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危機管理中的溝通(2)(2 / 3)

新聞媒體是大眾獲得危機信息的主要來源。給他們提供關於危機正確的最新消息,就有可能通過他們告訴大眾事情的真相。然而,如果企業無法或不願意提供這些真相,新聞媒體則會用盡各種手段——正當的或不正當的方法,追蹤采訪他們認為有疑點的線索,其結果是可能導致與實情有出入的錯誤和猜測性的報導。

在與新聞媒體溝通時,公司指派的發言人異常重要。既然事件已經發生,而且無法挽回,公司應務必盡其所能,準備好各種需要回答的、大眾關心的問題。

3.做好危機管理方案

危機管理方案應事先擬定,內容應包括:

(1)任命危機控製和檢查專案小組;

(2)確定可能受到影響的公眾;

(3)為最大限度減少危機對企業聲譽的破壞,建立有效傳播的渠道;

(4)在製定危機應急計劃時,可傾聽外部專家的意見;

(5)把有關計劃落實成文字;

(6)對有關計劃不斷進行溫習;

(7)為確保處理危機有一群專業人員,平時應對有關人員進行特殊訓練。

隻有根據設計好的步驟及一覽表對假想情形進行試驗性演習,工作人員才能真正熟悉這些步驟並了解其是否真正有用。若從中發覺方案漏洞,也可予以糾正。這種演習的最好例子之一,即是每年一次由英國能源部組織進行的“NOROX演習”。NOROX演習是為了檢測英國在北海作業的石油公司遇到危機時的行動和溝通反應能力而建立的。

4.做好危機溝通方靠

危機溝通方案是危機處理的基本依據,內容包括:

(1)時刻準備在危機發生時,將公眾利益置於首位。例如,在“泰諾”中毒事件中,約翰遜公司5天之內從市場上收回了價值1億美元的3000萬瓶藥全部銷毀,並發了45萬份電報、電傳,請各醫療機構停用該藥。

(2)掌握報道的主動權,以企業為第一信息源,向外界宣布發生了什麼危機、企業正采取什麼措施來補救。例如,災難發生後,約翰遜聯營公司立即作出了關鍵性的決策,向新聞界敞開大門,公布事實真相。該公司向新聞界宣布:“本公司是坦誠的、愧疚的、富有同情心的,決心解決中毒事件並保護公眾。”

(3)確定傳播所需的媒介,如名稱、地址及聯係電話。

(4)確定媒介需要傳播的外部其他重要公眾。

(5)備好企業的背景材料,並不斷根據最新材料予以充實。

(6)建立新聞辦公室,作為新聞發布會和媒介索取新資料的場所。

(7)在危機期間為新聞記者準備好通訊所需設備。

(8)設立危機新聞中心,以接收新聞媒介電話,若有必要,一天24小時開通。

(9)確保企業內有足夠受訓的人員以應付媒介和其他外部公眾的查詢。例如,約翰遜公司設立了專用電話線,僅10月份就答複了來自新聞機構的2000多個詢訪電話。

(10)應有一名高級主管置身於危機控製中心。

(11)如果可能的話,把危機控製中心設在一間安靜的辦公室內,以便危機管理小組的領導和新聞撰稿人能在那兒工作。

(12)準備一份應急新聞稿,留出空白,以便危機發生時可直接填寫發出。

(13)確保危機期間企業電話總機能知道誰打來的電話,應與誰聯係。

6.危機溝通訓練

公司如果缺乏能夠有效進行危機溝通的職員,則危機溝通的方案、步驟就是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