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40分鍾,等你。”
實際上,晴晴十幾分鍾就匆匆趕來了。看到上氣不接下氣的晴晴,靈兒很是意外地驚喜。
我們在日常交往中,也可以使用這種先降低別人的心理期望值,然後突如其來地超出他的期望,讓他吃驚,驚喜一番,他就會對你產生格外的好感。
這比先給別人一個很高的期望值,別人眼巴巴地看著你創造佳績,而你實際上隻是做出了個平平的業績,要好得多,因為這給他造成了心理落差,使他原本對你的好感也蕩然無存,甚至覺得你無能,真是看錯你了。
一家報社的記者受領導之命去采訪一件事,本來這件采訪工作相當地困難,當領導問他有沒有問題時,他拍著胸脯回答說:“沒問題,包您滿意!”
過了三天,沒有任何動靜。領導後來問他進度如何,他才老實說:“不如想像的那麼簡單!”
當時,領導雖然沒說什麼,但對他前幾天拍著胸脯的回答已有些反感。
這就像三杯水的故事:一杯溫水(始終都保持溫度不變),一杯冷水,一杯熱水。
當我們先把手放進冷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會感到溫水熱。當我們先把手放進熱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感到溫水涼。
同一杯溫水,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感覺。
有一位著名的導演,也很懂得利用這個心理規律來激發下屬----演員的積極性。
這個導演素以要求嚴格著稱,因此一般的演員都比較怕他。但是這個導演也很善於發掘演員們的潛力。
他總是在工作的開始階段,冷著臉,讓演員們看見就害怕,非常擔心演不好,達不到他的要求。這迫使演員付出最大的努力,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而當導演對演員感到滿意時,就露出燦爛的讚許的笑容。這種難得一見的笑容對演員形成了極大的鼓舞,甚至有一位演員說,導演的笑容就是他演好的最大動力。
通常,那些平時對我們冷淡嚴格的人,偶爾對我們展露的一抹微笑,一句鼓勵的話,都會讓我們備受鼓舞。
滿足他的急需,收獲人情的碩果
著名作家錢鍾書先生一生日子過的比較平和,但是困居上海寫《圍城》的時候,也非常窘迫。
當時他的學術文稿沒人買,於是在他寫小說的動機裏就摻進了些掙錢養家的成分。但是一天500字的精工細作,又絕對不是商業性的寫作速度。根本就賺不到什麼錢,簡直是入不敷出,窮困潦倒。
這時,黃佐臨導演上演了喜劇《誠心如意》和《弄假成真》,並且及時支付給了錢鍾書可觀的酬金,才使錢家度過了難關。
時隔多年,黃佐臨的女兒之所以能夠獨得錢老的允許,開拍了電視連續劇《圍城》,實際上是因為她懷揣了老爸的一封親筆信。
黃佐臨40多年前的幫助,錢鍾書多年後還報。
瀕臨餓死時送一個蘿卜和富貴時送一座金山,就內心感受來說,完全不一樣。前者是急需之物,能夠解決生死大事,無疑更讓人感之於心。
“在飽足人的眼中,燒鵝好比青草;在饑餓人的眼中,蘿卜便是佳肴。”
“人們在沙漠中口渴難耐時所期望的,並非讓人扔給你一袋鈔票或珠寶,而是一瓢能解渴的涼水。人們在身無分文時所期望的,並非腰纏萬貫,而是能解決有米之炊。”
若想獲得別人的好感,成為一個到處受歡迎的人,有一個簡單的辦法:讓他人從雙方的交往中受益。
此外,還有一個更有效的辦法:揣摩到他現在的急需,並竭盡所能地予以滿足。那麼他將對你感激不盡,發誓要回報你,甚至效忠於你。
當他人非常困難之時,如果能夠慷慨地予以幫助,定能讓他感動不已,讓他的心靈猛烈震動。他會暗下發誓,有朝一日,定當湧泉相報。此時,你已收獲的是他的心,他的忠誠和情意。來日,或許就有更豐厚的回報。
魯肅和周瑜是兩個著名的曆史人物,他倆在同朝為官之前,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三國爭霸之前,周瑜並不得意。他曾在軍閥袁術部下當了一個小小的居巢長,也就相當於一個小縣的縣令罷了。
這時候地方上鬧饑荒,年成不好,糧食問題日漸嚴峻起來。居巢的百姓沒有糧食吃,活活餓死了不少人,軍隊也餓得失去了戰鬥力。周瑜作為父母官,看到這悲慘情形,急得心慌意亂,卻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獻計,說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魯肅,他家素來富裕,想必囤積了不少糧食,不如去向他借。
周瑜帶上人馬登門拜訪魯肅,寒暄過後,周瑜就直接說:“不瞞老兄,小弟此次造訪,是想借點糧食。”
魯肅一看周瑜儀表不凡,定是大器之才,有心結交,哈哈大笑說:“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就是。”
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查看糧倉,這時魯家存有兩倉糧食,各三千斤,魯肅痛快地說:“也別提什麼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倉送與你好了。”
周瑜及其手下一聽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饑饉之年,糧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魯肅的言行深深感動了,兩人就此交上了朋友。
後來周瑜當上了將軍,他不忘魯肅的恩德,將他推薦給孫權,魯肅終於得到了幹大事業的機會。
俗話說:“不惜錢者有人愛,不惜力者有人敬。”讓他人受益,能讓他喜歡你,但是,滿足他人當下的急迫需求卻能給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能讓你獲得忠誠和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