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原書十八卷,唐代義淨譯。這是佛經中一部專門講戒律的書。“毗奈耶”的意思就是戒律;“藥事”是指這一部分戒律所包括的內容;“根本說一切有部”是佛教的一個派別的名稱,不同的派別有不同的戒律,這部戒律就屬於這個派別。有趣的是書雖然本來是講僧人應該遵守的戒律,但在說明和解釋這些戒律時往往講述了許多故事。而且這些故事有的很長,敷演鋪張,在其它佛經裏比較少見。但我們這裏隻選了一個短小的故事。
巧人
昔中天竺有一巧人,善解牙作,遂持象牙,刻為粳米一鬥,以充道糧,往波斯國波斯國:今伊朗。既至彼國,詣一巧師家中,暫寄欲住。嘶人不在,但有其妻。既見妻已,報言:“將此一鬥白粳米,為我作飯。”其巧工妻答曰:“此米留著,汝當且去。其人留米即去。
彼便為煮,柴薪俱盡,米仍不熟。失主來至家中,問其妻曰:“賢首,汝今作何物耶?”妻即具說。夫便看米,乃知是象牙為米。夫以誑心告曰:“此永為有灰故,米不能熟,汝用淨甜水煮,米當即熟。”
後時留米人來,其妻報曰:“汝宜取淨甜水來。”其人持瓦瓶取水。預前速至,畫作水池,於其池中,畫作一死狗,其形脹爛。其取水人至彼池已,乃見此狗,一手掩鼻,一手下瓶。以眼視狗,遂打瓶破。瓶既破已,便自羞恥。
今譯
從前中天竺有一位巧匠,很善於象牙雕刻,把象牙刻成米粒,帶上一鬥這樣的米粒,充作路上的糧食,到波斯國去。到了波斯國,他暫時寄住在一戶人家裏,這家主人也是一位巧匠。主人不在家,家裏隻有他的妻子。這一位巧匠見到主人的妻子,就說:“我這一鬥白粳米,請你替我作成飯。”主人的妻子回答說:“你把這米放在這裏,你自己先去吧。”那人留下米,就出去了。
於是主人的妻子便為客人煮飯,柴燒盡了,可是米還是不熟。這時丈夫回家了,問妻子道:“賢妻呀,你今天煮的什麼?”妻子告訴丈夫說在煮飯,可是老煮不熟。丈夫一看米,知道這是象牙做成的米。他也不說實話,隻是說:“這水裏有灰,所以米煮不熟。你用幹淨的甜水來煮,米就會熟的。”
一會,留米的人回來了。主人的妻子對他說:“你得去打些幹淨的甜水來。”那人便拿上瓦瓶去打水。那家主人在這以前就預先趕到門外,在地上畫了一個水池,還在這水池中畫了一條死狗,死狗形狀腫脹,已經腐爛了的樣子。那個打水的人到了這畫的水池邊,看見這條死狗,就一隻手掩著鼻,一隻手把瓶放進池重打水。他眼睛注意著死狗,手裏的瓶碰到地上,一下就打破了。這位巧匠看見瓶破了?才明白過來,很有些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