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災後重建間隙,鄭強和妻子一道把老家30多位無家可歸的羌族鄉親接到了自己家裏,拿出家裏所有的積蓄,給他們買帳篷、衣物、生活用品,全部安頓妥當。鄉親們過意不去,硬要去找政府安置部門,被他一一勸住。他勸導鄉親們:“從解放到現在,我們北川縣所有的羌族兒女都是沐浴著黨的改革春風,感受著黨的民族政策的溫暖走過來的,現在全國上下都在為我們操勞,我們要力所能及地為黨和政府,為全國人民分憂,這是我們的責任”。他們一起度過了最艱難的三個月。鄭強雖不富裕,但他在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多次資助貧困兒童上學,到現在還一直資助遊仙區遊仙鎮二小六年級失學學生張雨上學。有人問鄭強,你做這些事真的是無怨無悔嗎?他說,經過了大災,經過了劫難,我更深切地體會到,人生因付出而精彩,軍人因付出而崇高。

牢記職責,永當忠誠衛士

2008年8月,組織安排鄭強同誌到攀枝花軍分區任職,離北川遠了,按說可以休整一下疲憊的身心。可他說:“組織和人民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肩上的責任更加重大,我必須不斷學習,努力工作。”為了提高處置突發事件應急動員組織指揮能力,他到攀枝花軍分區任職捧讀的第一本書就是《處置突發事件應急動員組織指揮》,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起覆蓋全市的民兵應急救援常態分隊建設。

大自然似乎有意在考驗這位羌族軍人的意誌和信念,到任20天,攀枝花又發生了“8·30”地震,但這一次他顯得更加指揮若定,他提出的每一條建議都成了軍分區抗震救災指揮部戰略部署中的重要依據。震後半小時,軍分區災情勘查組就到達震中,震後兩小時,民兵應急救援隊、醫療救護分隊、道路搶修分隊、駐軍聯合搶險隊就到達了各個受災點,42小時內,搶救傷員330人,轉移群眾1899人,拆除危房403間,搭建帳篷3194頂,把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傷亡減到了最低。四川省省委書記劉奇葆讚揚攀枝花民兵發揮了旗幟作用。

“8·30”地震後,針對攀枝花自然災害頻發的實際情況,軍分區司令部積極主動給市委、市政府提建議、拿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贏得了支持。2009年3月份,協調成立了由500人組成,擔負道路保通、抗洪搶險、抗震救災、醫療救護等專業救援任務的攀枝花應急救援隊,五個區、縣人武部分別建了一支常態化民兵救援隊伍。年內軍分區將組織開展一係列的軍警民聯訓聯演,通過訓演不斷完善各類應急預案、方案,切實把民兵應急分隊打造成攀枝花市各級黨委政府“抓在手中、建在身邊、用在關鍵”的拳頭力量。到攀枝花軍分區工作快一年了,所有官兵對他的感受就是一直在拚命忙碌,心中隻裝著工作。有人問,你何苦這麼不善待自己?他說:“想起麵目全非的北川縣城,想起死去的親人,我的心情總是無法釋懷,努力工作,是我悼念親人的唯一方式。”

從20歲開始,劉蓉就在四川宜賓敘府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打工至今,20年如一日在服務員的崗位上從事著服務工作。由於工作原因,她經常拾到客人遺落的貴重物品,但從未有過貪戀之心。在她幹服務工作的近20年間。據不完全統計,她共拾到現金13655元、手機三部、翡翠如意佩一個、玉珠手鏈一串、鑽戒一枚、金戒指一枚、手表一隻、充電器八個,全都交還給了失主。因為誠實守信,先後被評為市、區“道德模範”,並被推薦為“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麵對20萬元鑽戒的考驗

劉蓉作為一名服務員,她有著高尚的品格和自己做人的準則。2005年12月18日下午。劉蓉像往常一樣整理退房客人的房間,當她把桌上一大堆瓜子殼往垃圾袋裏倒的時候,手指突然碰到一個硬硬的東西,她下意識看了看。發現瓜子殼中有一點光亮透出來,撥開瓜子殼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枚閃閃發光的戒指!

“莫非這就是鑽戒?那可值好多錢呢!”劉蓉想,“這麼貴重的東西客人掉了,該多著急呀。”她丟下垃圾袋,拿著沉甸甸的大鑽戒就去追客人,一打聽,客人早已走遠。於是按賓館的規定她把鑽戒交到領班手裏,然後繼續回去整理房間。

賓館的相關負責人了解情況後,當即根據客人的資料與對方取得了聯係。當時,旅遊團的客人已經到了自貢,接到電話後,大家都非常震驚,那位客人更是難以置信—— 一名普通的服務員麵對價值20萬的鑽戒竟沒有動心!客人當即委托宜賓的一位朋友代為領取,並囑咐朋友一定要給劉蓉現金表示感謝。但客人的好意被劉蓉婉言謝絕了。

當得知鑽戒值20萬時,劉蓉開玩笑說:“說真的,那個戒指的價值比我工作20年來的總收入都還要高,如果不交的話,我就可以‘退休’了,再也不用幹這又髒又累還被許多人看不起的活了。”

“我能體會到失主的心情”

近20年打工的經曆讓劉蓉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她說,她更加知道丟失財物後的心情。

劉蓉的經濟至今都不寬裕。父親原是一位搬運工人現退休在家,母親是失地農民,39歲的她至今仍單身一人,跟隨父母住在倒遷房裏。劉蓉兄妹五人,她排行老三,有兩個哥哥,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在少年時代,全家收入來源就是父親那點可憐的工資,生活一直拮據。據劉蓉回憶,最困難的時候,她一頓飯隻能吃上一個饅頭。於是,為了補貼家用,1985年初中畢業後,劉蓉跟母親一起在家種菜務農。

當農民掙錢不多,經親戚幫忙,把劉蓉介紹到四川宜賓敘府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當了一名服務員。她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每天7點出門,坐公交車去上班。有一次她在車上睡著了,醒來後發現錢包被偷了,劉蓉回憶說,當時辛苦工作一天隻有2元1角5分錢。被偷後,連坐公交車的錢都沒有,隻好走路上下班,很辛苦,心裏也很難受。 “回家也不敢說錢丟了。”劉蓉說,“以後碰見誰掉了東西,就會想起自己掉錢包的經曆,心裏很著急。我能體會到失主的心情。”錢包“被偷”的事不曾讓劉蓉怨恨過誰,卻讓她淳樸的心更加為他人著想,急他人所急。2005年8月20日,在整理客人房間時,劉蓉拾到了客人遺落的錢夾,於是她立即上報部門領導。經查驗,有客人證件、信用卡以及現金2000多元。當客人拿回失而複得的錢夾後,十分激動,對她的服務連聲稱讚,還贈送了一麵“拾金不昧,實在可貴!”的錦旗。

“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

“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這是經常掛在劉蓉嘴邊的一句話。在20年如一日裏,劉蓉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08年的一天下午,1402號房間傳出了濃濃的酒氣,嘔吐的聲音在走廊的過道裏就能遠遠聽見。知道情況後,劉蓉急忙來到1402號房,開門一看,驚呆了,房間裏到處都是酒瓶,整個地板上、衛生間、馬桶上,麵盆裏到處都是嘔吐物。劉蓉意識到客人遇到了煩心事,喝了一整晚的悶酒。

看到昨天才整理好的房間,她有說不出的委屈,但作為服務員她沒有抱怨,隻是默默地開始打掃。洗地毯,換床單,清洗衛生間。擔心堵了下水道,她隻好用手一捧一捧地把麵盆裏的嘔吐物捧到垃圾袋。實在太臭了,熏得她嘔吐了好幾回,但吐完後,她接著弄,直到弄幹淨為止。為此,她幾天吃飯都沒有胃口。

後來,客人離開賓館時,緊緊握著劉蓉的手,連聲感謝。劉蓉的臉又紅了,她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2006年,劉蓉一個同事的小孩不幸患上了嗜血細胞綜合征,病情非常嚴重。為了及時搶救孩子,同事連夜坐車去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因為走得勿忙,錢沒帶夠,同事把救助電話打給了劉蓉。治病如救火,劉蓉急忙拚湊了5000元,第二天一大早就打到同事的銀行賬上。

這樣的事太多了。當剛來的實習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時,她總是主動給予幫助和支持,一張公交車票、一頓可口的快餐,總是能激發同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同事在經濟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她總是盡力去幫助;當朋友的家庭遭遇變故的時候,她總是默默地陪在朋友的身邊,想盡辦法開導、安慰,始終溫暖著同事的心。從20歲當賓館客房服務員起,她一幹就是近20年。服務員工作辛苦、工作量大,很多農村來的姑娘幹不了一個月就辭職走人,她卻堅持了下來,而且幹成了“服務明星”!

“工作踏實肯幹,性格內向,少言寡語,但對人真誠熱心,樂於助人。”在同事眼裏,劉蓉是一個單純、重情意的人。在公司“以客待人,以心待人”的教育和培養下,在全體員工的幫助下,盡管隻是一名普通的賓館服務員,她卻有著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她的行為感染著周圍的每一個人,大家都以她為榜樣,形成了一個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群體。

劉蓉在近20年的工作中,幹一行,愛一行,認認真真工作,踏踏實實做人。麵對社會的讚譽,劉蓉說:“我隻是一名普通的服務員,我隻是做了一些很平常的事情,我的所作所為和公司的培養和同事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像我這樣的人單位裏還有很多很多,比我優秀的員工也還很多,社會卻回報給我這麼多。”她把榮譽當做是她繼續誠信為人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