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糊塗的上司得人心(3 / 3)

馬無奈地對馬夫說:“如果你真心對我好,就不要把大麥賣掉!”表麵上看起來,馬夫每天又是洗又是梳的,對馬可謂是百般照顧了。其實不然,稍加分析就會明白,梳梳洗洗的表麵功夫怎麼及得上實實在在地喂點兒大麥。

糊塗的上司絕不做類似馬夫這樣說一套做一套的人,而是關愛員工,實現雙贏的人。關愛員工才是企業真正的價值所在。

香港企業家李貴輝也有如此感慨。他僅用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便在香港和海外擁有了龐大的企業,同時還贏得了眾多榮譽。他能如此迅速致富,與其注重人情味的管理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

李貴輝用人之道的首要一點便是為員工排憂解難,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地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

比如,他曾這樣規定:職工一律隻取50%的工資,餘下的50%由公司負責寄往家中。這條措施的確定意在防止某些員工亂花錢,影響家庭和睦。如此全麵的考慮,充滿人情味兒的規定,受到了員工及其家屬的歡迎。一次,他雇用的一個內地工人的母親病重,他知道後立即給當地醫院的院長掛了一個長途電話,要求千方百計組織搶救。李貴輝從生活上、經濟上對員工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體貼,使員工工作起來盡心盡責,任勞任怨,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李貴輝關心愛護員工,員工也很尊重他、支持他,竭力維護李氏企業的聲譽。在李貴輝的公司裏有1000多名梅縣子弟,他們進公司後,發揚了“過江龍”的精神,在各省市承包了不少工程,一年盈利數百萬元人民幣。由於有信譽,工程不轉包,不取巧,保質保期,設計施工都由自己幹,不轉手他人,因而獲得了一致的信任。員工們紀律嚴明,工作作風嚴謹,不聚賭,不鬧事,甚至不逛夜市,被人稱為有禮貌的“客家大軍”,而對於李貴輝來說,這也就是最好的回報了。

美國百萬富翁鮑伯曾經說過:“我這一生都把賭注放在下屬身上,我對他們愈好,得的報償就愈高。實際上,我並不總是有意這麼做,但好結果就自然降臨。”事實正是這樣,你把員工善待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就是你核心競爭能力的一個基礎。

生活中的糊塗學

一個企業的上司,一定要正確對待員工,去關愛員工,隻有讓你的員工,在物質上得到保障,在精神上得到一些鼓勵,可能賺錢的機會就多了一些,如果這個企業的員工,整天牢騷滿腹,怨聲載道,那麼他賠錢的機會就更多了一些。

危難之時不棄員工

1930年初,世界經濟不景氣,經濟基礎脆弱的日本沒有抵抗能力,於是有很多日本企業,甚至大企業都關門倒閉了,鬆下電器公司也不能幸免,遭受到了極大的損失,在這以前,鬆下發展順利,擴充了工廠和設備,員工又大量增加,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商品積壓如山,資金周轉不靈。在這緊急關頭,鬆下幸之助的肺結核病又嚴重了。這使他臥床不起,必須安靜治療,可說是禍不單行。當時鬆下公司的業務交由職位相當的井植歲男和戰久逸郎兩人主持,他們絞盡腦汁,希望擺脫困境,最後確定了“裁減員工,縮小業務規模”的策略。他們到醫院去向鬆下幸之助報告自己的決策想法,滿以為是唯一高明的舉措。豈料鬆下幸之助提出了恰恰與他們相反的決策意見:“不能裁員,設法推銷。”

鬆下幸之助認為:“做生意,是用真刀真劍,一決勝負的。用真刀真劍決勝負,腦袋被砍到一次就完了。市場不景氣,商品賣不掉,都是暫時的問題。而且,不論多麼不景氣,隻要認真去尋找,就能找到需求商品的地方。”

基於上述的認識,他決定鬆下公司的所有工廠不裁員,而從現在起,所有人員上午上班,下午大家一起去推銷庫存商品。鬆下公司這一做法,獲得全體員工的歡呼和擁護,因為當時絕大多數廠商都是裁員,百姓失業嚴重,生活無保障。鬆下用與眾不同的舉措,使得其員工與企業的命運“與之死,與之生”,大家千方百計地推銷庫存商品。結果,在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下,隻花了3個月時間,全部積壓的庫存商品被推銷一空,這使鬆下公司順利地渡過了不景氣的難關,為今後的發展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毫無疑問,這件事驗證了“糊塗學”中有關危難之時不可算計小利的道理。

生活中的糊塗學

作為上司,一向以精明自居,每一分每一毫的金錢都要算計,這無疑是對的。然而,做生意也有例外的時候,特別是當生意處在生死關頭時,為了挽救大局,絕不可對小利斤斤計較。所謂該糊塗時且糊塗,這種糊塗正是大精明、大聰明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