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改製十年(1 / 3)

第42章 改製十年

據四川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最新公布:2012年,川航股份公司在四川企業100強排名榜中名列第27位(在本土企業中排名第15位),在四川服務業企業50強中名列第7位,在四川企業效益20佳中名列第8位,在四川企業納稅20佳中名列第18位。在四川省服務業企業100強中收入增長名列第2位,納稅排名第7位,利潤排名第8位。在2012年入圍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的8家四川服務業企業中排名第1位……川航的快速發展和輝煌業績令人自豪,然而急劇變化的市場也帶來諸多不容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

李海鷹提出,公司所有幹部都要在戰略轉型進展順利之時保持頭腦清醒,看清“隱藏危機”,自覺增強憂患和危機意識,並要求在全員中開展“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大討論。大討論在不斷地深入進行,而隱藏其後的川航戰略轉型也在悄悄地逐步深化。

川航低調慶祝改製十年

2002年8月29日,川航在成都錦江賓館隆重召開成功改製後的新公司成立慶典,原四川航空公司由此變身為兩家企業——四川航空集團公司和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川航集團公司堅持“以航空產業為主,兼顧多元投資;建立現代製度,提高競爭能力”的發展戰略,屬下有航空運輸、航空食品、航空培訓、航空旅遊、機場管理、房地產開發等業務板塊。2010年12月,川航集團再次圓滿改製,更名為“四川航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2年8月29日,是川航成功改製十周年紀念日。四川省省長蔣巨峰在28日乘坐川航北京—成都的航班上,為川航欣然題詞:“十年跨越,輝煌永遠!”

改製十年業績輝煌,如何慶祝?川航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股份公司總經理李海鷹定調:“簡樸、低調、熱烈、自娛。”

於是,川航給每個人增發了一個月崗位工資,所有食堂均加餐免費一天,公司總部和成都機場北頭基地顯眼處掛起了慶賀標語;《四川航空報》增刊4個版,以《輝煌十年》為題,在頭版上刊登了成立時的揭牌和五家股東代表在一起的大幅照片,刊登了藍新國董事長的致詞;在二、三版通欄列出了股份公司十年來的重要事件100條,並專門發文在全公司開展《十年十件大事》評選活動;列出了旅客運輸量、機隊飛機架數的每年遞增表;在第四版刊登了幹部職工對改製十周年的微博感言。

川航文化傳媒公司在所編印的《川航股份公司成立十周年特刊》中,刊登了藍新國董事長的致詞、對四家股東代表的采訪和《中國民航報》刊登的李海鷹專訪文章,並製作了長達十分鍾的慶賀短片,在慶典晚宴和樓宇電視上播放。短片盡數了公司十年發展的輝煌業績,用機隊規模、旅客運輸、資產總量、所獲榮譽等數字的巨大變化,高歌了川航改製的成功。

當天中午和晚上,川航集團和股份公司分別舉辦了總經理助理以上領導、一級部黨政負責人和部分退休幹部代表參加的慶祝宴會。會上,李海鷹分別宣讀了藍新國董事長寫就的親筆信。

四川省國資委對川航集團十年慶典非常重視,副主任任丁、省國有企業第三監事會主席劉紅、四川發展(控股)公司工會主席劉玉環欣然出席。

李海鷹在題為《聚力翱翔智勝未來》的講話中說,十年來,川航集團克服了資本不良、資源不優、資金不足等重重困難,經受住了“非典”、特大地震災害和金融海嘯等嚴峻考驗,著力推進本部及下屬公司改革重組,先後完成鷹聯航重組、東北航重組、集團公司製改革、房地產公司改製等,實現了“快速、健康、和諧、突破性”發展,從成立時總資產6.78億元,擁有7家下屬投資公司(項目),投資總額1.74億元,到現在總資產28.7億元,增長近4倍;主營業務收入從7646萬元增至14.5億元,利潤總額從虧損5955萬元到2011年盈利3.1億元,確保了國有資產大幅增值。

2002年,集團投資川航股份飛機13架,到2012年8月,投資三家航空公司飛機增至89架。今天的川航集團不僅擁有較完整的航空產業鏈,形成了航空產業六大板塊的格局,擁有投資公司(項目)21個,投資總額9.77億元,十年淨增投資8億元,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他指出,四川正處於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關鍵時期,處於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正迎來大有可為的重大機遇期。川航集團將把握科學發展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地走跨越提升、改革發展之路,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

在當晚川航股份公司舉行的慶典會上,川航集團公司總經理王鳳朝宣讀了賀信,李海鷹總經理如數家珍般回顧了改製十年的曆史,展望了“十二五”規劃的美好前景和工作思路,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

在激動、熱烈的氣氛中,大家頻頻舉杯相慶、互敬,為十年的輝煌,為辛勤付出的汗水,為川航更加美麗的明天……

安全管理分享《最高職責》

2012年10月22日,川航成都—普吉航班起飛15分鍾後發現EGT無顯示,返航成都臨時調機執行,累計延誤14小時18分;10月24至25日,公司因哈爾濱大霧取消航班20班,返航備降3班,延誤7班;10月27日,公司因三亞“山神”台風侵襲取消航班7班……航班連續大麵積不正常,原因均有據可查。然而卻讓人感覺到,川航雖戰略轉型初見成效,但卻經不起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經不起意想不到的突然逆轉,經不起起起伏伏中的大小折騰,經不起發展順利之中的異常變故……此現象背後有更重要的原因,即是人的思想、意識、觀念、狀態等方麵還沒有跟上公司轉型的步伐,以及由此帶來的對快速發展深層次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對其應有的警覺性、敏感性和危機感缺乏。

2009年1月15日,美國人切斯利?薩倫伯格將因鳥擊而造成雙發引擎熄火的飛機成功迫降於哈得孫河上,機上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幸免於難,他也因此被譽為締造了“哈得孫河奇跡”的傳奇機長。兩年後,由他撰寫記錄這段故事的《最高職責》一書在國內出版,而本書的譯者原中國民航局局長楊元元也曾是飛行員。

作者在書中寫道:“我接受的訓練使我不能容忍任何低於職業最高標準的事,所有航空公司和航空界的工作者都有一個共同的責任:致力於保證每一天的安全,零事故始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把這稱為對‘職責’的日日專心致誌。這是一個超越自我的目標。”

李海鷹認為,《最高職責》是安全文化的最高境界。為了分享《最高職責》,川航購買了1000本發至每位飛行員和全體安全管理幹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