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六、賢愚經2(2 / 3)

太子在宮,常愛一雁,王告其雁:“太子養汝,今入大海,奄沒不還,何不往看,知其所在?”因作書音,以係雁項。雁即高翔,廣行求覓。遊彼園上,識其歌聲,即下試看。得見太子,鳴聲悲喜,不能自勝。太子聞識,即解取書。眼無所見,不能看讀。因求紙筆,作書與王,說波婆伽梨刺眼委曲,所更曆處,辛酸諸事。係於雁項,雁便飛去。

梨師跋王時有一女,端政殊妙,世間稀有。王甚愛重,不違其意。時女辭王,出遊園觀,王便聽去。女至園中,見於太子伽良那伽梨,頭亂麵垢,目無所見,著弊壞衣,坐林樹間。其女觀察,睹其色狀,心情屬向,不離其側,便坐其邊,與共談語。食時已到,王遣人喚。女還遺人白於王曰:“願送食來,欲就此食。”即送食來。女語太子:“我欲共汝一處坐食。”太子答言:“我是乞丐之人,汝是王女,雲何共食?王若聞者,罪我不少。”其女殷勤語太子言:“若汝不肯,我便不食!”如是數返,逼迫不已,而便共食。言遂款篤,意漸附近,目無去離。

日轉欲暮,王遣人喚女。女還遣人,往白王曰:“我願為此守園人婦,不用其餘國王太子。今我專心,殷勤如是。唯願父王,勿違我意。”使到王所,具道其事。王聞是已,不能違情,因自言曰:“此事災異,是女不肖,乃至若是!寶鎧大王為第一太子迦良那伽梨,來求索之。今此太子入海未還,乃欲為是乞兒作婦,辱人名字,甚為不少,我當覆頭藏著何處!”作是語已,複遣人喚。女言如初,執誌不移。時王愛念,不能違意,就並將來,著於宮中,便令交會,成為夫婦。

複經數日,婦恒晝去,冥乃來還。夫怪問之:“汝言與我共為夫婦,晨去暮還,心不在此,將為他誌,故使爾耶?”婦因自誓:“我今一心,共相尊奉,無有他意大如毛發。若當實爾,至誠不虛,令汝一目,平完如故!”言誓已訖,一目尋複如故。複問太子:“汝之父母,為在何國?”太子語婦:“汝聞大王勒那跋彌名字不耶?”答言聞之。“是我父也。彼王子迦良那伽梨,汝複聞不?”答言聞之。“我身是也。”婦即驚問:“汝複阿為辛苦如是?”太子因為說其本末。婦聞是語,深懷歎惜,語太子言:“波婆伽梨懷害於汝,自古至今,未有此處。汝若得彼,當雲何治?”答言:“波婆伽梨雖害於我,我於其邊,永無瞋恨。”婦複語言:“此事難信。相困如是,奈何不瞋?”迦良那伽梨因自誓言:“若我於彼波婆伽梨,無有微恨大如毛發,我言至誠,不虛欺者,當令一目,複褥平複!”自誓已訖,眼悉明淨。

婦見其夫,兩目完淨,端正威相,未曾所睹,喜不自勝,往白其父:“寶鎧太子迦良那伽梨,父王識不?”王答言識。女即言曰:“今欲見不?”王言:“今在何處?”女言:“我夫則是其人。”王笑之曰:“此女癡狂,誌亂失性。迦良那伽梨入海未還。見盲乞兒,名之為是。”女複白言:“願王往看!”

王尋往視,審是太子,衣毛悚然,愧懼交懷,腹拍其前,向懺悔言:“實不相知,願恕其過!”密將太子,還著界上,便唱露言:“大王太子迦良那伽梨從大海還。”施設辦具,嚴駕象馬,躬與群臣,自往迎之。還來到國,廣作賓眾,莊校其女,方雲始欲以女用配。

爾時雁還,擔書到國。大王見雁,披解看讀,始得消息,知太子存在,具知其所更辛酸諸事。王及夫人,乍悲乍喜。官內外,靡不悲悼懊惱瞋憤。取波婆伽梨,枷鎖其身,幽閉在獄。敕令告下梨師跋王:“太子辛苦,在於爾國,雲何默在,不來表示?書到其時,象馬侍送。事若有違,吾當自往。”

使便齎書,徑到其國。梨師跋王,奉受披讀。於是太子語梨師跋王:“牧牛之人,於我有恩。我今思念,欲得見之。可遣使往,為我喚之。”王尋召來。太子語王:“我銀被刺,正仰此人,供給將養,如我父母。王若見念,當為我報。”王大歡喜,即時賜遺,名衣上服,象馬車乘,田園舍宅,金輾寶物,奴婢仆使,並所典牛,盡持與之。其人歡喜,非其所望,便得安樂,終身富貴。

即還報使,因表事情:“太子在此,實所不知,辛酸.堵事,伏想委曲。太子今者,已還得眼,即娉鄙女,為太子妻。莊嚴辦具,臣自衛送。尋敕嚴具。五百白象,金銀校飾,極令殊妙。選五百人,奉侍太子。複令擇取五百侍女,極取端正,才能巧妙,種種寶物,而莊飾之。五百乘車,寶物莊校,亦個極妙,以送其女。梨師跋王自與眾臣,數百千乘,亦共侍送。伎樂歌頌,圍繞前後,稱慶無量,進道還國。

爾時其使,到大王所。披讀書表,甚增喜踴,告下諸王,悉皆來集。即嚴象馬,群臣百官,夫人婇女,導從前後,躬迎太子,到於界宕。

爾時太子,遙見父王,下車步進,頭麵禮拜,問訊父母。父母亦下,便共抱持。別久念想,與子相見,一悲一喜。諸王臣民見其如是,欣感之情,不可具說。談論粗訖,即還駕乘。搥鍾鳴鼓,作眾伎樂,歡喜稱善,導從趣城。

到城門外,太子白王:“波婆伽梨今何所在?”王答之言:“如斯惡人,天下不覆。吾不忍見,先來幽閉,在於獄中。”太子白王:“今當還放。”王答之言:“其罪深重,未及撿校,雲何當出?”太子複言:“若不放出波婆伽梨,終不入城!”王即敕放,語令來出。既得脫出,來見太子。太子抱持,慰撫其意,然後爾乃入城至官。爾時父母,諸王臣民,男女大小,見於太子,視於怨家如視赤子。波婆伽梨雖刺其眼,無有微恨大如毛發,敬愛慈惻,倍加於前。一切大眾,皆共歎美:甚為奇特,天上人中,實無有比!

太子到宮,與波婆伽梨親款之情,慈愛如舊,徐問其珠,今在何處。波婆伽梨答太子言:“來時藏著道邊土中。”敕還往取,求覓不得。太子共往,到便見之。收取珠寶。還共歸宮,以五百寶珠,遺與諸王,各令取一,殘如意珠,而自留之。手捉其珠,便從求願:“若實當是如意珠者,令我父母所坐之處,有七寶座,頂上當有七寶大蓋!”其言已訖,如語而成。複捉其珠,而從求願:“令我父母官內諸藏,及諸王臣所有諸藏,前所用施,悉令還滿!”即時捉珠,四向曆訖,一切諸藏,而皆還滿。複敕諸臣,告下諸國:迦良那伽梨太子卻後七日,當雨七寶。即時告下,悉皆聞知。

於時太子,香湯洗浴,豎立大幢,以珠著頭。著新淨衣,手執香爐,向四方禮,口自說言:“若其實是如意珠者,便當普雨一切所須!”求願已訖,四方雲霧,即有風來,吹除糞穢,及餘不淨,悉自除去。次複雨水,用掩塵土。次複雨於百味飲食,種種美味。次雨五穀。次雨衣服。次雨七寶,積滿天下。爾時人民,稱慶無量,視諸珍寶,猶如瓦石。於時太子,廣布宣令:“汝等已得一切所須供身之事,無所乏少。若能感識如是之恩,當攝身口意身口意:指思想、言語和行為,所謂“三業”。修十善道十善道:佛教所謂十種善的行為。”爾時一切閻浮提內,感念太子無極之施,人聞其令,克勵其心,奉行十善,不犯眾惡。命終之後,皆得生天。

今譯

很久很久以前,在這閻浮提洲,有一位國王,名字叫勒那跋彌,意思是寶鎧,統領著五百個小國王。他有五百位夫人婇女,可都沒有生過兒子。他年年祈禱各位天神、日神、月神、山神、海神、樹神,還是得不到兒子。寶鎧王因此十分憂愁,心裏想:“我現在沒有兒子,一旦死了,國家沒有繼承的人,天下必定大亂。為什麼呢?五百個小國王互相不服,便會爭鬥起來。強弱相淩,枉殺無辜。亡國喪民的事,莫不由此而生!”他想到這些,愈益煩惱。天神知道了寶鎧王的心意,在夢中告訴寶鎧王說:“城外的樹林裏,有兩位仙人。其中第一位仙人身上是金色,福德具備,聰明善辯,沒人比得上。你要想有兒子,可以去求他,他必定會答應你,投生到國王家裏來的。”寶鎧王突然驚醒,想到夢裏的話,很是高興,馬上吩咐準備好車駕,隻帶上幾個人,來到城外,到處尋找,終於見到了那位仙人。他向仙人苦苦哀求,反複說明他因為國家沒人繼承王位,憂慮深重,希望大仙投生到他家裏去,繼承王位,使他免除憂患。隻求大仙不恥下生。仙人見寶鎧王心意十分懇切,不忍拒絕,就答應了他。第二位仙人也對寶鎧王說:“我也要投生到王家去。”寶鎧王十分歡喜,告別兩位仙人,就回王宮了。

過了一些時候,金色仙人去世了。寶鎧王的大夫人,名叫蘇摩,就覺得懷了孕。聰明的女人有這種智慧,知道她懷的孩子是男還是女。蘇摩王後自己說:“我所懷的必定是個男孩。”寶鎧王和宮裏其它人聽了這話,高興無比。寶鎧王命令宮內其它的夫人婇女都去侍候蘇摩王後,要讓她心情高興。王後用的床褥,吃的飲食,都要非常精美。將息服侍,要十分細心,不能讓她有一點幾危臉。十個月過去,大夫人生下一個男孩。孩子麵貌長得非常端正,身上皮膚是紫金色,頭發是天青色,具備大人物的麵相。寶鎧王和宮內外的人看個沒完。

全鎧王召來相師,命令相師為他看相。相師來了,把太子上上下下地觀察了一陣,非常高興,對寶鎧王說:“這孩子的相太好了,人中間難得。聰明又有福分,誰也比不上。”寶鎧王聽了很高興,又對相師說:“你給他取個名字吧。”相師問寶鎧王:“這位太子受胎以來,有些什麼奇異的事?”寶鎧王回答道:“這位太子的母親,從前非常愛忌妒。看見入有過錯,她就高興,常常說人的壞話。看見人家好,她心裏就不高興。懷孕以後,她的性情卻變了,為人仁慈,同情愚笨的人,喜歡聰明的人,又愛幫助別人,對所有的人都一樣和善愛護。”相師聽這樣一說,稱讚道:“那太好了!這是因為兒子的誌向,寄情在母親身上。”於是相師便給太子取名為迦良那伽梨,意思是善事。

寶鎧王的第二位夫人名叫弗巴。那第二位仙人也去世了,投生到第二夫人的腹中。懷孕的日子一滿,二夫人也生下個男孩。這孩子的形狀體貌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寶鎧王又召來相師,讓相師為這孩子看相。相師看了孩子,對寶鎧王說:“這位太子是個平常人,福德智能,隻不過夠他自己使用。”寶鎧王又叫相師為孩子取個名字。相師又問夫人懷這孩子時有些什麼奇異的事。寶鎧王對相師說:“這位太子的母親,以前性情忠厚溫良,為人慈善和氣,總愛講人家的好話。懷孕以後,性情反而變壞了,忌賢妒能,不高興人家做好事。”相師又說:“這也是兒子的誌向,寄托在母親的身上,使母親這樣的。”於是相師為這位太子取名波婆伽梨,意思是惡事。

從此寶鎧王專心喜歡迦良那伽梨,什麼事都順從他。命令為太子修起三座宮殿,冬天讓太子住在溫殿,春秋天住在中殿,夏天又住在涼殿。宮殿裏安置有歌女舞女,讓太子娛樂。太子漸漸長大,非常聰明,學習各種世俗的典籍,能流利地背誦十八部經,通曉其中的道理。後來太子要出去遊玩,寶鎧王隨他的意,命令把道路修好,打掃幹淨。太子坐上大白象,白象身上用金銀裝飾,千乘萬騎,前呼後擁。街道兩旁,樓閣上麵,無數的老百姓來觀看太子,都說太子的麵貌和大梵天一樣,雄姿威武,人中少有。

太子看見一群乞兒,身體瘦弱,衣裳檻褸,左手拿著個破盆,右手握著一根破棍子,低聲下氣,苦苦哀求,向人乞討。太子問:“這是為什麼?”太子身邊的大臣們回答說:“這些人,有的是沒有父母,孤苦伶仃,沒有依靠,有的是得了病,不能作工,又沒積蓄有錢,要吃要穿,逼得沒法,所以才這樣。”太子為人慈善,聽了這話,心裏很覺得難過。

又往前走,看見一群屠戶,殺了牲畜,把肉割成塊,用秤稱著在賣。太子問:“你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屠戶們回答說:“我們倒不一定高興這樣做。從我們祖父起,我們就以此為生。要是舍棄了這個職業,我們就沒法生活。”太子聽了這些話,長歎而去。

轉過去到了田間,看見一些農夫在耕地。剛開墾出的地裏爬出一些小蟲,蛤蟆把小蟲吞吃掉。一條蛇又把蛤蟆吞吃掉。飛來孔雀,又啄食那條蛇。太子就問農夫:“你們這是在幹什麼?”耕田的農夫回答說:“這是我們的生業。我們在地裏播下種子,以後才能收獲稻穀。稻穀自家要吃,還要交納給國王。”太子歎口氣,說道:“人因為飲食,殺害眾生,出力流汗,還這樣地辛苦!”

一行人又往前走,看見一群獵師正在追趕鳥群,張開弓,正要放箭。又看見獵師們把網張開,安放在地上,各種禽獸都掉進網中,驚慌吼叫,可是沒法逃脫。太子問獵師:“你們這是在幹什麼?”獵師們回答說:“我們在捕捉各種禽獸,以此為生。”太子聽了,深深地歎氣而去。

到了河邊,太子看見捕魚師正在張網捕魚,捕上來的魚滿地狼藉,跳踉伸縮,地上死魚無數。太子又問這是為什麼。捕魚師回答說:“我們靠的是這些魚,供給我們衣食。”太子長歎,哀憐人因為衣食的緣故,做出這樣的事,殺害眾生,供給身上口中的需要,罪過一天天增長,以後的報應怎麼得了!

太子鬱鬱不樂地回到宮裏,對寶鎧王說:“請父王答應我一個願望。”寶鎧王回答說:“孩子,你要怎樣,就隨你的心意,我不會不答應你的。”太子說:“我出城去遊玩,看見各種人因為衣食的緣故,互相欺騙殺害,罪過累積,與日俱增,我心裏覺得很沉痛,想供應救濟他們。請父王答應我,用父王的庫藏,任意布施,補充老百姓的困乏。”寶鎧王非常喜愛太子,聽了他的話,覺得不能拒絕他的要求,就答應了。於是太子立即吩咐手下的人去通告老百姓:“迦良那伽梨太子,要布施窮人,一切東西,都可以施給,大家都可以來取。誰想得到金、銀寶物、衣服飲食及各種東西,太子都會布施給他!”

太子打開寶鎧王的倉庫,拿出各種寶物,放在城門邊和街市中,隨人所需,任意取用。於是各國的沙門,婆羅門,貧窮孤老疾病之人,強的挽著弱的,老的扶著少的,次第來到。要衣裳的給衣裳,要飲食的給飲食。金銀寶物,隨意給予。老百姓展轉相告,這消息傳遍了整個閻浮提洲,所有的人都來了。寶鎧王的寶藏,三分用掉了二分。這時管寶藏的典藏大臣報告寶鎧王說:“大王統領五百小國,各國使命往來,互相饋贈,都需要寶物。太子用大王宮中的寶藏布施,三分已經用去了二分。請大王考慮一下,不要後悔。”寶鎧王聽了典藏大臣的報告,對大臣說:“我這位太子喜好布施,他的心意堅決,不可改變。要是我禁止他這樣做,違反了他的意思,會叫他煩惱的,那又何必呢?都順著他的心辦吧,不要掃他的興。”

這樣又過了一些時候,太子繼續布施,庫藏中剩下的東西,三分又用去了二分。典藏大臣又報告寶鎧王說:“上次剩下的東西,太子天天布施,三分又用去了二分。剩下很少的一點,應該留著以後送禮,不可全部用完。請大王好好考慮,以後別怪罪臣下。”寶鎧王想了想,對典藏大臣說:“我愛我這兒子,比愛什麼都厲害,實在不忍心做出反對他的心意的樣子。若是他再來索要寶物,你就躲避開。若是他要得急,你再給他。他一陣要得到一陣要不到,就可以拖延一些時間。”

典藏大臣得到國王這樣的吩咐,從此,太子再來索要寶物時,他就托故到其它地方去了。太子有時能要到,有時又要不到,總不能一一按照他的意思給他。太子感到這其中有些原因,心裏想:“這個典藏大臣,有多大的能耐,敢不聽我的話,不照我的意思辦?這怕是父王的意思,放意叫他這樣的。不過作兒子的,也不應該用盡父母的庫藏,一無所留。現在父王的庫藏已經所剩無幾,我該怎麼辦,才能得到財寶,布施給所有人,使人們無所缺乏?”

於是太子問身邊的人:“世間做什麼事可以得到很多財富,任意使用?”一個人回答說:“不怕艱難,遠出販賣貨物,可以得到很多財富。”又有一個人回答說:“開懇土地,不怕寒冷暑熱,種植五穀,可以得到很多財富。”再有一個人回答說:“多養六畜,隨時護養,一年年蕃衍,可以得到很多財富。”還有一個人回答說:“隻有不顧性命,到大海龍王的宮殿裏去,求得如意珠,要是這事能成功,得到的財富最多。”太子聽了眾人的話,心裏想:“種田、做買賣、飼養六畜,對我都不合適,獲利也沒有多少。隻有入大海,到龍王官裏去,這還合我的意思。這事我應當努力。”

太子想定這主意,便對寶鎧王說:“我要想入海尋求珍寶,布施給眾生,用之不盡,請父母答應我!”寶鎧王和夫人聽了太子的話,很是發愁,問太子說:“你為什麼要想到大海裏去呢?你想布施,我們就答應你。我們家庫藏中剩下的所有東西都給你,讓你拿去布施。你為何要不顧性命,說什麼到大海裏去呢?聽說大海裏有各種各樣的艱難危險,有黑風、羅刹、漩渦、還有摩竭大魚、水中暗礁。有這樣多的危險,很不安全。一百個人去,有時隻有一個人能夠回來。你現在為何這樣心急,要到這樣危險的地方去?我和你母親太為你憂慮了。各個小國的國王和臣民們也都擔心害怕。希望你放棄這念頭,不要再說了吧。”

太子心懷大誌,要救濟窮苦人,寶鎧王雖然勸阻他,他卻毫不動搖,下定決心,為了辦成這事,丟掉生命也願意。他聽了寶鎧王這番話,在寶鎧王麵前,將身子伏在地上,拍著腹說:“請父王可憐我,答應我的要求。父王若是一定不答應,我就伏在這地上永遠不起來!”寶鎧王、夫人、以及宮內外所有的人看見太子的意誌不可改變,發誓要將身子伏在地上,一直到死,都一起來勸他,要他起來。可是太子說到做到,一點不動心。一天、兩天、一直到了第六天,太子還是將身子伏在地上不起來。寶鎧王和夫人商量說:“太子不吃飯,已經有六天了。明天就是第七天,生命必定保不住了。這孩子辦事,從來是想做什麼,就一定要做什麼,沒法阻攔他。若是讓他入海去,也許還能回來。今天若是一定不準他去,他連活也活不成了。我們就聽從他,以後的事以後再擔憂吧。”寶鎧王和夫人商量好後,一起來到太子麵前,一人拉住太子的一隻手,流著眼淚,對他說:“我們答應讓你入海,你起來吃飯吧!”太子聽了寶鎧王的話,歡喜地爬起來,對父王說:“我雖然到大海裏去,不久就會回來的。請父親母親不要為我擔心。”

寶鎧王為太子準備了各種好吃的飲食。太子吃完飯,走出宮門,大聲宣告:“迦良那伽梨,現在要到大海裏去,還有誰願意去的,可以一起去!”國內有五百位商人,都集合到太子跟前,說他們願意去。那時國中有一位肓導師,從前曾經幾次到大海裏去過。太子聽說這消息,就來到盲導師那兒,用好話懇求他:“你和我們一起到大海裏去吧。你能指示我們道路,避開危險。”盲導師回答太子說:“我年老了,眼睛又看不見。就是我自己願意去,從個人的情分上講也很難。寶鎧大王非常喜愛你,隻要有一會兒看不見你,心情就不高興。現在聽說我和你要一起到大海裏去,倘若又不準許,會大大怪罪我的!”

太子聽了這話,便回到宮裏,親自對寶鎧王說:“我們國中有一位盲導師,從前曾經到大海裏去過幾次。請父王下命令,讓他和我一起去。”寶鎧王聽了太子的話,親自來到盲導師住的地方,對盲導師說:“我這位太子,一心要到大海裏去。我們用種種好話勸他,他都不改變主意,不得已隻有讓他前去。他年紀還輕,沒有經曆過艱苦的生活。聽說你以前去過大海,知道海裏的道路,希望你能夠不怕辛勞,和他一起去。”導師對寶鎧王說:“可惜我年紀已老,眼睛又看不見。大王的命令,我豈敢不遵從?”

寶鎧王得到導師的應許,轉回王宮。太子和導師一起商量好出發的日子,也回到宮裏。寶鎧王問左右的人說:“你們誰是尊敬愛戴我的,可和太子一起去采寶。”波婆伽梨對寶鎧王說:“我願和哥哥一起到大海裏去。”寶鎧王心裏想:“有弟弟一起去,遇著危險,他要是能幫助哥哥,倒比別人更強。”寶鎧王這樣一想,立即就同意了。

太子拿出三千兩金子,用一千兩置辦糧食,一千兩置辦船隻,再用一千兩置辦其它各種需要的東西。一切準備好以後,就要出發。寶鎧王、夫人、各小國國王及臣民哭著來到路上,送別太子。太子和各位夥伴們一起上路,到達海邊。大家把船修整牢實,船有七層船板。到了侯風時節,大家把船推入水中,用七根大繩,係在海邊。太子搖著鈴,高聲對眾人說:“你們大家聽著,海中有種種災難,巨浪、漩渦、惡龍、羅刹、黑旋風、海中暗礁、摩竭大魚,如此等等,許許多多。從前到大海裏去的入,安全回來的很少。你們誰要是猶疑害怕,現在就可以回去。誰能意誌堅決,舍棄性命,不顧父母,不戀妻子兒女,就可以一起到大海裏去,抵達寶渚。要是得到珍寶,安全回來,子孫七代都享用不盡!”太子這樣宣告以後,就砍斷一根繩索。每一天都如此。到了第七天,太子宣告完後,砍斷了第七根繩索,望風舉帆。船疾行如箭,太子一行人就直接到達了寶渚。

太子聰明,讀過許多書,認識寶物的形狀顏色,也知道寶物的價值。他告訴大家什麼寶物最好,什麼又差一些,叫商人們隨意拿取。又一再告誡商人們,叫他們取拿多少要合適。拿多了,船裝的東西太重,有沉沒的危險。拿少了,入海一次太勞累,得到好處不能補償一路所受的辛苦。太子告誡完大家,獨自和導師一起,另外乘上一隻小船,告別商人們,又轉向前進。導師問太子:“前麵應該有一座白色的大山,你看見了嗎?”太子回答說看見了。導師說:“這是銀山。”船繼續往前行,導師又問太子:“前麵應該有一座青色的大山,你看見了嗎?”太子回答說:“我看見了。”導師說:“這是紺琉璃山。”船又往前行,導師問太子:“這裏該有一座黃色的大山,你看見了嗎?”太子說看見了。導師對太子說:“這是金山。”

太子和導師來到金山下麵,坐在金沙上。導師說:“我太累了,身體不行,活不成了。我把方向和前麵的道路指給你,你從這裏往前去。前麵有一座城,城修建得非常漂亮,城上裝飾著七種寶物。你到城門前,城門要是閉著,城門邊會有一把金剛杵。你拿起金剛杵,敲打城門,城裏就會有五百位天女,每人捧著寶珠,出城來送給你。另外還有一位天女,顯得最為尊貴,手中捧著一顆青色寶珠,這寶珠名叫旃陀摩尼,意思是如意珠。你得到這顆如意珠,就要牢牢把握住,莫要失脫。其餘天女給你的東西,你也可以收下。你要小心謹慎,克製自己,不要和她們說話。我現在已經不行了,活不了一會了。我死了後,你記得我對你的好處,哀哭我一下,把我埋在這沙裏麵。”導師話一說完,就斷了氣。太子對著導師傷心地哭了一場,把他埋葬在沙裏,然後照著他指示的方向,往前而去。到了七寶城,城門緊閉。果然看見門邊有一把金剛杵。太子照著導師說的話,取下金剛杵,敲打城門,城門就開了。五百位天女,每人手裏捧著一顆寶珠,來獻給太子。最前麵的一位天女,手裏果然捧著一顆青色寶珠。太子一一收下寶珠,將寶珠裹在衣角裏,便離開七寶城,往回而去。

太子和商人們分手後,波婆伽梨對眾人說:“我們來一次不容易,應當多取一些寶物。”眾人貪心,拚命地取拿寶物。太子回來,船裏已經裝滿寶物。船一開出,就往下沉。商人們落在水裏,沉下去又浮起來,浮起來又沉下去。太子因為身上已經有如意珠,所以身子不往下沉。波婆伽梨遠遠看見太子,大聲叫喚道:“哥哥快救我,不要把我丟了!”太子聽到弟弟的聲音,過來抓住弟弟的手,兩人互相用力拉著,終於一起遊到了海岸邊。

上了岸後,弟弟對哥哥說:“我們兄弟倆告別父母,到大海裏去采寶,本來希望不空著手回去,誰知運氣不好,丟失了財寶,兩手空空,單身而回,這真是十分丟臉。迦良那伽梨天性忠厚耿直,就對弟弟說:“我已經得到了寶物。”弟弟對哥哥說:“你給我看看。”哥哥解開衣角,把寶珠給弟弟看。弟弟看見寶珠,心裏想:“我們父王恩愛不平均,偏愛我哥哥,沒把我放在心裏。現在我們兩人一起到大海裏采寶,哥哥得到異寶,我獨獨空著手回去。從此以後,父親會更瞧不起我,我怎麼辦?”他想:趁哥哥睡覺時,悄悄殺死哥哥,取走寶珠,然後回去告訴父親,說哥哥死在海裏,這樣父王就會喜歡我。弟弟想好主意,對哥哥說:“我們現在離人們住的村莊漸漸近了,我們兄弟倆不該都睡覺,最好輪換有一個人坐著,守護這些寶珠。”

哥哥覺得這話對,於是兩人便輪流坐著看守寶珠。輪著該波婆伽梨睡覺時,波婆伽梨躺在地上,很久都不起來。他起來後,該哥哥睡覺。哥哥因為坐得久了,睡得很沉。波婆伽梨站起來,走進樹林裏。樹林裏有棵樹,樹上長著很尖利的刺。波婆伽梨取下兩顆刺,每一顆都有一尺五寸長,回到哥哥身邊。哥哥正睡得熟,波婆伽梨手裏拿著刺,對著哥哥的眼窩狠命刺去,然後取出寶珠而去。太子一下痛醒過來,急忙大聲叫喊:“波婆伽梨!波婆伽梨!這裏有賊!”連喊數聲,沒人答應。這時樹神對太子說:“波婆伽梨就是害你的賊。他刺瞎了你的眼睛,拿了你的寶珠走了。”

太子眼瞎了,隻得在地上慢慢地爬著往前走,展轉辛苦,來到一個叫做梨師跋陀的國家。他到了一片沼澤地邊,遇上五百頭牛。牛中間有一頭牛王,看見太子,又可憐又敬重,伸出舌頭舐他。其餘的牛都圍上來,驚異地瞧著太子。放牛的人上前一看,才看見太子躺在地上,又看見他眼睛裏有兩根長刺,看他模樣,知道他不是一般人。牧牛人立刻為太子拔掉眼中刺,把他帶到自己的家裏,又用酥油和牛奶敷在他的傷口上,還供給他飲食。過了一些時候,太子眼裏的傷漸漸好了。主人殷勤侍候他,從沒有懈怠過。

太子問牧牛人:“你住在這裏,家裏有些什麼產業?”牧牛人回答說:“我在這裏沒什麼產業,隻是依靠賣點乳酪過日子。”太子心裏想:“我遭遇到不幸,給這位主人帶來了麻煩,一直供養我。現在我的傷已經好了,勉強也可以走得路了,應該另外想個辦法,換個地方去。”於是太子對牧牛人說:“前些日子裏,我給你添了許多麻煩,我很感激你,你的恩情,我難以報答。我現在想到前畫的城市裏去,到處要飯,養活自己。”

這位牧牛人聽了太子的話,害怕是因為家裏的妻子奴婢說了討厭太子的話,被太子聽到了,不然的話,太子為什麼要說走呢。於是他先問家裏的人:“你們做了什麼不周到的事,使這位貴客現在要告辭而去?”家裏的人都說:“我們在家裏,對他就好象對親兄弟一樣。不知他為什麼要想離去?”牧牛人對太子說:“我招待你,沒有不周到的地方,你不能離開我出去要飯。”太子聽了牧牛風的話,覺得主人心意十分誠懇,不好違反主人的意思,隻好暫時又住下來。又過了一些時候,太子對主人說:“你招待我,使我什麼也不缺。家裏所有的人,對我都非常厚道熱情。但是我自己心裏想到城裏去,希望你能派一個人和我一道前去。”牧牛人見太子真是一心要到城裏去,怕違反他的意思,叫他不高興,就自己陪著他,一起到了城裏。牧牛入把太子送到城裏後,告別太子,就要回去。太子對牧牛人說:“你可憐我的話,請替我買一張琴,讓我自己娛樂。”牧牛人為太子買了一張琴,告辭以後就回去了。

太子素來多才多藝,極會唱歌,歌辭美妙,就在路口高聲唱起歌來,手裏彈著琴,歌聲和琴聲相合,音調清雅。城中的人民聽到這歌聲,都高興地圍上來觀看,始終聽不厭煩。又各自拿來吃的,掄著給太子。城裏有五百個要飯的,都來跟著太子,靠著太子,也有了飽飯吃。

梨師跋陀國王手下有一個照管果園的人,為國王照看一座芒果園。芒果一成熟,就有鸚鵡來吃。管園人照顧不過來,趕不走鸚鵡。等到這管園人擔著芒果給國王送來,其中好的都被鸚鵡啄壞了。國王一見這樣,非常生氣,要處罰管園人。管園人很害怕,對國工說:“我因為家裏缺乏人力,所以才有這種事發生。求大王寬恕,不要處罰我。我一定專門找一個看守人,再也不這樣了。”國王於是便饒恕了他,沒洽他的罪。管園人從宮裏出來,一路上尋找看守果園的人,看見迦良那伽梨正在路邊乞討。他看迦良那伽梨模樣象個誠實人,就對他說:“你能不能替我看守果園?要是能,我就供給你衣食。”太子回答說:“我的眼睛看不見,怎麼能看守果園呢?”管園人說:“隻要你願意看守,雖然沒有眼睛,也可以想辦法。你可以多弄一些細繩,把細繩係在樹枝頭上,再把一些鈴鐺栓在繩上,互相連在一起。你拉住細繩的一頭,要是一聽到有聲音,你就拉動繩子。鸚鵡一驚慌害怕,就不會停在樹上了。”太子聽了管園人的話,回答說:“要是這樣,我倒能辦到。”兩人說好以後,太子就來到果園裏,為管園人看守果樹。

這時波婆伽梨已經回到父王的國家。寶鎧王看見波婆伽梨獨自一個人回來,非常驚奇,就問他是怎麼回事。波婆伽梨對寶鎧王說:“我們運氣很不好,船裝得太重,沉沒了。迦良那伽梨和其它的商人,以及各種珍寶,全都沉進了大海裏。我用力地遊水,才逃得了性命。”寶鎧王和夫人一聽這話,一下就昏了過去,好久沒有知覺。身邊的人趕緊用冷水灑在寶鎧王和夫人的臉上,隔了一陣,他們才蘇醒過來。宮內外的人,各個小國的國王和臣民聽說這件事,沒一個不悲傷。寶鎧王和夫人對波婆伽梨說:“伽良那伽梨太子沉沒在海裏,你怎麼又回來了?你為什麼不一起死在大海中?”全國的老百姓無不為太子痛惜,大家朝夕哭泣,就象死了父母一樣。

太子原先在宮裏的時候,平常很喜愛一隻大雁。寶鎧王對這隻大雁說:“太子喂養過你,現在他到大海裏去了,沒有回來,你怎麼不去看一看,看他在哪裏?”寶鎧王寫了一封信,係在大雁的脖子上。大雁就飛上高空,到處尋找太子。大雁飛到梨師跋陀國的那座果園的上空,聽到太子的歌聲,就降落了下來。大雁一見太子,又高興又悲傷,忍不住高聲地叫起來。太子聽到叫聲,知道這是他父王宮裏的那隻大雁,就取下雁脖上的信。可是他眼睛看不見,沒法讀那信。太子找來紙筆,請人寫信給寶鎧王,在信裏講了波婆伽梨刺瞎他眼睛的事以及他所經曆的種種辛酸事。太子也把信係在大雁的脖子上,大雁就飛回去了。

梨師跋陀國王那時有一個女兒,相貌生得端正美麗,簡直是世間希有。梨師跋陀國王非常愛她,她要做什麼,從沒拒絕過。一次,女兒告訴國王,她要到果園裏去遊玩,國王答應了。王女來到果園裏,看見太子迦良那伽梨蓬頭垢麵,瞎著眼,穿一身破衣裳,坐在樹林中間。王女細細觀察太子的模樣兒,心裏動了感情,兩眼目光不離太子,就坐在太子身邊,和太子一起談起話來。到了吃飯的時候,國王派人來叫女兒回去。女兒叫來人對國王說:“請把飯送到這兒來,我要在這兒吃飯。”國王派人把飯送來。王女對太子說:“我想跟你坐在一起吃飯。”太子回答說:“我是個討飯的人,你是國王的女兒,怎麼能一起吃飯呢?國王要是知道了,會怪罪我的。”國王的女兒態度很懇切,對太子說:“你要是不肯,我就不吃飯!”這樣反複數次,太子被逼得沒法,隻好和國王的女兒一起吃飯。兩人話談得投機,情意漸漸親切起來,國王女兒的目光始終不離開太子。

天色快黑了,國王又派人來叫女兒回去。女兒又叫來人對國王說:“我願意作這個守園入的妻子,不願意嫁給其它那些國王的太子。我今天是一心一意,就這樣喜歡他。隻求父王答應我。”使人回到國王跟前,向國王報告了這事。國王聽到這事,心裏不高興,自言自語說:“這是件不幸的事嗬,我的女兒不肖,竟然做出這樣的事!寶鎧大王曾經派過人來,為他的第一太子迦良那伽梨求婚。現在這位太子到海裏去還未回來,可是她卻願意嫁給一個要飯的,簡直丟盡了我們家的名聲,叫我把臉放在何處!”說完,又派人去叫女兒回來。女兒的答複和開始說的一樣,意誌毫不動搖。國王因為愛女兒,沒法不答應她的要求,隻好將伽良那迦梨帶到王宮裏來,讓他們倆結拜成為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