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清對方當時是否方便與你交談;
準備好記事本,記下將要談的話題;
清楚下一次聯絡的時間、地點或電話號碼;
使用公共電話時,請告訴對方,盡量抓緊時間,語意簡明:
考慮對方是否能聽得清楚;
如果對方聲音太小,不妨這樣說:“對不起,我的電話機有點問題,聽不清楚,請你大聲一點好嗎?”
電話中的慣用語,用之得當,會使人覺得親切溫暖,以下是幾種慣用語:
對不起,在百忙之中,能耽誤您一點時間嗎?
真不好意思,每次都打擾你。
我想和您商量幾件事情,好嗎?
麻煩您了,非常感謝。
拜托您了,真是感激不盡。
如果你將這些慣用語在電話中多多運用,必能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聊天要聊出名堂來
聊天一般是指沒有明確目標的即興式交談。跟不同行為、不同輩份的人聊天,往往會得到許多新的信息,甚至使我們觸類旁通,使有些人久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一下子豁然開朗。
聊天還有調節心理、愉悅情懷的奇特功效。如果你有什麼事愁悶不快的話,通過和熟人聊天,可以一吐腦中悶氣,達到開釋情懷、平衡心理的作用。
古人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佳句。一次有益的聊天,並不亞於讀一篇好文章。所以,與人聊天是一件大快事。
但是,聊天要聊出名堂,確有收獲,還得費點心思。必須注意下麵幾點:
1.既無目的的,又有目的
一般來說,聊天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但從微觀角度來講,閑聊未必就是聊“閑”,而是有目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帶有一定的目的,你就能及時又恰到好處地發問,調節聊天的內容。
2.要善擇聊天對象
聊天要做到格調高雅,聊得有水平,善於選擇聊友是重要的一環。一般來說,聊友的素質決定了聊天的質量。德國偉大作家歌德,幾十年如一日,與其秘書受克曼每天都要聊會兒天,那些天才的機智許多是從閑降話語中誕生的。他嘲弄世俗,譏諷醜惡,以噴球吐玉般的格言綴串成令後世驚歎不已的《歌德談話錄》。
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每次聊天都有“聊友”在場,所以,選擇聊友的圈子不能太小。和水平相當的人,甚至低於已者聊天也不無長進。大可不必囿於己見,拘於一格,而以廣開“耳路”,泛論群盲為好。
3.聊天話題的選擇
通常情況下,與學者聊天,可以講些輕鬆、幽默的奇聞軼事;與主婦們聊天,可以講講市場的行情與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老人聊天,可以淡談養生之道、保健方法,甚至愉快的往事;與青年聊天,可以探討事業、友誼及一切時髦話題;與孩子聊天,可以講講童話、寓言等:與一般人聊天,可以拉拉家常。
4.聊天的範圍
一般說,聊天的範圍不受限製,這當然不包括庸俗低級、格調低下、無意義、無價值的話題。搬弄是非,貶低他人,也
是不足取的。對方的缺點和不喜歡的不應作為聊天的話題。
5.聊天的地點
一般說,聊天不受時間地點限製,但在公從場合下聊天,或喜慶時節大談悲傷之事也是不受歡迎的。
6.不提挑戰性問題
聊天時,不要提出一些挑戰性的問題,免得引起激烈爭論,弄得不歡而散。不要自以為是,用教訓人的口氣說話,如果幾個人一起聊天,還要注意讓大家都有發言機會。
求借的語言技巧
向鄰居或朋友借東西,這是每個人都可能碰到的事。但是,由於借東西時所用的語言不同,其結果必然大不相同:有的人可能空手而返,有的人卻可滿意而歸。
求人或者借東西時,應當注意哪些語言技巧呢?
1.不要用“肯不肯”發問
這樣,會使被借一方感到不快。因為,“肯不肯”包含兩理意思:肯與不肯。而後麵一層意思明顯地表明了你對別人的不信任,容易使人產生誤會。即使你借到了東西,主人未必心甘情願。
2.求借語言因人而異
好友不妨隨便一些;知心朋友更應直截了當,以免讓對方感到“生分”;若是一般朋友,關係平常,不妨先拭探一下,然後根據情況隨機應變。
比如借錢,老朋友之間可以這樣說:“這兩天手頭緊,借點錢用用!”若是一般朋友,你不妨這樣說:“唉,這幾天花錢真多,買這樣又買那樣,到月底還有十多天,這日子過得真緊!”若朋友能悟出你的意思,主動提出幫助你,那你再說借款數字;或對方也大談錢如何如何不夠用之類的話,請你免開尊口,因為,對方的意思很明顯:他不想借或真的借不出。
3.用商量的語氣發問
若借物不成,務請道一聲:“沒關係。”
許多人向人借東西時,一般能夠使用商量發問語,諸如“你的××東西,借用一下可以嗎?”之類,但如果對方婉拒後,有些人往往“噢”的一聲拔腿就走。這一舉動常令對方感到不快,因為他會誤以為你借物不成頓生怨氣。所以,即使借物不成,也應道一聲“沒關係”,對方會因你的諒解而生快慰。
4.告訴歸還時間
這樣,對方才會樂意借物予你。因為不願借的人大都有這樣的想法:怕對方借而不能速還;怕對方借而有損。所以,向人借東西除了精心愛護他人物品外,還要盡可能早一些歸還。而借物時便告知對方歸還時間,這樣就會緩解借物時對方的心理負擔。因此,即使對方說:“唉,你說到哪裏去了!”你仍然別忘了說上一句:“×天後(或×小時後)一定還你!”一定要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