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如何避免人際交往中的矛盾?(3)(3 / 3)

對付他人“揭短”的最佳方案是急中生智和具幽默感。

一位作家剛發表一篇小說,讚譽之聲鵲起。

另一位作家卻不以為然,跑去問他:“這本書還不賴,是誰替你寫的?”

他答道:“哦,謝謝你的稱讚,不過,是誰替你把它讀完了?”

幽默的回敬,對“揭短”者也是一種應付之道。

如何化幹戈為玉帛?

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1767—1845年.曾經和一個叫本頓的人進行決鬥。本頓一槍擊中了傑克遜的左臂,子彈一直留在裏麵。20年後,到1832年醫生取出子彈的時候,本頓已經成了傑克遜的熱情支持者。傑克遜建議將子彈歸還本頓,但本頓謝絕接受,說20年的保管期按照美國法律的規定,遺失物或被拋棄物的追索時間為20年.已使產權發生了轉移,子彈的所有權當屬傑克遜了。而傑克遜說自從上次決鬥到現在還隻有19年,產權關係沒有發生變化。本頓回答說:“鑒於你對子彈的特別照管,並且一直隨身攜帶,因此,我可以放棄這一年。”

我們從安德魯·傑克遜和本頓的交談中,發現兩人其實都沒有把20年前的決鬥,放在心上,這也使我們更容易理解他們決鬥之後的20年中,為什麼一個還是另一個的熱情支持者。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難免會有些舊怨出現,這些舊怨可能會造成不愉快的人際關係,該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上麵的例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辦法。

寬恕就是給別人機會,當然,也是給自己機會。“化幹戈為玉帛”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方式,非常重要。生活在社會中,必然有矛盾和煩惱,如夫妻、鄰裏、同事間不和諧,均會使人出現負麵情緒,甚至產生仇恨。在被別人曲解和傷害時,本能的反應就是報複。然而,報複雖然發泄怒氣,減少心中的負荷而痛快一時,但會激化矛盾。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避免進入困境,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寬容,做到寬容大度,摒棄前嫌,化幹戈為玉帛。

要勇於麵對問題,解決問題,不能逃避,老死不相往來。將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及無法解決的問題分別列出。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全力以赴去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先尋求支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凡事盡力而為必能得到對方的諒解與支持。

如何麵對別人的譏諷?

譏諷,在交際性語言中是一種有較強刺激作用和感情色彩的表達方式。

諷刺性談吐具有含蓄、幽默、風趣、辛辣的特點,是一種“攻式”語言。它通過比喻、誇張、反語等修辭手法,來表達說者的輕蔑、貶斥、否定的思想感情,能收到揭露醜惡、戲弄無知、回擊挑釁等等交際效果。

在交際場合,人身攻擊之類的不愉快事件是難免的,如果你不想吃啞巴虧,諷刺將成為你防身的盾牌。

“九·一三”事件之後,在聯合國安理會的一次辯論中,蘇聯代表馬立克借此事貶低我國,他說:“中國那麼好,為什麼林彪要往蘇聯跑呢?”中國代表鎮靜地回答:“尊敬的先生,您連這一點常識都不懂,鮮花雖香,蒼蠅不照樣往廁所飛嗎?”

反唇機譏必須藏中有露,露中有藏,盡藏則不知所雲,盡露則赤膊上陣了。

肖伯納的《賣花女》準備上演了,他派人給丘吉爾送去兩張票,並附一張短箋:“親愛的溫斯頓爵士,奉上戲票兩張,希望閣下能帶一位朋友前來觀看拙作《賣花女》的首場演出,假如閣下這樣的人也會有朋友的話。”

丘吉爾作複道:

“親愛的肖伯納先生,蒙賜戲票兩張,謝謝。我和我的朋友因為有約在先,不便分身前去觀賞《賣花女》的首場演出,假如你的戲也會有第二場的話。”

一個嘲諷政治家隻有對手,沒有朋友;一個反譏戲劇家作品可能短命,不會長壽。譏中含趣,樂中有嬉。

當然,諷刺要掌握分寸。諷刺之言是不宜隨意使用的,需要區別對象、場合。

諷譏之言就其動機來說,有善意與惡意之分。對敵人的諷刺要針鋒相對,不留情麵;而對一般人的諷刺,則應是善意的。通過諷刺之言,意在引起對方警覺,絕不是出對方的洋相,拿對方取樂。

更不要以為自己會諷刺,就到處挑戰,稍不如意,就對別人挖苦譏笑,惡語中傷。這樣不但傷害了別人的感情,而且也使自己孤立,或成為眾矢之的。

要記住,諷刺像一把雙刃劍,它可以使你受益,也可以使你受損。用得恰當,它是利器,用之不當,便當會成為“惹事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