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算命先生善於觀察人、揣摩人的內心感受,稍微能夠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會感到一種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來再說一段一般的、無關痛癢的話,便會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很多所謂的心理大師,心靈導師,都是通過這種伎倆贏得別人的敬仰和崇拜。
我們在日常的交往中,為什麼不利用這種共性心理呢?
通過對方的外貌、神態、言行舉止,尤其是他所說的話語內容,在心中對對方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判斷。然後運用這種一般的、籠統性的語言描述,讓他突然眼睛一亮,心靈一震,覺得你說的就是他,說的簡直太對了,太準了,立馬對你是尊重,敬仰萬分。你再說什麼,他都會很重視,乖乖聽從。
記得有一天,我認識了一個女孩兒。她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精神奕奕,穿著大方整潔,見人先笑,舉止得體,也很健談。一個很正常的小白領就是這樣。
在聽了她說的一些話後,我說:
你外表看起來很外向,很隨和。實際上你的內心很剛強,你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別人如果沒有充足的理由很難說服你。外柔內剛。
你看起來很健談,很愛交際。實際上在你的內心,你需要的是一片屬於自己的淨土,有時你會一個人安靜的待著做自己喜歡的事。
你知道要麵對現實,要生存。但是有時候你又控製不住自己愛幻想一些美好。
你有時候會不太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為什麼活著,未來的路究竟怎樣?但是一旦你確定了目標,你就會努力去爭取實現。
……
這其實是一件穿在許多人身上都合適的衣服。
但是當我對她說這些的時候,她簡直驚呆了,她說我是第一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如此了解她的人,有些人和她在一起一兩年也沒能這麼清晰地明白她。立馬對我佩服的是五體投地,敬仰萬分,覺得我就是她的好朋友,知己。
其實,我並沒有太注意去聽,去分析她說的具體內容,而隻是運用了人們的這種共性心理,給她穿了件漂亮的均碼衣服。
在我們後來的交往中,她一直都很尊重我,遇到問題總會認真聽取我的意見,我偶爾有事要她幫忙,她會特別高興,覺得很榮幸能為我做事。直到現在依然如此。
留人麵子,獲取他的感激心
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參加一個宴會,宴席中,坐在他右邊的一位朋友講了一段幽默故事,並引用了一句話,意思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談的朋友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話出自《聖經》。但卡耐基知道這位朋友錯了,他很肯定地知道出處,一點疑問也沒有。
為了表現優越感,卡耐基忍不住糾正他。對方立刻反唇相譏:“什麼?出自莎士比亞?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那位朋友一時下不來台,不禁有些惱怒。
當時卡耐基的老朋友法蘭克·葛孟坐在他左邊。他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多年,於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證。葛孟在桌下踢了他一腳,然後說:“戴爾,你錯了,他是對的,這句話的確出自《聖經》。”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對葛孟說:“法蘭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
“是的,當然。”他回答,“《哈姆萊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親愛的戴爾,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他並沒在征求你的意見,為什麼不保留他的臉麵?”
無論你采取什麼方式指出朋友的錯誤: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有可能帶來難堪的後果。你以為他會同意你所指出的嗎?絕對不會。因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斷力,打擊了他的榮耀和自尊心,同時還傷害了他的感情。對方非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還要進行反擊。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因此,在交際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一般應盡量避免觸及對方所避諱的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
法蘭克·葛孟對戴爾·卡耐基的人生告誡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錯誤,放過去也無傷大局,那就沒有必要去糾正。這樣不但能保全朋友的麵子,維持正常的談話氣氛,還能使你有意外的收獲——在朋友和在場的人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印象,這無疑有利於自身人氣的提高。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人人都有一張臉,是臉都會要麵子。所以,我們那與人交往,必須時刻顧及到他人的麵子。挽回了他人的臉麵,他會衷心感激你,喜歡你。
1953年,周恩來總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慰問駐旅大的蘇聯官員。
在我方舉行的招待宴會上,一名蘇軍中尉翻譯總理講話時,譯錯了一個地方。我方一位同誌當場作了糾正。這使總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場的蘇聯駐軍司令大為惱火。因為部下在這種場合的失誤使司令有些丟麵子,他馬上走過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領章。宴會廳裏的氣氛頓時顯得非常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