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蔣敏強忍家園塌毀、母親和女兒等十名親人遇難的巨大悲痛,依然頑強堅守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把對親人的愛奉獻給災區群眾。蔣敏堅強不屈、舍己為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感動了全中國,被譽為“中國最堅強的女警花”。在新的崗位上,蔣敏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盡職盡責、兢兢業業,以高昂的鬥誌、頑強的作風,為災後重建作出了新貢獻。

強忍喪親之痛 堅守在抗震救災一線

特大地震發生時,28歲的蔣敏是四川省成都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監督室民警,麵對地震災難,蔣敏和戰友們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抗震救災的滾滾洪流中。當得知老家北川縣是極重災區,家中親人都杳無音信時,蔣敏仍然振作精神,把對親人的牽掛埋藏在心底,整整一晚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安慰不敢回家的老人、哭泣不止的嬰兒和倉皇無助的婦女。第二天清晨,噩耗傳來,蔣敏的外婆、奶奶、母親和兩歲的女兒等一家十人全部遇難。大悲無聲,蔣敏抹去滿臉的淚水、強忍心底巨大的悲痛,毅然堅守工作崗位,日夜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參與搶救受傷群眾、安置災民生活。她說,“道路不通,通信不通,我回去也沒有用,還不如在這裏做些事,幫幫受災群眾。”因悲傷過度和體力透支,蔣敏極度虛弱,多次昏倒在搶險救援現場,但她卻以驚人的毅力和無私的大愛,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災工作中。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感謝所有關心我、關心災區的人,現在母親、女兒已經不在了,我應該在自己的崗位上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

蔣敏的感人事跡,通過中央新聞媒體的報道,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2008年5月19日,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親切慰問蔣敏並動情地說:“你失去親人,卻把全部的愛獻給災區人民,你是人民警察的驕傲,我們都是你的親人。”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周永康在中南海親切會見蔣敏時說:“你不愧為黨和人民的好女兒、政法幹警的好榜樣,我們都應該向你學習。”

立足本職崗位 將抗震救災精神轉化為工作動力

震前蔣敏是彭州市公安局一名普通民警,工作平凡而瑣碎,負責全局民警的工資福利、先進人物表彰獎勵等方麵的材料整理,在警力不足的時候,還要負責收集初審各類材料、準備文案、慰問、優撫等許多“雜事”。雖然不是分內事,但她卻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絲不苟、紮實地工作,從未出錯,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好評。震後,組織上任命蔣敏為彭州市公安局光明路派出所教導員,負責全所的思想政治工作。麵對新的角色和工作任務,蔣敏立足本職,虛心學習,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表現出良好的敬業精神。作為派出所的教導員,蔣敏一手抓從嚴治警,一手抓從優待警,從嚴格製度入手,健全完善了派出所績效考核、值班備勤、責任落實等一係列考核製度,通過製度管人,光明路派出所的隊伍建設走在了彭州市的前列。蔣敏根據災後重建民警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的具體情況,對派出所民警進行逐一交心談心、家訪等,及時了解掌握民警在災後重建家園中麵臨的困難,遭遇的難題,想辦法通過組織渠道進行解決。兩位家在外省的民警,地震後由於工作繁忙一直沒有回家,蔣敏得知後,及時調配警力,合理安排他們回家探親。家在甘肅的年輕民警李海軍與家屬兩地分居,蔣敏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四處奔走聯係企業、單位,最終為李海軍的家屬解決了入川工作問題。在她身邊工作的民警說,蔣敏身為教導員,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夜裏輪流值班備勤,從不講特殊,總是身先士卒。蔣敏的丈夫在成都工作,兩地的車程不過30分鍾,但是他們卻隻有周末才能見麵。蔣敏的敬業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所裏的民警,民警們都說,一個失去那麼多親人的女警都能將工作做得這麼細致、出色,自己也沒有理由在災後重建的重要時刻遲疑或退縮,在蔣敏的帶動下,全所民警隊伍士氣空前高漲,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心係人民群眾 向災區百姓傳遞愛與希望

蔣敏非常關心受災群眾、下崗職工、孤老殘弱的生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他們傳遞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2009年春節前夕,蔣敏帶著過冬的生活用品到彭州市重災區磁峰鎮板房區去看望慰問那裏的災區群眾,和他們談心交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用勤勞雙手重建美好家園。蔣敏了解到殘疾婦女李仁秀因失去女兒患上嚴重抑鬱症後,主動聯係村主任、婦委會負責人,一同看望慰問李仁秀,並用自己的切身經曆安慰李仁秀,幫助李仁秀一步步走出心理陰霾。磁峰鎮鹿坪村12組女孩劉琴,原為天彭中學高一學生,在地震中致殘,蔣敏多次為她送去學習和生活用品,鼓勵她努力學習,勇敢麵對生活。蔣敏了解到轄區內有一個在地震中殘缺的家庭,丈夫在地震中不幸遇難,妻子收入微薄,孩子汪浩正讀初一,生活舉步維艱。蔣敏主動聯係幫扶這一個家庭,讓一個困難的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有次在磁峰鎮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時,蔣敏發現住在板房中的群眾在夏日來臨後備受蚊蟲侵擾,回去後立即拿出自己一個月的工資購買了滅蚊藥具為群眾送去。隨後,蔣敏牽頭發起了“蔣敏災區愛心行動”成都彩虹集團為蔣敏的善舉深深感動,立即為災區群眾捐贈了價值40萬元的滅蚊藥具。在災後重建過程中,蔣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社會各界對她的關心和愛傳遞給災區人民,激勵和鼓舞了他們積極投身災後重建的信心和決心。

為表彰蔣敏在抗震救災中堅守崗位、保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災區社會治安穩定作出的突出貢獻,2008年5月2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授予蔣敏“全國公安係統一級英雄模範”榮譽稱號;5月23日,全國婦聯授予蔣敏“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5月30日,中央紀委監察部授予蔣敏“抗震救災優秀紀檢監察幹部”榮譽稱號;10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授予蔣敏“全國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

2009年1月5日,譚東因搶救落水群眾患病後仍堅持工作以致勞累過度,突發病毒性心肌炎倒在工作崗位上,犧牲時年僅45歲。

作為一名基層民警,譚東長年工作在海拔3000米以上、條件異常艱苦的高寒山區,但他始終視崗位為天職、視工作為使命、視群眾為親人,盡職盡責、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戰鬥在天寒地凍、冰雪紛飛的雪山深處。他用熾熱的情懷和滾燙的生命,忠實履行著人民警察的神聖職責,踐行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以平凡書寫大愛,用熱血鑄就警魂,贏得人民群眾的高度讚譽,被譽為“西嶺雪山的好兒子”、“一心為民的好民警”。

胸懷為民之心 英勇無畏 舍己救人

2008年12月29日,深冬臘月、寒風凜冽,地處雪山深處的大邑縣西嶺鎮更是天寒地凍、滴水成冰。21時許,譚東與同事接到報警電話得知一輛轎車發生事故,從西嶺鎮橋頭衝下了橋。警情就是命令,已在崗位上連續工作35個小時的譚東顧不上休息,立即和同事趕赴現場,發現失事車輛已車頭朝下翻倒在離路麵四五米高的河道邊,旁邊是湍急的水流。失事車輛的司機被河水衝出200米開外,靠抓著渠堤上垂落的樹根掙紮著趴在水渠內的一側石壁上,用微弱的聲音喊著救命。由於寒冷和驚恐,司機無力爬上來,隨時有可能被湍急的水流再次衝走。危急時刻,譚東大喊:“我是警察,堅持住,我來救你!”他來不及脫去衣服,把麻繩的一端往腰間一捆,就縱身跳入了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奮力遊向落水者,在當地群眾配合下終於將已意識模糊的落水者營救上岸。譚東顧不上換衣服,立即將落水男子送到就近的衛生院,妥善安排好救治等事宜後,才匆匆換下濕透的警服,又迅速趕往另一事故點繼續工作。第二天,受凍後的譚東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但他不顧醫生輸液治療的建議,強忍不適返回工作崗位。譚東知道,冬天的西嶺鎮冰雪覆蓋、山高路滑,是交通事故頻發的危險期,工作任務特別繁重,他心裏牽掛著百裏山路的交通安全,惦記著群眾和遊客的安危,倒下休息他心裏不踏實,也會給同事們增添負擔。

2009年1月5日,譚東在連續處置完各種警情後,終於拖著疲憊的病體返回執勤點躺在了床上,因重感冒加上勞累過度導致他突發病毒性心肌炎,當晚23時經搶救無效,譚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離開了他摯愛的警察事業。2000多名群眾自發為他送葬,其中有被他處罰過的違章駕駛員,有被他從交通事故死亡邊緣救起的群眾,有被他資助過的孤寡老人。英雄譚東就這樣用生命把忠誠銘刻在了巍巍雪山之巔,銘刻在了雪山百姓的心裏。

恪盡為民之責 愛崗敬業 忠於職守

譚東對公安事業無限熱愛,對本職工作全心投入。自部隊轉業從警以來,他紮根基層,不計得失,兢兢業業,始終堅守在一線崗位執勤,經常帶病、帶傷堅持工作。每年大年三十,都是在執勤點與家人吃的團年飯。譚東工作的西嶺鎮山高林茂、地勢險要,為保障車輛安全、預防事故,譚東帶領執勤組堅持每天早晚兩次對轄區內道路進行巡邏,及時清除滾石、暗冰等隱患,幾年來未發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2008年1月,西嶺雪山遭遇了特大暴風雪,近千輛汽車、4000多名遊客滯留山上,譚東帶領同事在零下十度的惡劣環境裏,積極做好遊客安撫和交通疏導工作,連續戰鬥了五天,成為風雪中的“路標”。譚東秉承“理性、平和、文明、規範”的執法理念,堅持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絕不“一罰了之”,對違法駕駛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既嚴格執法,也熱情幫助。貨車司機曾啟有一次因運輸的貨物超高超寬,被譚東攔住,當譚東得知曾啟家裏經濟狀況非常困難後,沒有罰款,但嚴肅地教育了他,過幾天還帶著禮物找到曾啟家,拉家常、講交規,臨走還塞給曾啟200元錢讓他給孩子買學習用品。曾啟感動地說:“從那以後,我再也不違章駕駛了。要不,對不起這麼好的交警。”他身上還裝著駕駛證、行駛證的新空殼,隻要發現有司機證照套殼磨損嚴重,就主動幫司機換下。對可疑人員、可疑車輛和物品,他嚴格檢查、上網比對,從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在“嚴打”整治鬥爭中,他擋獲各類違法嫌疑人員21人。2004年以來,譚東和他的執勤組處理各類交通事故1000餘件,糾正各類交通違法35000餘件,所涉人員無不口服心服,沒有發生一例投訴。

多做為民之事 服務群眾 無私奉獻

譚東對人民群眾懷著淳樸深厚的感情,關心群眾的困難疾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在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他總是置個人安危於不顧,遇險必救,有難必幫,舍生忘死,多次救群眾於危難之中,展現了人民公安“親民、愛民、為民”的良好工作作風。2005年,出江鎮下壩村村民伍澤述騎摩托車和一輛貨車相撞,頭部重傷、口鼻出血、生命垂危。譚東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為他清除嘴裏和鼻孔的血塊,呼叫救護車輛,由於譚東救護及時得當,伍澤述脫離了危險。2007年,西嶺鎮沙坪村村民任宣誌駕駛農用車栽下百米高的山崖,又是譚東不懼崖陡壁峭、荊棘叢生,與當地村民一起將任宣誌抬上陡崖,及時送往醫院搶救。至今,任宣誌一提起譚東就激動地說:“我這條命就是譚警官撿回來的!”王泗鎮楊店村村民代琳獨自撫養兩個孩子,居住在一間破舊的房子裏,生活十分艱辛,譚東得知後,主動為其申請困難補助,又從自己並不寬裕的積蓄中拿出3000元錢借給代琳建房,還利用休息時間到工地搬磚拾瓦。西嶺鎮的孤寡老人伍婆婆同樣忘不了那個熟悉的譚警官。四年來,譚東隻要一有閑暇,就會帶上糖果、補品登門探望,噓寒問暖。“譚警官讓我覺得像是有個兒子在身邊一樣。”“5·12”特大地震襲來,譚東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震救災第一線去,而自己的家卻成危房,76歲的老母親癱在床上,18歲的女兒高考在即,他都顧不上看一眼,但當接到地震重傷員的求助短信時,他立即安排,及時將傷者送往醫院搶救。譚東就是這樣踐行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一步一步走進了群眾的心坎,成為大叔大媽的好兒子,鄰家農戶的好大哥,轄區群眾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