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贏回魅力——用心揣摩,情感征服(1)(3 / 3)

簡短的一番對話,利維的真摯關心,心疼,令比爾的大腦瞬間空白,溫暖流入了彼此的心田,他們結成了至交。不到半年時間,閉路電視就研製成功。

人心都是肉長的,人是一種感情的物種。一旦你征服了他的感情,你就征服了他的心,他會心甘情願為你做任何事。

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魏國統帥吳起視自己的士兵(魏武卒)如手足。

在一次長途作戰中,一個士兵的身上長了個膿瘡,身為統帥的吳起,竟然親自用嘴為士兵吸出膿血,膿血是有毒的,一般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吳起卻用嘴去吸允。

這就表現出他對士兵的情之切,愛之深,使這個士兵衷心感動,在戰場上更加奮勇殺敵,也使得全軍將士為之動容,提升了整天的殺氣和鬥誌,誓為吳帥肝腦塗地。

無獨有偶,楚霸王項羽,也曾親自提著飯去看望受傷的將士,讓所有的熱血男兒都心裏滾燙燙的,士為知己者死,為霸王英勇作戰。

人與人之間,總是相互的。你對別人投之以桃,別人就會對你報之以李。你對別人指手畫腳,別人自然對你沒好話沒好氣。你對別人真誠友愛,別人自會對你倍加仁愛。你對別人怒目相向,別人難免會還你以顏色。

隻要我們將心比心、真誠真心地去對待他人,讓他感覺到他在你心中有多重要,就一定能踏入他的心坎,走入他的心田,感動他那顆晶瑩剔透的心。他會把你當做知己,因為你明白他的感受,明了他的心,士為知己者死,他會為你竭盡全力做事。

留出空白,讓交往更深入彼此的心

有時候留出空白,什麼都不做,會有更好的效果。

中國畫裏有一個術語叫“留白”,就是畫家在繪畫時故意留下一角空白,以使觀賞者產生豐富的聯想和不盡的遐思。如果一幅畫能夠適當地留下不著色彩的空白,會收到“恰是未曾著墨處,煙波浩渺滿目前”的效果。在音樂中,作曲家作曲時也經常在樂曲中間留下停頓,也能起到和“留白”同樣的作用。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這樣一段:“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音樂於極致中戛然而止,給人留下的是無盡的思想空間,也起到了留白的作用。

這種留出空白的藝術表達方式,給人感覺更富有靈氣,更能啟發人的想象力,具有獨特的審美效果。留白為什麼會起到這樣的作用呢?它是有其心理學依據的。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有這樣的特點:在感知世界的時候,如果感知對象不完整,便會自然地運用聯想,在頭腦中,對不完整的感知對象進行補充,直至完整。

奇妙的是,人們對經過聯想去“補充”的感知對象,會產生更強烈的心理觸動,不僅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記住。這種現象是由空白效應所致。空白效應是指在演講的過程中,適當地留一些空白,會取得良好的演講效果。

說到這裏,我們大概會想起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影片在寂寞、夢想、逃避的情節中慢慢地鋪開,但自始至終都沒有直接表現男女主角之間的戀愛場景,這就是要留給觀眾自己去想象的。

留白在很多領域裏都有奇妙的作用。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利用空白效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老師朗讀課文《孔乙己》,當他讀完最後一句:“———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就一言不發。課堂一片沉寂,學生們沉浸在思考中。過了一會,老師才開始講這篇課文的內涵,而學生因為經過了一會自己的思考,就更容易理解老師的講解。

空白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善於留白。

針對某些問題,不妨先放一放,停一停,給對方一些自省的空間和時間,讓他自己去體會、醒悟。

在和人交往中,有時“無聲”會比“有聲”具有更大的影響力量,這也是空白效應的表現之一。

一次,我和同學聚會去了,午夜零點才帶醉而歸。回來的時間超過了父母給她規定的時間,而且還喝了那麼多酒,讓爸媽很生氣。媽媽開門的時候就劈頭蓋臉地訓斥了我一頓,說:“你趕緊向父親道個歉。”頓時,我一下子清醒了,感到大禍臨頭。我本以為嚴肅的父親會狠狠批評我訓斥我,沒想到父親麵色凝重,眼神複雜地盯著我看了幾秒鍾,然後拖著沉重的步伐離去。

那時我的心由緊張害怕變成了愧疚和感激,我愛爸爸媽媽,覺得太對不起他(她)們了。這種自責的心理讓我後來再沒發生類似的事情。如果當初父親狠狠批評我一頓,即使說的對,出於自尊心,也會使我出現逆反和排斥心理。而這無言的感情傳遞卻比一籮筐的批評效果更好!

在生活中,和親密的人相處,也要注意適當地留白。

比如夫妻之間,如果相互之間沒有距離,把對方看得太緊,恐怕隻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對感情的發展不利。相反,如果給對方一定的空間,彼此保留一定的神秘感,那點空白會使兩人更有走近的欲望。

針對某些雙方有矛盾有爭議的問題,不妨先放一放,停一停,給彼此方一些自省的空間和時間,讓大家慢慢去體會、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