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圓夢“330”(2 /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沒有空客A330運營經驗,他們就多次派人到南航、國航向“老大哥”學習取經,通過深入調研、實地操作,掌握了大量的間接經驗,做到了心中有數。

購工裝航材中的“慎”而求“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裝之於飛機維護正如武器裝備之於戰爭。

飛機構型包括客艙構型、係統構型、外觀構型、發動機構型……每一個選型都同時涉及川航、租賃公司、空客等供應商的利益,大大增加了選型工作的複雜性和難度。

2009年3月,川航召開空客A330飛機初始構型協調會。會上,客艙部、航材部等單位代表站在旅客的角度,對飛機客艙內的座椅、地毯、牆紙、娛樂係統,甚至手柄顏色、耳機插座位置等每一個環節都“斤斤計較”,力求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戶,體現服務的人性化,並對所有係統、配套設施、客艙分區也深入協調,反複論證,最終不僅優化了構型配套,還爭取到價值2500多萬美元的免費項目。

“談判,沒有什麼技巧,使用的都是最原始的多邊壓價而已。壓價過程其實就是彈簧原理,多邊製衡。”川航工程部邵川經理說起談判的艱難,顯得挺有條理。

然而,法國泰雷茲談判代表曾在幾番壓價達成協議後驚歎:“這個價格和優惠,在我們公司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空客A330和A320飛機的機型差異很大,維修保養工具基本不通用。為了節省費用,避免重複投入,川航對工裝采購項目“慎”而求“省”,力求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使用價值。他們對空客和羅羅公司所推薦的工裝設備,計算出折合總價2000多萬元,而公司計劃是1000萬元。據此,他們派人外出考察,精心過濾各種信息,仔細甄別,比較取舍,尋求最優性價比,最終僅用700多萬元就實現了工裝設備的基本配置。其中價值400多萬的橫豎發電機組在國內定製僅用了50多萬元。

“設備清單改了不下30次,不少原計劃從國外進口的工具,最終是向製造商要回圖紙在國內做,實現了1歐元的價格用1元人民幣生產。”對此,維修中隊中隊長孟福軍非常得意。

航材部副科長唐敏勤和她的夥伴們則計算得更加精細:把首批推薦航材與其他公司的采購清單、曆史領用數據對比,發現有很大出入,在此基礎上對1500多項高價周轉件、8000多項消耗件進行了3遍逐項分析,從采購件數、返廠參數、價格變化等仔細對比,最終將其中200多項周轉件和1000多項消耗件列入首批采購清單,使原本厚達3厘米的清單壓縮至不足0.5厘米。

因航材費用較高,他們決定采用航材共享模式來滿足日常需求。航材共享是國際上通行的航材管理模式,不僅能為減小資金壓力提供便利,而且對成本可以做到能預見、可控製。那段時間,他們一天到晚對著電腦逐項對比數據,每個項目都是反複核實多次,簡直是錙銖必較。通過創新改進,她們最終獲得空客公司價值3000萬美元的資源包,其中包括飛行員帶飛、乘務和機務培訓等,有效地保證了新機引進後的平穩運行。

與空客簽訂A330服務合作協議

11月29日,川航與空客公司在四川成都隆重舉行A330飛機服務合作協議簽署儀式。空客公司首次在我國推出航材共享服務,是川航與其精誠合作14年,繼國內首家引進A320、A321,天津總裝A320後,雙方攜手創造國內民航業又一首創項目。川航集團公司總裁藍新國、空客中國公司總裁博龍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儀式。川航股份公司總經理李海鷹和空客中國公司客戶服務高級副總裁史向利簽署了該項協議。

參加簽字儀式的有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國資委、省監事會領導,四川省軍區、成都空軍、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領導,以及中國進出口、中信、工商、國家開發銀行四川省分行領導,藍光實業、四川宏達集團領導,還有空客中國公司、IAE國際航空發動機公司、羅羅公司代表等。

川航集團公司執行總裁王劉幸在主持講話中宣布:川航將在2010年2月、7月及2011年7月,先期引進價值近30億人民幣的3架空客A330寬體客機,由此形成以A330、A320係列為主力機型的空客機隊。大型寬體客機引進後,川航將開通更多的亞洲國際航線,並陸續開通歐洲、澳洲等洲際航線。這是實現川航“十年鑄就五強”,打造基地主流航空公司戰略目標中的關鍵一步,也是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打造成都作為西部立體交通綜合樞紐的重要步驟。“美麗川航”將注入新的活力,“時尚川航”將插上強勁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