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印象是金——把握分寸,知己知彼(1)(1 / 2)

利用首因定律,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有位心理學家撰寫了兩段文字,講的是一個叫吉姆的男孩一天的活動。其中一段將吉姆描寫成一個活潑外向的人:他與朋友一起上學,與熟人聊天,與剛認識不久的女孩打招呼等;而另一段則將他描寫成一個內向的人。

研究者讓有的人先閱讀描寫吉姆外向的文字,再閱讀描寫他內向的文字;而讓另一些人先閱讀描寫吉姆內向的文字,後閱讀描寫他外向的文字,然後請所有的人都來評價吉姆的性格特征。

結果,先閱讀外向文字的人中,有78%的人評價吉姆熱情外向,而先閱讀內向文字的人,則隻有18%的人認為吉姆熱情外向。

可見,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傾向於根據最先接受到的信息來形成對別人的印象。

這就是第一印象的作用。第一印象又稱為初次印象,指兩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第一次見麵時所獲得的印象。那麼,第一印象真的有那麼重要,以至於在今後很長時間內都會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嗎?

一個新聞係的畢業生正急於尋找工作。一天,他到某報社對總編說:“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

“不需要!”

“那麼記者呢?”

“不需要!”

“那麼排字工人、校對呢?”

“不,我們現在什麼空缺也沒有了。”

“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說著他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塊精致的小牌子,上麵寫著“額滿,暫不雇用”。總編看了看牌子,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如果你願意,可以到我們廣告部工作。”

這個大學生通過自己製作的牌子,表現了自己的機智和樂觀,給總編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對方極大的興趣,從而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並且,因為對他有良好的第一印象,總編一直對他印象頗佳。由此可見,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

人們對你形成的某種第一印象,通常難以改變。而且,人們還會尋找更多的理由去支持這種印象。

有的時候,盡管你表現的特征並不符合原先留給別人的印象,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仍然要堅持對你的最初評價。第一印象在人們交往時所產生的這種先入為主的作用,被叫做首因定律。

人類有一種特性,就是對任何堪稱“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興趣並有著極強的記憶能力。承認第一,卻無視第二。不經意地你就能列出許許多多的第一。如世界第一高峰,美國第一個總統,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等等,可是緊隨其後的第二呢?你可能就說不上幾個。

在生活中,每個人同樣對第一情有獨鍾,你會記住第一任老師,第一天上班,初戀等等,但對第二就沒什麼深刻的印象。這就是“首因定律”的表現。

心理學家認為,第一印象主要是一個人的性別、年齡、衣著、姿勢、麵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體態、姿勢、談吐、衣著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人的內存素養和其他個性特征。

無論你認為從外表衡量人是多麼膚淺和愚蠢的觀念,但社會上的人們每時每刻都在根據你的服飾、發型、手勢、聲調、語言等自我表達方式在判斷著你。

無論你願意與否,你都在留給別人一個關於你形象的印象,這個印象在工作中影響著你的升遷,影響著你的自尊和自信,影響著你的幸福感。

掌握名片效應,使對方接受你的觀點

有一位求職青年,應聘幾家單位都被拒之門外,感到十分沮喪。最後,他又抱著一線希望到一家公司應聘,在此之前,他先打聽該公司老總的曆史,通過了解,他發現這個公司老總以前也有與自已相似的經曆,於是他如獲珍寶,在應聘時,他就與老總暢談自己的求職經曆,以及自己對未來的展望。

果然,這一席話博得了老總的賞識和同情,最終他被錄用為業務經理。

有實驗結果表明,經過“名片遞送程序”的被試要比未經過“名片遞送程序”的被試,更快地更容易地接受我們所主張的思想觀點,而本人在對方麵前也容易成為一個他們所能接受的、感到親切的、同他們有許多共同點的人。

隻要我們摸準對方的預存立場和基本態度,而後恰當地運用“名片”,就能比較有效地對別人施加影響,並順利地實現自己的目的。

名片效應指的是要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態度,你就要把對方與自己視為一體,首先向交際對方傳播一些他們所能接受的和熟悉並喜歡的觀點或思想,然後再悄悄地將自己的觀點及思想滲透和組織進去,使對方產生一種印象,似乎你的思想觀點與他們已認可的思想觀點是相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