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禮儀
舉行中餐宴會,應提前發出請柬。其內容包括活動形式、舉行的時間及地點、主人的姓名(以單位名義邀請,則用單位名稱)。請柬行文不用標點符號,所提到的人名、單位名、節日名稱都用全稱。請柬格式與行文,中外文本差異較大,注意不能生硬照譯。如果宴請外賓,則宴會時間的選定應避開外賓的忌諱,如對信奉基督教的人士不要選13日,伊斯蘭教在齋月內白天禁食,宴請宜在日落後舉行。此外,菜肴的選擇應兼顧外賓的飲食習慣和宗教信仰,如宴請印度教徒不能用牛肉;伊斯蘭教徒不飲酒,用清真席;佛教徒隻食素,不吃海參和動物內髒。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幾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小架上。醬油、醋、辣油等佐料應一桌數份,並要備好牙簽和煙灰缸。有時宴請外國賓客時,除放置筷子外,還應擺上刀叉,一桌數份。
上菜應按照下述順序,即先上冷盤,後上熟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宴會上桌數再多,各桌也要同時上菜。上菜的方式大體上有以下幾種:一是把大盤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招待員托著菜盤逐一往每個人的食盤中分讓;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
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複勸菜,可向對方介紹中國菜的特點,吃不吃由他,不可強為他人夾菜。
一般在正式宴請時,應先用公筷或湯匙將所需菜肴接夾到自己的盤碟中,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而不能直接到菜盤中夾菜送入嘴裏。正確使用筷子用餐有八忌:
第一,每次一筷夾的菜不宜太多;
第二,夾菜後接夾到自己盤碟途中不能滴水不停;
第三,不能用筷子如“撥草尋蛇”似的在菜盤中胡攪一氣;
第四,不能在用餐前將筷子放入湯中“洗涮”;
第五,不能用嘴吮筷子的菜鹵;
第六,不能用筷子代替牙簽剔齒縫;
第七,不能用筷子敲打盤碗;
第八,不能用筷子指點人。
若同時需要使用湯匙時,應先將筷子放下。右手握筷,左手持匙的做法同樣是忌諱的。
假如遇有魚刺肉骨之類的雜物需要吐出時,也必須用筷子放在嘴唇間將雜物接送到自己的碟盤中,直接吐於桌布上的行為是不禮貌的。
另外還應注意,吃東西要把嘴閉上咀嚼,不要拿筷子和湯匙整個往嘴裏塞;喝湯不要發出聲音,湯若太燙,可過一會再喝,不要用嘴去吹;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找人聊天;用牙簽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客人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再與大家一同開始用餐。不要無故在中途離去。吃飽後,應等眾人都放下筷子,並見主人示意散席時,方可離座。
中餐餐具的正確選擇
大家都知道如何正確地使用中國餐具,但對於使用筷子的禮儀要求如何卻不太明白。筷子在世界各種餐具中可算得上是使用人數最多最奇妙的一種。筷子雖說構造簡單,但是巧妙地運用了杠杆原理,集中了刀叉功能於一身,取材容易,製造簡單,攜帶方便,都是筷子的優點。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因為使用筷子需要牽動全身30多個關節和幾十條肌肉,所以經常使用筷子還能達到健身的功效。
雖然使用筷子很方便,但要注意使用筷子的禮儀要求,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對使用筷子形成了一些禮貌要求。
首先,是用筷子要注意輕拿輕放。應該把手洗幹淨再在餐前發放筷子,要把筷子按雙理順放好。輕輕放在每一個人的餐位前,切不可亂扔,坐在餐桌前用筷子敲打餐具是不禮貌的行為。
其次,筷子要正確擺放。筷子通常應該成雙成對擺放對齊,放在碗旁邊,不能擱在碗上。不要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也不要一根是大頭另一根是小頭擺放,用餐過程中臨時離開時應該將筷子輕輕放在飯碗旁邊,切不可插在碗裏。
再次,不要揮舞筷子。筷子是就餐的工具,就餐時,你可以交談,但千萬不要用筷子作道具,在餐桌上揮舞。請人用餐時,也不要將筷子戳在別人麵前,這樣做是極不禮貌的。另外,還應該注意夾菜時避開別人的筷子,以免筷子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