編輯詩集《上海之歌》由該出版社出版。

5月河南人民出版社編輯詩集《水利大躍進讚歌》由該出版社出版。

5月天津人民出版社編輯詩集《為孩子們寫的詩》由該出版社出版。

5月黎汝清的詩集《戰鬥集》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收《我有一顆士兵的心》、《大字報,貼出來吧!》、《工地上的紅旗》等詩,分為《哨兵篇》、《激流篇》等5輯,有作者《後記》。

5月李季的詩集《西苑詩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給一個石油地質探勘隊員》、《北京的詩》、《列寧的塑像》、《玄武湖的秋天》等詩29首,分為《西苑書簡》、《北京速寫》等4輯。

當時廣告講:“這部短詩集是作者最近一年多來的新作,共分四部分:‘西苑書簡’,是用詩的形式寫給勞動在柴達木青年們的信;‘北京速寫’,是作者根據親身的見聞歌唱北京的詩;‘彩虹頌’是讚頌蘇聯和中蘇兩國的親密友誼的;‘江南草’是江南旅行散詩。這些短詩寫得優美而生動,讀來很感親切。”

5月王鴻的詩集《金色的裏下河》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收有《走啊!走啊!去參加大辯論》、《縣長下地》、《養蠶姑娘》等詩。

5月雁翼的詩集《紅百合花》由新文藝出版社出版。收《謁勘測隊員墓》、《風雪擋不住我們》、《女電機手》、《紅百合花》等詩44首,有作者《跋》。《跋》說:“這個詩集,就是描寫寶成鐵路的修建的,就是描寫築路工人向大山、江河的鬥爭的。這些詩,也像紅百合花一樣,是在築路工人創造的豐收季節,為開山架橋工人而開放的。所以,就取‘紅百合花’為名。”

5月雁翼的詩集《黃河帆影》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收有《故鄉,我回來了》、《右派分子的春夢》、《黃河帆影》等詩,分為《故鄉頌》、《反右詩抄》等4輯,有作者《跋》。該書《內容提要》說:“這集子,包括四十餘首詩,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故鄉頌,是作者訪問故鄉時的情懷抒發;第二部分,旅行散歌,是旅行期間的一些即興作;第三部分,反右詩抄,是反右派鬥爭中,揭露與打擊敵人的短詩;第四部分,黃河帆影,是一首以敘事為主而帶有抒情色彩的長詩。”“這些詩,情感真摯、語言樸實,較突出地反映了祖國農村的巨大變化和農民的思想、感情。”

5月張永枚的詩集《椰樹的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有《肩膀》、《椰子樹的傳說》、《螺號》等詩。

5月新文藝出版社編輯的《大躍進詩選》由該出版社出版。收靳以《歌唱上海的春天》、莎白《上海灘,春雷動》、魯氓《城市在沸騰》、周嘉俊《給鉛筆做廣告詩》等詩六十餘首,有《出版者的話》。《出版者的話》說:“上海,這個英雄的城市,正以一日千裏的姿態躍進著,在這大躍進的日子裏,詩人們遏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以無比的激情,寫下了大量熱烈的頌歌和豪邁的詩篇。為了迅速反映上海大躍進的麵貌,我們編選了這本《大躍進詩選》。”

5月“長春”文學月刊編輯部編的詩集《汽車工人的歌》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有張永善《盤古開天第一眼》、於德成《我們車間裏有一個姑娘》、房德文《汽車城的早晨》等詩。

5月萌芽編輯委員會編的《青春集——萌芽詩選》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作品分為《鐵錘和詩句》、《田間短笛》等6輯,收鄭成義《潛水工,你看見什麼》、冰夫《夜裏,山泉流過村莊》、孟偉哉《三八線界碑作證》、嚴陣《草原上的歌聲》等詩七十餘首。

當時的評介說:“這本書選集了‘萌芽’半月刊自創刊至1957年底所發表的較好的詩歌。這些詩歌,有的歌頌工人階級的勞動熱情和祖國建設的壯麗圖景,有的歌唱農村新氣象和農業勞動的愉快,有的歌頌解放軍的樂觀主義精神和軍民間的親密關係,也有的歌頌了祖國的美麗山河。它們雖然大都不是出自著名詩人的手,但卻比較清新活潑,反映了新的生活、新的鬥爭。”

5月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編的《農村大躍進歌謠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共產黨領導的辦法高》、《四十條鋪起康莊道》、《合作化力量大》、《鄉鄉社社傳喜訊》等10輯300首,有編者《幾點說明》。

廣告講:“從社會主義大躍進開始以來,在全國廣大農村中,不但生產上飛躍前進,歌謠方麵也獲得了豐收。本書所選的三百首優秀作品,就是歌謠豐產中的一部分。這些歌謠歌唱了黨和毛主席的好領導,歌唱了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歌唱了千千萬萬農業勞動者的智慧、力量與幹勁,歌唱了水利、積肥、綠化、除四害、學文化等方麵的工作,也歌唱了幹部下放和幹部作風的轉變。從這些歌謠中,我們不但可以看到農村生產大躍進的偉大氣概,也可以聽到農村思想大躍進的豪邁的心聲。”(1958年5月11日《文藝報》1958年第9期)

潘旭瀾說:讀著《農村大躍進歌謠選》,“心情一直不能平靜。我好像看到了一幅光芒逼人的長卷,好像聽到了進軍的鼓聲和號角。這雖然是一個歌謠的集子,但是這些歌謠卻被大躍進的主題貫串了起來,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英雄史詩。”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