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了大批著名的畫家,如劉繼卣、王叔暉、墨浪、任率英等,這些畫家的作品發行量達到幾千萬冊,受到全國人民群眾的歡迎。人民美術出版社迅速成為全國美術界極具影響力的品牌。
薩空了在任期間,創造了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事業的第一個高峰。
薩空了身為蒙古族,但在新中國成立前,從未提過自己是蒙古族。1950年,周恩來總理召集有關人員在懷仁堂開會,宣布組織中央西北訪問團赴西北5省考察慰問,團長是沈鈞儒老先生,副團長是朋斯克(蒙古族)、馬玉槐(回族)、薩空了。這時,薩空了才正式說出自己是蒙古族。1952年第二次以中央代表團副團長身份訪問東北地區,從此開始關注民族地區的文化和民族工作。
1953年1月,民族出版社在北京成立,薩空了任社長。
在他任社長期間,第一次提出了民族出版社辦社的宗旨,提出民族出版社作為全國出版民族讀物的專門出版機構,一定要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為廣大少數民族讀者服務。在薩空了的領導下,民族出版社建社初期就用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朝鮮文等5種少數民族文字出版了大量的中外文學名著、民族文化遺產、文化教育參考書籍和各種政治書刊,為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54年,薩空了調任國家民委副主任兼民族出版社社長,這時仍兼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
1954年,為了適應新的形勢,由薩空了倡議,經中央民委向上級及有關部門請示,批準了創建以圖片為主、圖文並茂的《民族畫報》。1955年2月,《人民畫報》副冊停刊,以漢、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六種文字編輯出版的《民族畫報》創刊了,薩空了請周恩來總理為民族出版社和《民族畫報》分別題寫了社名和刊名。
1958年,薩空了參與民族文化宮的籌建工作,這是建國10周年的十大獻禮工程。他還出席了成吉思汗陵的奠基典禮,參與內蒙古成立20周年紀念活動的籌備工作……
1960年薩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6年他被停止一切工作下放到“五七”幹校,同時被免去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職務。
三
1972年薩空了從幹校回來,恢複工作,被任命為民委臨時三人小組成員。
1976年1月,周恩來總理去世,薩空了口占一首詩表達懷念之情:
烏雲遮日憂陸沉,舉國矚望在一身。
驚聞哀樂人心碎,處處白蒼祭英魂。
深夜長街流淚雨,目送靈車瞬絕塵。
木鐸不存將若何,躑躅尋思到淩晨。
薩空了1966年離開人民美術出版社,但他對人民美術出版社念念不忘,一如既往地支持美術出版事業,有求必應,甚至不顧身體的虛弱,出席美術出版方麵的重要會議。1981年,在人民美術出版社30周年慶典活動時,他作詩題詞:
總理親提我社名,美術服務為人民。
文化淵源於曆史,努力推陳重出新。
卅載瞬逝咳唾在,十年動亂悟覺深。
慶幸長征再開始,諄諄教導永銘心。
“文革”過後,百廢待興,薩空了除了在民委繼續擔任領導工作,在全國政協擔任副秘書長工作,是全國政協常委,還出任中國民主同盟會的副主席。此時薩空了已是70歲的老人了。
1983年4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機關報——《人民政協報》在北京創刊,薩空了以75歲高齡出任總編輯。
1985年,為紀念鄭振鐸,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鄭振鐸編著的《中國古代木刻畫選集》。這也是60年代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出版項目,因“文革”擱淺。薩空了寫詩祝賀:
存土續絕賴先賢,發揚全靠黨支援。
十年浩劫艱辛渡,光輝遠景正當前。
木刻精雕刀千萬,彩印逼真奪目鮮。
傳統藝術人爭愛,後繼更應著祖鞭。
四
薩空了的一生主要從事新聞出版工作,他主編了《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著有長篇小說《懦夫》,散文集《香港淪陷日記》《兩年的政治犯生活》《由香港到新疆》,美學專著《科學的藝術概論》,新聞學專著《科學的新聞學概論》,譯著《竇德大使日記》《宣傳心理研究》,還有《薩空了文集》。
馮亦代評價:“他不但文章潑辣,更寫得一手漂亮瀟灑的毛筆字,而且對於英語也有造詣。”
2011年,人民美術出版社迎來60年華誕,我負責組織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人民美術出版社成就展,當時已經與薩空了老社長的子女久無聯係了。但我終於聯係上他的小兒子薩共旗,並征得薩空了的一幅書法作品。我們將這幅作品放在人民美術出版社職工書畫展的第一幅,以表達我們對老社長的敬意。薩空了的書法奇崛老辣而又富有神韻,碑的味道十足,行筆緩慢,通篇布局舒展,有大家氣象。
在我們心目中,薩空了是新中國美術出版工作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