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經商的精神形象。誠實守信的商人,人們對他有信任感,塌實感,信譽有佳,願意與之交往,自然人緣好,財氣旺。而虛偽寡信的商人,人們對他有疑慮感,困惑感,難以置信,不願與之交往,又何談經商。因此,誠信對商人來說,就像是水對魚那麼重要,是成就大事業的基礎,能帶給你一生的財富。
人無信不立!以誠待人、講求信譽是一個人為人處事之道、安身立命之本。同樣,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堅守誠信原則是商家贏得市場的不二法門。現代市場的競爭,實際上就是商業道德的競爭,誰對顧客更講商業道德,更講誠信,誰就能贏得顧客、贏得市場,而最終有利於商家自身的發展壯大。
講求誠信,仁義經商
雖說現在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時代,但堅持把“義”與“利”統一起來放在首位的企業家仍然占了絕大多數。例如,方正集團負責人張兆東雖然說“企業掙不到錢一切都是瞎掰”,然而他在賺錢求利的商業動機中一直堅持義利並重,“利”要符合“義”的規範。在張兆東眼中,這個“義”不僅指商業經營中的正當手段,還包括一種誠信、善意、積極為對方著想的經商態度。中國曆史上有許多“仁中取利,義中求財,義利雙收”的成功商人。他們常常被譽為“仁義之商”的楷模。
一個成功的商人必是視信譽為生命、一言九鼎、一諾千金的人。胡雪岩也深知“誠信至利,欺詐招害”的道理,在經商中堅持做到:
以質取“信”。在胡慶餘堂創辦之初,就親自立下了“戒欺”匾,上書:“凡百貨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采辦務真,修製務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懸掛店堂內側,時時告誡員工。胡慶餘堂製藥所涉及的藥材不下3000餘種,全為在全國藥材產區自設機構收購的藥材上品,倘有假冒藥材進店,概棄之。
以服務取“信”。一流的企業還應有一流的服務,對此胡雪岩也是十分較真的。他要求員工不但服務應熱情、周到、誠實,還應精通業務。一次一湖州香客買了一盒“胡氏避瘟丹”,看後微露慍色,欲換之,不巧已售罄。胡雪岩再三致歉後即命三日後趕製出來,並給予免費在店膳宿。還有一在蕭山縣署當差的敖姓四川人,持五百兩銀子,走遍杭城錢莊,都說銀質劣不予兌換,抱著最後一試來到阜康錢莊,胡看後笑曰:“這是上等紋銀,有何可疑?”敖生返署後讚不絕口,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聲名洋溢,一時達官顯貴都以存資阜康為榮,是年錢莊積資三千餘萬兩銀子。更為稱奇的一件事是一位即將上前線的駐浙綠營兵羅尚全,慕名登門存一萬兩銀子,聲稱不要計息、不要收據、三年後來取,但不幸陣亡了。胡雪岩得知後,在毫無憑據情況下,主動連本帶息付予羅的家人一萬五千兩銀子。
此外,胡雪岩還主張商人應當“重義不輕利”,講究“仁義”是他的商業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核心,以此取得民心,誠服員工。他有一句名言謂之“一碗飯,大家吃,花花轎兒人抬人”,這就是商事中的互惠“雙贏”原理。他常主動給藥農貸款,麵對洋商刁難蠶農壓價收購蠶絲時,敢冒風險以較高價購入。在人家有急難時敢於挺身相助,尤其在成為巨富後,更熱心於賑善扶危、興辦公益事業。在清軍攻克杭城後,餓殍遍地,饑民滿街,他不但收葬殘骸上萬具,還捐米萬石,施粥施藥。那些年,旱澇災頻發,他先後捐助直隸、漢口、江蘇、陝西、山西、河南等地災民錢、物以及藥材總折價達20餘萬兩白銀,還在杭城興義渡,開義塾,由此博得了一個“胡善人”的美名。
在中國這個“人際關係高度曖昧”的商業背景下,經商如果太精於世故往往適得其反的,“過,猶不及也!”可是天下有些商人卻不能悟透其中的玄機關節,隻想用最經濟、最便宜的方式獲取最完美、最廣泛的結果。因此,他們便挖空心思,不擇手段,他們認為隻有自己才會想到這樣的好辦法,好路道。可惜,他們卻錯了,誰也不是傻瓜,小花招小聰明小伎倆遲早都會大白於天下。到時,任何商人都會為自己的所謂聰明付出代價。明明有規則,有些人以為自己可以打“擦邊球”,可以在守規矩與犯規矩之間求得大利益。可是等擦出火花、引火燒身的時候,他才知道“遠離禁區,永不違規”的人才是天下最聰明的人。
生活中的糊塗學
聰明難,糊塗更難,要糊塗,首先你要夠聰明。例如,在經商過程中商人言利,天經地義的;不過,商人如果在謀利的同時也講義,則會取得更大的成果。曆史和現實一再證明:義與利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誠實不欺是立業之本
世界上假的東西太多,它們在一時間也確實蒙蔽了不少人。但假的終究是假的,經不起真實的考驗。我們在生活中,靠欺騙手段可能會贏得別人一時的尊重與信任,但遠不如誠實更有用。
世界知名的多米諾皮公司,他們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總是始終如一地保證最多在30分鍾之內,將客戶所訂的貨物送到任何指定地點。這是他們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得以站住腳的關鍵所在。這家公司的供應部門在任何時候都能保證公司分散在各地的商店和代銷點不會中斷貨物的供應。如果這些分店和代銷點因商品供應不及時而影響受惠者的利益,那就是供應部門最大的損失。
有一次,長途汽車運輸貨物時出現故障,而車中所運的貨物正是一家商店急需的生麵團。公司總裁唐·弗爾塞克得知這一情況後,當即決定包一架飛機,把生麵團及時送到那個將要中斷供應的商店。
“幾百公斤生麵團,值得包一架飛機嗎?”當時有人不理解,提出疑問:“送貨物的價值還不及運費的十分之一呢。”
“你們感到奇怪嗎?”弗爾塞克總裁回答說:“我們寧可賠償高額的運輸費,也不可中斷供銷店的供貨,飛機為我們送去的不僅是幾百斤生麵團,而是多米諾皮公司的信譽,是比我們的生命更重要的信譽。”當幾百公斤麵團抵達那個商店時,這家商店經理欣喜若狂“如果讓顧客失望地空著手回去,那可真是我們商店的罪過,我們哪裏還會有臉在這裏做生意。”在他們看來,不能讓顧客滿意比什麼事情都令人懊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