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空了(1907-1988)
原名薩因泰,筆名了了、艾秋飆。蒙古族。新聞學家,出版家。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至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曾任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人民政協報》總編輯。
1925年參加“阿波羅畫會”。1927年開始在北京從事新聞工作。1931年被聘為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講師。1935年任上海《立報》副刊主編、總編輯兼經理。1940年到重慶任《新蜀報》總經理。1941年創辦《光明報》。新中國成立後,曆任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副署長兼新聞攝影局局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民族出版社社長,國務院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著有《薩空了文集》。
一
薩空了的祖上是蒙古族的正黃旗,父親石麟是個讀書人,在川督趙爾豐手下做文官。薩空了於1907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父親為他取名薩因泰,意思是有福之人。辛亥革命後,石麟全家遷回北京,薩因泰改名為薩空了。他在北京協和外語學校半工半讀從此走上社會,先是在中法儲蓄會當辦事員、秘書處主任。他在漢語、英語、書法、繪畫方麵均有造詣。
1925年薩空了參加“阿波羅畫會”,1927年開始在《北京晚報》副刊《餘霞》做編輯、記者,1929年後任《世界日報》畫刊編輯、《世界畫報》總編輯、天津《大公報》藝術半月刊主編。1931年被聘為北平大學藝術學院西畫係講師,教藝術理論課。其後,薩空了進入北平大報《世界日報》主編《新聞學周刊》。那時的薩空了,撰文、畫畫、攝影、演話劇,充滿了活力。黃苗子回憶說:“薩空了是鬱風的舊相識。鬱風在北平大學讀書時,薩空了也正好在北平大學西畫係教授美術史。風度翩翩的薩空了在校園裏很受女孩子們歡迎。”
1935年,成舍我邀請薩空了到上海擔任新創建的《立報》編輯(後擔任總編輯)。
“一二·九”運動時,該報報道了學生的愛國行動和整個抗日救亡運動。該報在新聞業務上突出的是實行“精編主義”,要求在很小的篇幅中容納盡可能多的內容。新聞短,評論短,受到讀者的歡迎。在這裏,薩空了逐漸成長為一名著名新聞工作者。
1936年,沈鈞儒等七人遭國民黨逮捕,章乃器的夫人找到時任《立報》總編輯的薩空了請求幫助,於是當天的《立報》便搶先發了消息。消息一出,社會輿論嘩然。
經過多方協同努力,最終迫使國民黨當局釋放了七君子。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薩空了到香港重新創辦《立報》並任總經理、總編輯。茅盾、巴金等在此撰文。
1939年薩空了帶記者團到新疆,結果被盛世才留下任《新疆日報》副社長。後來他出了本書叫《從香港到新疆》,在這本書裏他寫道:“經過這次旅行,我才大略認識了中國,了解中國之問題所在……我是想告訴大家,‘行萬裏路’對一般知識分子比‘讀萬卷書’更為重要。因為隻有真的麵對了事實,你才能懂得那事實中的問題之所在。”
1940年,薩空了到了重慶,經範長江介紹任《新蜀報》總經理,該報是中共《新華日報》的“友軍”。1941年,皖南事變後薩空了全家要去香港。一天,周恩來約他談話。
在此之前,他沒有和周恩來單獨見過麵。周恩來告訴他,梁漱溟先生辦報經費困難,請他帶5000元交給梁先生。薩空了到香港後,與梁漱溟一起創辦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機關報《光明報》。創刊號上發表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對時局主張綱領》和《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宣言》,打破了國民黨當局對民主政團同盟的封鎖。這是梁漱溟、薩空了等民主人士對民主運動的重要貢獻。
薩空了在1943年4月出版的《香港淪陷日記》一書中說:“我既生在這樣的時代中,又選定了新聞記者為自己的終身事業,自隻有堅強地負起自己應負的曆史使命。所以自從作了記者以來,兢兢業業的工作,唯恐走錯了路。我常常警告自己,不應把自己所編出來的報紙,當作翌日即是覆醬瓶的爛紙,而應當把它看成那是組成人類曆史記載的一部分,假使不能將親曆的一切,忠實的寫出,那我們就是那些偽造曆史者的幫閑,即使出於無心,也是罪無可綰。”
1943年,薩空了在廣西桂林。黃苗子回憶說:“在桂林,薩空了的職責主要是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民主同盟前身)接待外國記者,被國民黨特務係統視為眼中釘。”
一天,他準備去采訪美國新聞處的官員,突然被軍統特務綁架,囚禁在集中營中。薩空了寫了一首詩:“縲絏非吾罪,屋陋睡轉安。山拱如朝我,鬆挺像貞堅。世事愈難問,雄心未遜前。倚風一長嘯,天地為之寬。”
1946年,薩空了又到了香港,經周恩來建議去找中共在港負責人連貫,連貫請薩空了任《華商報》總經理。報社董事中有陳嘉庚、夏衍、連貫、廖沫沙等。實際上,在《華商報》期間,他還在做民主黨派的工作。柳亞子先生曾書贈條幅:“熱心公益無事忙,有求必應香港腳。”
1948年初,薩空了攜全家到北京,5月奉命將原北平《世界日報》改為中國民主同盟會創辦的《光明日報》,胡愈之、薩空了、林仲易三人負責。1949年《光明日報》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