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籠絡感情
明知提出對對方不利的條件,對方聽了會不高興,還得去試著把他“俘虜”過來,這是交涉場合中常遇到的一個難題。
處理好這一難題的方法很重要的一條是籠絡感情。就是在開始談話之前,盡量搶先一步把對方的情感“俘虜”。可在談正題前說:“當然,我明知會挨罵,還是要說……”、“冒著你會不愉快的危險……”等等。
隻要說上類似的話,對方肯定不會罵你,反而會覺得你憨得可愛,這樣就自然而然把對方“俘虜”過來了。
有意說錯話
人們說話交談,總是盡量避免出現差錯。可是,在某些情況下,有意地念錯字,用錯詞語,卻有神奇的功效,能豐富語言表現力,使人的談吐生輝。
示錯藝術有以下幾種:
1.設置陷阱,借以反擊
故意把話說錯,為了蓄勢布陣,待對方批評指正時,再借題發揮,給予回擊。
過去有個藥鋪老板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點上香向菩薩禱告:“大慈大悲的菩薩,願您保佑男女老少都多病多災,我好發一筆大財!”這話被一個下人聽到了。
不久老板的母親得到了癆病,躺在床上哼哼嘰嘰的,下人對老板說:“這下老太太病得不輕,這全是托菩薩的洪福!”老板大怒。下人說:“老板息怒,您不是求菩薩保佑男女老少都得病嗎?這下菩薩顯靈了。”老板啞口無言。
一個小夥子向一老人問路:“喂,離城還有多遠?”“500拐杖。”“距離應該論裏呀,怎能論拐杖呢?”老人答:“論理?論理你得喊我大爺!”
2.利用常人的錯誤
有些人喜歡利用常人的錯誤,以示錯的方式尋開心。甲問:“那件事有消息了嗎?”乙答:“查(杳)無音訊!”這個說“此人真是刮(恬)不知恥屍那個講:“看來他心不在馬 (焉)。”言變之間,彼此心領神會,說畢莞爾一笑。
3.相反相成,啟發誘導
一位教師給學生講“災梨禍棗”一詞,首先用望文生義的方法曲解示錯:“看來梨棗都有毒。吃了會生災招禍。”稍有生活常識的學生都會感到此話不合情理,但一時也說不清楚確的含義。到了學生急欲求知的時刻,教師再揭開迷底:“這個成語說的是濫刻無用之書,使用來做雕板的梨樹棗樹都跟著遭殃。”如此一來,學生豁然開朗。
4.拋磚引玉,打破僵局
示錯做為一種交際手段,有時還可以成為隨機應變,化被動為主動的工具。錢學森有次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大家凝神屏氣,聽他獨自講話。講著講著,錢老連簡單的常識性問題都說錯了。座中一個膽子大點兒的人說:“您講錯了吧?”這時錢笑著說:“看來,我也不是什麼都對嘛。好,現在總算有人發言了!”會議氣氛很快活躍起來。
讓你的語言富有哲理
日常交談中,人們愛聽那些富有哲理的話語,因為它給人凝練、深遠的美,令人回味,發人深省。而一個人的話題是否含有哲理,也標誌著說話者的思想成熟程度。
哲理性語言有許多類型。
1.警策型
話一出口使人一驚,卻驚而無險,出人意料,卻在情理之中,是這類哲理性語言的特點。例如:“有人可能一百歲時走向墳墓,但他生下來就已經死亡。”(盧梭)語中“活了一百歲”與“生下來就已經死亡”是一個大矛盾,然而矛盾的背後卻潛藏著深刻的思想。
2.若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