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全省分為十行政區:其在北疆者為迪化區、伊犁區、阿山(即阿爾泰山之簡稱)區、塔城區;在南疆者為哈密區、焉耆區、阿克蘇區、喀什(喀什噶爾之簡稱)區、莎車區、和闐區。十區共轄一市,七十七縣,三設治局。
迪化為本省第一行政區,除迪化市外,又轄迪化、奇台、綏來、阜康、孚遠、乾德、景化、昌吉、木壘河、吐魯番、鄯善、托克遜十二縣。全區人口約三九一八五○人,以迪化市人煙最為稠密,迪化縣次之,木壘河隻萬餘人而已。
迪化亦名烏魯木齊,蓋以烏魯木齊河而得名,烏河源出烏可克達板,東彙庫爾齊勒河,西彙阿勒塔齊河,北流,是為烏魯木齊河,全長二百餘裏,流域麵積約四百平方公裏。其流經迪化附近分為十數渠道,其最大者為和平渠,次為西大渠,灌溉良田六萬多畝。沿河兩岸,隴畝縱橫,村落櫛比,綠草展茵,野花四積,風景綺麗。近城西郊河畔,有中山公園,俗呼西公園,依山臨水,景致幽美。園內怪木參差,撩雲蔽日,亭榭樓台,小橋流水,掩抑翠微中,回廊曲徑,琪花夾道,徘徊其間,恍若身在萬花筒中。諸般點綴,亦宏敞,亦幽深。有湖曰鑒湖,又名西湖,廣寬十數丈,水紺碧,深不可測,樹影婆娑,倒映入池,交織成一幅湖心麗景,誠夏令遊觀佳地。又有運動場、動物園、陳列室等,各種設備頗具提高人民藝術,輔助教育,促進文化作用。
迪化地處天山之陰,據天然之形勝,當北緯四十四度弱,其經七十八度強,拔海【1】九一五公尺。以地居四達要衝,為西陲重鎮,自古即為軍事政治以及文化經濟交通之樞紐。方其全盛時,有“小南京”之譽。《西藏記》載:“字號店鋪,鱗次櫛比,市街寬敞,人民幅輳,茶寮酒肆,優伶歌童,工藝技巧之人,無一不備,繁華富庶,甲於關外。”今城建於光緒三十二年,周十一裏有奇,係並漢滿兩城而展築者。舊辟七門(現有八門):曰承曦,曰慶豐,曰肇阜,曰景惠,曰惠孚,曰麗陽,曰徠遠。市區人口約七萬人,以漢人為主,占全人口之半,次為維吾爾人,再次為漢回,他如哈薩克、歸化(按:即俄羅斯族)、烏孜別克、塔塔爾等雜居。漢人以原籍隴省者為最多,秦、晉、湘、楚次之。市內街衢寬敞,商肆夾道,四衢交會處為大什字,重樓大廈,富麗相傾,各種商品、奢侈品,應有盡有。其執商界牛耳者為“天津幫”,蓋方左宗棠大軍入新時,平津商販組織商隊,攜帶各種日用品,隨軍出關,呼之為“趕西大營”。獲利良豐,聞者羨之,多起景從,且多為天津之楊柳青人。其人刻苦耐勞,遂多能由小販輾轉成巨富,占有今日之地位。晉人往昔多營金融事業,在清協餉時代,每年二百九十萬之餉款多經山西票號之手,亦曾盛極一時。及後,協餉停止,遂改營皮革、藥材等,其在商業方麵之權威,僅略次於“天津幫”。自光緒七年,迪化辟為商埠後,南關之南,南梁以北,遂為國際貿易中心,街衢寬敞,綠蔭夾道,崇樓櫛比,洋行相望,頗形繁榮。
因機械不發達,一切交通運輸多恃獸力,汽車惟機關或私人有之。馬車,俗呼“六根棍”,為最普遍之交通工具,其車係用木棍六根組合而成,挽之以馬,上鋪氈毯,可容五六人。此外,駝、馬、騾、驢等,原始與現代之交通工具雜然並用,別具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