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職場中一起做同事,這本身就是一種緣分,人與人之間最可珍視、最可永存的就是感情。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沒有解不開的疙瘩,每一個職場中人都應該把感情當做最可寶貴的財富,一切一切的不快,就都會煙消雲散,成長和發展也都會更快一些,因此,真心的呼籲一聲:“善處同事關係吧!”
一個好漢三個幫
職場如江湖,如何和同事“過招”也是門藝術。同事是每個職場人士朝夕相處的夥伴,他們之間的故事應該是最多的。同樣在職場闖蕩,有的人忙忙碌碌舉步維艱,有的人卻輕鬆自在好評如潮。關鍵就看你有沒有掌握一點糊塗的學問。假如你總是讚歎自己的腦袋賽過諸葛孔明,也總是不經意地譏笑那“榆木腦袋”似的同事;那麼你快點學點糊塗學的智慧吧。
小丁與小孫同時進入某機關,兩個人同樣有較強的工作能力,無論領導交給他倆什麼任務,他倆都能非常漂亮地完成。為此,倆人經常受到領導的表揚。但是,在同事之中,他們倆卻有不同的地方:大家都喜歡小丁,有點什麼事總是找他幫助。而小丁也的確為大家做了許多事,因為他謙遜又有能力,與大家非常和得來;而小孫則不同,雖然他能力也強,但大家都不太與他合得來,有什麼事也不會找他幫忙,因為小孫這個人有些個性高傲。
小孫也意識到了這種差別,但他並不想改變這種狀態,他以為這樣很好。無論同事們怎麼對自己,領導總還是喜歡自己的,有領導撐腰,他不必總是顧慮再三。況且這樣也不錯,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個性安排一切,不必因別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而且從心底而論,小孫有些看不起小丁。小孫認為小丁那種謙讓態度十分虛偽,是一種做作的表現,很俗。當然,小孫並沒有把自己這種感覺表露出來,他認為無論小丁怎麼做,都是人家自己的事,別人不應該幹涉他。可見,小孫也是具有一定容人之量的,但可惜他沒有表現出來。
就在小孫按照自己的個性生活的時候,領導說要在他們之中提拔一名宣傳幹事,而且這次領導有明確指示,一定要堅持群眾選舉,任何人不得從中作梗。麵對這樣一個好機會,小孫從心底認為自己應該能上去,因為他不但喜歡這份工作,而且堅信自己一定能幹好,絕對不會辜負領導的厚望。但是,聽說這次不是領導任命,而是由群眾直接選舉,他的心真的有些涼了。他明白憑自己的群眾關係,自己絕不是小丁的對手,況且小丁在搞宣傳的方法上也有其獨到的能力。小孫認識到了這種差距,但他不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即使他明白自己有不足,他也要進行一番公平競爭。
結果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小丁幾乎以全票得到了這個職位。
事事為大家著想,處處關心他人,這在平時並不顯眼,而且似乎還處於一種被動地位,所以有些人就是不願意“幹”。從小丁的例子來看,他與小孫能力相當,隻是小丁的人緣要好些,所以同事選小丁也在情理之中了。像小丁這樣的人才稱得上“老謀深算”,在平時就已經為自己日後的發達打下了基礎,到時候隻要有機會,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其實要是小孫去了,工作照樣能做好。一個本來平等的機會,結果由於兩者個性和人緣不同而導致巨大的偏差。這個教訓值得每一個人認真思索。
很多人都覺得同事間有利益衝突,要達到真正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但在無利益衝突的時候,你可以和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有利益衝突時,大家會公平競爭,無論誰成誰敗,都不要抱怨,如果在公司中能夠與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絡,就可以提升你的人氣,以後提升時,你就很占優勢,你在公司的地位也就越穩固。
生活中的糊塗學
工作中,如果能與同事處理好關係是人際關係中的一大優勢。無論你跟誰做搭檔,要想業績好,首要條件是雙方的合作和努力。隻要你在單位中有人氣、群眾關係好,升職也好、加薪也好,都要容易得多。
隻要真誠,總能打動人
一則寓言說:有隻小豬,向神請求做他的門徒,神欣然答應。剛好有一頭小牛由泥沼裏爬出來,渾身都是泥濘,神對小豬說:“去幫他洗洗身子吧!”小豬訝異的回說:“我是神的門徒,怎麼能去侍候那髒兮兮的小牛呢!”神說:“你不去侍候別人,別人怎會知道,你是我的門徒呢!”
原來要得到別人尊敬很簡單,隻要真心付出就可以了。人與人之間融洽的感情是心的交流。肝膽相照,赤誠相見,才會心心相印。聖經上說:你想要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別人。隻要你付出了真情,朋友才會以真情待你,雙方的關係才能得以持續、穩固、健康地發展。
真誠是為人的根本。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為人真誠。如果你是一個真誠的人,人們就會了解你、相信你,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人們都知道你不會掩飾、不會推托,都知道你說的是實話,都樂於同你接近,因此也就容易獲得好人緣。
與同事相處,以誠為貴。與人打交道時,你存在防備、猜疑的心理,不能敞開自己的胸懷,講真話、實話,總是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令人懷疑,是無法搞好人際關係的。
當同事需要你時,你要盡心盡力予以援手;當他無意中冒犯了你時,你要抱著寬容大度的心情,真心真意原諒他;他有求於你時,要毫不猶豫地幫助他。或者,你會問:“為什麼我要待他這麼好?”答案很簡單,因為他是你的同事,你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跟他在一起,你能否從工作中獲得快樂與滿足,是否敬業樂業,同事們是很重要的參與者。
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森曾經做過一個試驗,他製定了一張表,列出550個描寫人的品性的形容詞,讓大學生們指出他們所喜歡的品質。
試驗結果明顯地表現出,大學生們評價最高的性格品質不是別的,正是“真誠”。在8個評價最高的形容詞中,竟有6個(真誠的、誠實的、忠實的、真實的、信得過的和可靠的)與真誠有關,而評價最低的品質是說謊、裝假和不老實。
安德森的這個研究結果具有現實意義。在交往中,人們總是喜歡誠懇可靠的人,而痛恨和提防口是心非、虛偽陰險的人。真誠無私的品質能使一個外表毫無魅力的人增添許多內在吸引力。人格魅力的基本點就是真誠。待人心眼實一點,守信一點,能更多地獲得他人的信賴、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幫助和合作,從而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最後脫穎而出,點燃閃亮人生。
以誠待人,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心靈之橋,通往對方心靈彼岸,從而消除猜疑、戒備心理,把你作為知心朋友。我們在工作中應充滿真誠,離開了真誠,則無友誼可言。一個真誠的心聲,才能喚起一大群真誠人的共鳴。英國專門研究人際關係的卡斯利博士這樣指出:大多數人選擇朋友是以對方是否出於真誠而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