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雞毛小事,糊塗處理(1 / 2)

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裏的市民,過著獨家獨門的日子,失去了昔日弄堂牆門裏和諧融洽的鄰裏環境。由於平時大家接觸少,缺乏感情溝通,鄰裏關係漸漸淡化。有時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發生口角,往往產生隔閡,導致紛爭。麵對這些不和諧的情況,你要學會裝裝糊塗。

遠親不如近鄰

中國有句老話: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交朋友。有一個好鄰居,建立一種好的鄰裏關係,會使我們的生活更順暢美滿。

在一個小城市裏,有這樣一對夫妻,女人是個善良溫柔的好妻子,和丈夫生活得很幸福。而他們的鄰居是性子比較急躁的人,愛發脾氣,心情不好時,會與家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她適當的勸解適時發揮了巨大作用。

有一次,鄰居夫妻倆吵架生氣,他們安排鄰居妻子住在自己家,鄰居丈夫一開始還賭氣,自己給孩子做飯,忙裏忙外,夜深人靜時,才體會到妻子的溫柔體貼,總會在自己忙得不可開交時倒一杯熱茶,總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條,妻子輕柔的話語比誰的安慰都重要。他終於意識到自己並不是不愛她,隻是脾氣暴了點,都是自己不好。

他想妻子住在了朋友家,但到處找都找不到。後來,才知道他住在鄰居家,自己過去賠禮道歉,終又重歸於好。

在那幾天中,鄰居也不斷地安慰她。她也想到了丈夫對她的體貼關懷,已經不再責怪丈夫。

在這件事發生的整個過程中,鄰居的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鄰居的幫助,我們很難想像事情會發展到何種程度。好鄰居會為和諧的鄰裏關係而努力,當別人家有了不愉快的事,會全力幫助解決,尤其是這樣的家務事,鄰居恰當的方法,能幫助家庭恢複功能。

還有這樣一個事例:

有一個人和商人為鄰,這個人特別想自己做一番事業,就從銀行貸款投資做生意,可他畢竟年輕,涉世太淺,沒多久就陷入資金周轉不靈的困境,這時,他想起了平日和自己關係不錯的那個商人。他就找了個合適的時間來到商人家,告訴他自己的難處。商人聽後,笑著說:“不奸不為商,你還很年輕,有許多事還沒有看透。不過,我可以給你談談我這些年來在商場摸爬滾打的經驗,也許對你還有些用。”年輕人聽後,似乎覺得自己明白了不少事理,也似乎從中摸出了一些經商門道。後來,他告訴商人,自己現在資金周轉不靈,商人說:“我可以幫你渡過這個難關,但必須用你賺了的錢來還我。”年輕人聽後,深表感謝。

年輕人在自己身處困境的情況下,在鄰居有能力幫自己渡過難關的情況下,請求鄰居的幫助,是十分正確的方法。鄰裏之間本應該互助互利,但我們必須努力去爭取,才能夠得到幫助。否則,坐在家中等著錢從天上掉下來,隻能是白白浪費時間。當然,處理好同鄰居的關係,好處遠不止這些,上述事例隻是一個膚淺的說明罷了。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大家生活在一棟大樓裏,如果平時隻顧自己,不管他人,一旦遇到急難事時,又有哪個鄰居願意來幫忙呢?

生活中的糊塗學

建議鄰裏之間彼此多多關照,這樣,一旦有個大事小情,大家互相幫助,不僅鄰居方便,自己也方便。現在的鄰裏之間就像站在高樓林立的大廈頂層,望著燈火輝煌的城市,心裏很是愜意。其實,如果每個人都能夠禮貌,和諧地生活在一起,那這世界就更完美了。

禮讓為先

古時候有個叫陳囂的人,與一個叫紀伯的人做鄰居,有一天夜裏,紀伯偷偷地把陳囂家的籬笆拔起來,往後挪了一挪。這事被陳囂發現後,心想,你就是想擴大點地盤唄,我尊重你的願望,滿足你的需要,於是等紀伯回家後,陳自己又把籬笆往後挪了一丈,給紀伯讓出了更大一塊地盤。天亮後,紀伯發現自家的地寬出許多,覺察到陳囂在讓他,很慚愧,不僅把侵占的地還給陳家,還主動向後退讓一丈。這事情讓當地的周太守知道了,非常讚賞陳囂的行為和這行為帶來的互讓效果,抓住這個典型大力宣傳,還命人立碑表彰,並將這個村子改名“義裏”。

由此可見,忍讓常常能帶來互讓;互讓,就是一種互尊。互尊就是保持鄰裏、社會生存環境安寧、和諧的心理條件,是一種精神文明。假如陳發現紀夜拔籬笆占地的占小便宜行為不忍、不讓,其後果會怎樣?

遇事能忍讓消除煩惱,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又能感動對方,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人心都是肉長的,人心也都是可以烘熱的,你的不氣,你的忍讓,不僅免除了憤爭,很可能換來對方的義舉,事情會得到更圓滿的解決。

楊玢是宋朝尚書,年紀大了便退休居家,無憂無慮地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寬敞、舒適,家族人丁興旺。有一天,他在書桌旁,正要拿起《莊子》來讀,他的幾個侄子跑進來,大聲說:“不好了,我們家的舊宅被鄰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