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人際生存——韜光養晦,深藏不露(2)(3 / 3)

“你做主,還是我做主?”沒想到趙經理居然霍地站起來,沉聲問。

小王呆住了,眼眶一下濕了,兩行淚水滾落,顫抖著、哭著喊:“我,我做錯了嗎?”

“你做錯了!”趙經理斬釘截鐵地說。

看到小王的遭遇,你會想:明明秘書小王救了公司,上司非但不感謝,還恩將仇報,對不對?如果說“對”,你就錯了!

正如趙經理說的——“你做主,還是我做主?”

假使一個秘書,可以不聽命令,自作主張地把領導要她立刻發的信,壓了三個星期不發,那“她”豈不成了主管?如果有這樣的“暗箱作業”,以後交代她做事,誰能放心?所以小王有錯,錯在不懂工作倫理。老板畢竟是老板,事情還是得他做主。

僅就工作而言,下屬自作主張帶來的後果,都不會十分嚴重,也並非全都是消極的方麵。可以想像,哪有那麼多員工笨到不知輕重的地步,敢於擅自替上司做出關乎單位整體利益的主張?除非他是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然而,這種自作主張所帶來的對職場上的等級及人際關係常態的衝擊,是十分明顯的。

上司反感下屬的自作主張,其實不在於他的擅自決定給工作帶來的損失——通常來說,這種損失是微小的。

上司真正在意的是下屬越權行事的行為,以及這種做事風格所反映的下屬心中對上司的重視程度。盡管這種行為不一定說明下屬不注意上司的存在,不把上司放在眼裏,但在上司的理解上,會把這種行為與下屬對自己的個人態度聯係起來,最後認定這種做法不僅是對自己的無視,也是下屬工作經驗與能力欠缺、辦事不穩重的表現。

這樣一來,你無意中的一次私自定奪行為,帶來的可能就是上司以後的冷遇與不信任。這種誤會與不信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對你的前途的損害,也是難以彌補的。

不自作主張,是你在處理公司事務時起碼要做到的,而要想在這方麵更進一步,你還需要做到遇事多和上司商量,多讓上司給你做主。

你有沒有常常同上司詢問有關工作上的事?或者是自己的問題,有沒有跟他一起商量?

如果沒有,從今天起,你就應該改變方針,盡量地發問。部下向上司請教,並不可恥,而且是理所當然的。

有心的上司,都希望他的部下來詢問。部下來詢問,表示他眼裏有上司,相信上司的決定。另一方麵也表示他在工作上有不明了之處,而上司能夠回答,才能減少錯誤,上司也能夠放心。

如果員工假裝什麼都懂,一切事都不想問,上司會覺得“這個人恐怕不會是真懂”而感到擔心,也會對你是否會在重大的問題上自作主張而產生擔憂。

在工作上,重大問題的決策時,你不妨問問上司,“關於某件事,某個地方我不能擅自下結論,請您定奪一下”,或者“這件事依我看不這樣做比較好,不知你認為應該如何”,等等。

在辦公室裏,你需時刻牢記一條:上司永遠是決策者和命令的下達者,無論我們有多大的把握相信自己的判斷力,無論你代替上司決定的事情有多細微,都不能忽略上司同意這一關鍵步驟。

否則,當上司意識到本應由自己拍板的事情,被屬下越俎代皰,他所產生的心理上的排斥感和厭惡感,以及對於下屬不懂規矩的氣惱,足以毀掉你平時憑借積極努力所換來的上司對你的認同。

所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莫過於此。

提防小人,不可輕易得罪小人

餘秋雨先生在一篇散文中曾提到“小人”的問題,他說,英雄們在臨終的時候,覺得最為痛恨的人不是自己的勁敵,他們往往從牙縫裏擠出兩個字:小人。看來,“小人”不小,他們的能量大著呢!他們可以做漢奸、叛徒,他們可能裝出種種可憐的樣子,以博得你的幫助,當你失去利用價值的時候,他們就可能反過來咬你一口。螞蟥的可怕之處是,它以不經意的親熱的方式去吸人血,而小人比螞蟥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