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九大聯動(1 / 3)

第36章 九大聯動

2010年年初,藍新國在《文化決定成敗》一文中提出,今年是企業文化提升年。文化提升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找出文化的欠缺與短板,釋放思考和行動的能量,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提升,使美麗川航在“全國企業文化示範基地”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川航股份公司總經理李海鷹在著力“文化提升”之時,將文化的作用概括為:

“外塑品牌,內強管理。”他提出,在公司戰略轉型、闖關攻堅的關鍵時期,必須著力實施“九大聯動”,即安全與運行、運行與航班網絡、網絡與收益、收益與大區、直銷與渠道、收益與成本、成本與效益、營銷與服務、超售與現場聯動,並以此為突破口,變革管理體製,優化管理機製,推動文化由外延型向內涵型轉變與提升。

立足當下,前瞻未來。李海鷹指出,實施“九大聯動”的目標,第一是解決核心業務和相關業務的密切協作,第二是解決三大基地和各自發展的相互促進,第三是解決航線網絡和市場資源的協調並進,第四是解決規模擴張和人力、設施、土地等各類資源的有機匹配,避免失衡,達到聯動各方的平衡發展。

“安全聯動”串起各路環節

企業管理如同一張網絡,公司每個部門、崗位、人員都是這張網絡上的節點。

網絡的經脈活絡才有生機,企業才會脈流強勁、充滿活力,如人體任督二脈,二脈通暢方能體質強健、循環通暢。

實施“九大聯動”,打通任督二脈,努力實現企業管理的變革與轉型。川航先行實施安全與運行聯動,使安全信息、安全責任、安全監管、安全文化4條主動脈逐步清晰,勃發強勁脈動,進而激發全員意識和目標統一,形成了巨大合力。

安全信息聯動:暢通安全信息渠道。當年,公司收到不安全信息530條,其中主動報告504條,較往年增長265%。高增長率得益於有效的信息管理製度,川航建立了自願報告係統和主動報告係統的減免處罰政策及程序,提高了全員的信息報告意識,有效地增加了各類安全信息收集量,為公司進行安全趨勢分析、危險源查找、消除安全隱患等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來源。有一位機長提交自願報告單,言辭懇切,內容詳盡,反映出對某架飛機安全狀況的擔憂,希望公司重視。李海鷹立即指示機務給這架飛機做停場檢修,安監部給該機長正式回複通報處理情況。“有報告就有回複”,堅持安全信息雙向傳遞,有效地增強了全員安全意識,調動了積極因素。他們利用內部網站、飛行準備平台和個人郵箱等,及時轉發相關文件,發布安全信息和安全溫馨提示,還在公司內網開設了“航空安全信息”窗口。

安全責任聯動:安全責任聯動你我他。“持續安全”理念,強調以更寬廣的視野,更科學的思路,更嚴格的管理,更務實的措施,推進安全理念體係、隊伍體係、法規體係和責任體係建設。加強責任體係建設,就是要嚴格落實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部門的安全監管責任、領導者的安全領導責任、員工的安全崗位責任。

以往提及安全責任,普遍認為隻有相關部門才有安全責任。其實,安全是一項係統工作,保障安全不僅要靠一線員工按章操作,同時需要充足的人力資源、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及充分的財力投入,公司全員皆與安全有關,皆有安全責任。川航通過SMS體係建設和手冊編寫,全麵落實“一崗雙責製”,做到各崗位因安全相聯,為安全互動,產生了顯著的合力效應。

安全文化聯動: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落實安全責任,遵循安全製度,執行安全規章,需要有強烈的安全觀念,製度之外也需要營造安全氣場,建設安全文化。為此,安全文化建設成為川航美麗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於是,空地技術交流會、飛行技術論壇、安全論壇、航班正常論壇、手冊知識競賽、“持續安全?優質服務?創新營銷”青年辯論賽等一係列活動有序進行,為安全工作營造了濃厚氛圍,也使大家逐步從“要我安全”走向“我要安全”。川航首屆安全論壇,就征集到各類論文81篇,其中不少分析深透,見解獨到,有較高的參考借鑒價值。

2010年春節大假期間,川航共運送旅客19萬人次,比上年增加5萬人次,銷售收入1.6億元,日銷售收入不斷刷新,充分體現著“聯動”的成效。《四川航空報》以整版的篇幅介紹了各部門聯動的做法,幾個小標題分別是:運行:聯則“勝”、市場:預則“利”、地服:攻則“堅”、貨運:舍則“得”。

破解難題扭動轉型“鑰匙”

李海鷹把川航轉型期調整形象地比喻為“流轉”,意為讓“水”流轉起來,潤澤猶如棵棵大樹的每個部門,使其“根深葉茂”,進而“聚木成林”。

2009年,川航就著力局部調整,在內部管理上突出深層、邊角、外站的互動聯動,從破解難題入手,扭動轉型“鑰匙”,促使優勢“流轉”。

川航在三亞設立過夜基地,擺放3架飛機,雖然客運量明顯增加,但飛行人力資源虛耗卻成為突出問題。因為三亞航線多為經停長航線,需配備多套機組,其中三亞—溫州—哈爾濱和三亞—蘭州—烏魯木齊由於返航較晚,機組無法當天回到成都,造成休息時間不足,虛耗很大。怎麼辦?如果將兩個航班的起飛時間調前一個半小時,就可破解這一突出難題。可是,要提前一個半小時,需要協調5個機場的時刻,難度可想而知。川航副總經理張會玉帶隊攻關,連日奔波,終於圓滿成功,使三亞駐外機組由7套21人減為2套6人,同時大大增加了機組調配空間,給川航整體運行安排也帶來諸多便利。

三亞難題破解僅是“九大聯動”的一個縮影。安全運行、航班網絡、收益輪轉,“全公司圍著飛機轉,飛機圍著市場轉,市場圍著效益轉”……“九大聯動”

使川航呈現出一幅美妙互動的喜人場景。安全是前提,運行是手段,市場是導向,效益是目的,九大聯動中“聯”與“動”的統一,唇齒相依,互為導向,初步形成了密切協作、和諧促進的良好局麵。投入和產出要匹配,資源整合要合理,潛能挖掘要充分,最終實現“效益圍著公司發展、員工實惠、股東利益、社會責任轉”,整個川航猶如環環相扣、鮮活靈動的“一盤棋”。

時任川航原副總經理石祖義細算過“三筆賬”:第一筆,五月進入運輸淡季,可同樣的投入,下半月卻比上半月多收入3000多萬元,如果將月飛行小時多投入下半月,可能還會多收1000萬元,而節約的座位數也能直接轉化為收益;第二筆,由於機械故障,3架飛機同一天停飛,減少座位投入近3000個,但收入卻不比往天少;第三筆,部分航班取消後,使得客源相對集中,預計虧損航班反而實現盈利。

據此,他圍繞運行、市場、成本、效益四大因素細解“九大聯動”:航班編排是為了獲取最大效益,收益好壞是衡量航班編排和調整有效性的標尺;有效整合有限的航班資源,發揮人財物最大潛能,才能把握機會成本使之創造更多產出;成本投入一定要有回報,必須強調成本的絕對效益型(花小錢辦大事)和相對效益型(產出大於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