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免費午餐的吃法(2 / 2)

又有一次,塞北送給曹操一盒酥餅,曹操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字便放在一邊。楊修看見後,竟招呼眾人把這一盒酥分吃了,曹操知道後便問為何這樣,楊修回答說:“你明明寫著‘一人一口酥’,我們怎敢違抗您的命令呢。”曹操心中更加妒忌楊修了。

後來,劉備攻打漢中,曹操親率40萬大軍迎戰,於漢水對峙日久,曹軍進退兩難。一日,廚師端來雞湯,曹操正若有所思,見碗底雞肋,心有所感。這時夏侯入帳請教夜間號令,曹操順口說:“雞肋!”於是,“雞肋!雞肋!”的軍令便在軍中傳開了。楊修聽到這個號令後,便命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撤退。夏侯聞訊一驚,忙把楊修請到自己帳中詢問,楊修說:“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不舍。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來日魏王必班師矣。”夏侯仔細一想,覺得很有道理,也命令軍士打點行裝。曹操聞訊,不由暗歎楊修的心計,殺楊修之心更甚,於是以擾亂軍心的罪名將楊修斬了。

楊修就是因為處處鋒芒畢露,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毫無保留的完全表現出來,才被曹操殺死。如果楊修懂得鋒芒畢露的道理,也許就可以逃避此劫。學會“裝傻”,就是“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明知故問,給別人一個表現的機會;明明知道他不如自己,也要去向他請教;明明自己懂得很多,但表麵上也要讓別人覺得你不懂的樣子。有了這些,再加上人家冒犯了自己也不針鋒相對地去計較,不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就不會對他人構成威懾了,反過來,自己也就可以減少一些他人的攻擊和中傷了。

唐朝的名臣李義琰就是榜樣。李義琰曾為唐朝宰相,他的住所沒有像樣的房舍,他的弟弟為他買了建房的木料。李義琰知道這件事後,對弟弟說:“讓我擔任國家的宰相,我已經感到非常慚愧,怎麼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從而加速罪過和禍害的到來呢!”

其弟說:“凡是擔任地方丞、尉官職的,尚且擴建住宅房舍,你位居宰相,地位這麼高,怎麼可以住在這樣狹小低下的宅舍中呢?”

李義琰回答:“人們希望中的事情很難完全實現;兩件事物不可能同時光盛。已經處在顯貴的官位,又要擴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禍害。”他最終沒有答應建房。後來,木料也腐朽了,隻好扔掉。房子雖然沒蓋成,但謙遜的美德已經養成了,自己的地位也穩固了,這樣的策略當然更高明。

古人稱:“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於大海之鵬,則渺然自小,又進而求之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所謂“鋒芒畢露”,既有鋒芒,它就是要“露”,要“脫穎而出”。就會別人看到,這樣看來,“傻”也不是人人可以裝得出的,要裝“傻”,也的確要掌握裝“傻”的藝術才行啊!

古代有位君王和大臣們到野外打獵。當他們到了山頂時,許多猴子看到了他們就全部都逐年了,但有一隻猴子,自以為很了不起的在他們麵前搔首弄姿,這個國王看見了非常生氣,於是就拿起弓箭射那隻猴子。但是卻被那隻猴子機智的躲了過去。於是,這個國王又拿了一箭射去。就這樣,國王射猴子躲,國王射了幾次都被猴子給躲過去了。最後,國王惱怒了,命旗下所有的弓箭全部對準射向猴子,幾分鍾之後,猴子已經不再是猴子了,而是變成了刺蝟。

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有許多這樣的人,以為自己有點能耐就鋒芒畢露,到最後落得跟猴子一樣的下場。這也就是所謂的“槍打出頭鳥”。如今“槍打出頭鳥”成了中國人世俗的一個法則,也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出頭鳥”本來是一個推動時代前進的角色,卻可悲地成為了“愛出風頭”的犧牲品的代名詞,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也是一種文化的悲哀。但以“謙”為本,卻是出於對自身修養的自勉要求,也是人不可鋒芒太露的進一步解釋。因此,做人一定要韜光養晦,一定要有耐心,同時也要學會功成身退的道理,千萬不要做“出頭鳥”,“鋒芒畢露”難免會樹大招風,引來禍患,對自己隻是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