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雞毛小事,糊塗處理(2 / 2)

楊玢聽後,問:“不要急,慢慢說,他們家侵占了我們家的舊宅地……”“是的。”侄子們回答。

楊玢又問:“他們家的宅子大還是我們家的宅子大?”侄子們不知其意,說:“當然是我們家宅子大。”

楊玢又問,“他們占些舊宅地,於我們有何影響?”侄子們說,“沒有什麼大影響,雖無影響,但他們不講理,就不應該放過他們!”楊玢笑了。

過了一會兒,楊玢指著窗外落葉,問他們:“那樹葉長在樹上時,那枝條是屬於它的,秋天樹葉枯黃了落在地上,這時樹葉怎麼想?”他們不明白含義。楊玢幹脆說:“我這麼大歲數,總有一天要死的,你們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爭那一點點宅地對你有什麼用?”他們現在明白了楊玢講的道理,說:“我們原本要告他們,狀子都寫好了。”

侄子呈上狀子,他看後,拿起筆在狀子上寫了四句話:“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含光殿基望,秋風衰草正離離。”

寫罷,他再次對侄子們說:“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必斤斤計較。”

利益的衝突是生活中產生矛盾的根源。當我們和別人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應該多為對方想一想,互相之間都退一步。當我們以德相讓、互相禮讓的時候,那些可能發生的衝突就會煙消雲散,大家也就很樂意跟你合作,事業發展的機會也就更多了。

我們生活的現實社會日新月異、變化無窮,我們麵臨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但我們切不可忘記也不要忽視“禮讓”。人生之所以多煩惱,皆因遇事不肯讓他人一步,其實,這是很愚蠢的做法。

生活中的糊塗學

鄰裏相處的重要一條就是要有寬容心,古人都能做到“讓一讓,三尺巷”,如今的我們就要珍惜以和為貴,切不可“得理不饒人,無理攪三分”。更要知道:你對別人的過錯能夠寬容諒解是一種美德!因為鄰居家庭環境、性格脾氣、社會閱曆、文化素養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對其顯露的缺點或不當之處應加以寬容和謙讓,這樣才能保持鄰居相處長久和睦!

握手一笑泯恩仇

俗話說:“千金買地,萬金買鄰”,說明鄰居和睦相處的重要性,它直接關係到能否讓自己的生活舒心的問題。

李先生到城裏打工,在一個居民小區租了一套房子。剛住進來,因為不熟悉周圍的環境,李先生經常把從家裏提出的垃圾袋隨手丟在樓道口。直到有一次,他被住在一樓的鄰居看到,批評他不講衛生,他不服氣,跟人家大吵了一架。住得時間長了,李先生發現在小區附近有個垃圾點,鄰居們都往那裏扔垃圾。李先生意識到跟鄰居吵架錯在自己,但也沒打算跟鄰居賠禮道歉。就這樣,又過了幾個月。一天,李先生家廚房自來水龍頭壞了,要換壞了的水龍頭,先要關閉樓裏自來水閥門。李先生跑到樓道門口,找到自來水井,揭開井蓋,一眼看到五六個閥門。“哪個才是自來水閥門。”李先生犯了嘀咕。正當李先生一籌莫展時,身後一個人說了話,“最裏麵的那個閥門是自來水閥門。”李先生回頭一看,原來是住在一樓的鄰居。關了閥門之後,鄰居從家裏拿來工具幫他換了水龍頭。鄰居不計前嫌,感動了李先生。當天晚上,李先生第一次到鄰居家,為自己以前的過錯道歉,兩人握手言和。現在,李先生跟鄰居常來常往,還成了好朋友。

居家過日子,鄰裏之間難免有摩擦:你的音響吵得我無法休息,我倒髒水濺濕了你的鞋子,孩子劃了人家的愛車,老人被鄰居丟的香蕉皮滑倒……是因為這些小事形同陌路,反目成仇,還是寬宏大量化幹戈為玉帛,也是一個人處世的智慧。

糊塗學認為如何化解鄰裏矛盾,往小了說是個人處理問題的習慣,往大了看則是一個人品行素質的體現。不論是自己的行為給別人造成了傷害後的歉意,或是自己被傷害後的寬容,圓滿順利解決問題既會讓自己心曠神怡,同時也給孩子以榜樣,給自己樹立了威信,在鄰裏間贏得了好口碑。反之,在矛盾中計較自己的得失,與對方理論高下短長,給別人留下惡名,還有可能被大家所孤立。其實,從某種角度說,矛盾給自己提供了一個讓人重新認識了解的機會,如何行動值得三思。所以,用一顆寬容誠懇的心麵對鄰裏矛盾,握手一笑泯恩怨,何樂而不為?

生活中的糊塗學

生活中鄰裏間出現矛盾糾紛,鄰裏關係的惡化,傷害的不僅僅是感情,損耗的還有時間、精力、金錢與健康等等。其實,相對於紛繁複雜的社會人際關係,鄰裏交往是最簡單的一種。沒有激烈的競爭,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勾心鬥角,關起門來獨成一統。在這樣的前提下,小的衝突碰撞並非不可調解,多一些尊重理解,寬容賞識,便是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