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誠信是求財的根基(2 / 3)

俗話說騙人一時,不能騙人一世。企業要想在商業競爭中獲得長久的發展,隻能靠信譽和真誠樹立自己的企業形象,能得一分便得一分,不能靠搞欺詐和蒙騙賺錢,這樣不但會使廣大的社會公眾受害,早晚也會使企業本身被消費者拋棄,最終在這個發展的潮流中被拉下馬來。現代許多企業長盛不衰的奧秘都在於注重求信譽、講誠信。

生活中的糊塗學

有不少商人把誠實正直這些優秀品質和處世原則貶為不屑一提的東西,甚至認為誠實就是傻,誠實就是傻子,混不開,不吃香,似乎隻有“又厚又黑”才能成功,這是很錯誤的。

信譽是不變的承諾

據報載,一架由東京直飛倫敦的波音747客機有353個座位,20名機組人員,飛行一趟需成本1000萬元,然而在一次航班中,該機僅載一名女乘客。何故該航空公司如此不惜血本?原來這架大型客機由於技術故障需延遲20個小時起飛,當時幾乎所有的乘客都改變了計劃,轉乘其他客機,隻有山本莉子留了下來,英國航空公司按民航慣例,寧可損失巨額成本費用,為這一名乘客照常起飛,贏得信譽。

良好的經營信譽,是奠定事業成功的基礎。企業經營,信譽為最。隻有講信譽、求質量,才有可能招徠大批顧客的信任,從而擴大企業的影響,求得進一步發展。

1917年4月6日,艾哈邁德·奧斯曼出生在埃及伊斯梅利亞城的一個貧苦家庭。他幼年喪父,受舅父影響,幼年時即想當一名建築承包商。1940年,奧斯曼大學畢業,身無分文。卻想實現多年來的夢想——當承包商。為了籌集資金學習承包業務,他先到他舅父那兒當幫手。他在工作中,注意積累工作經驗,常常到施工現場了解提高功效、節省材料的方法。1942年,奧斯曼離開舅父,開始實現他的承包商之夢。

奧斯曼根據在其舅父承包行的工作經驗,確立了“謀事以誠,平等相待,以信譽為重”的經營原則,他第一次承包的是設計一個小店的鋪麵,合同金隻有3埃鎊,但他煞費苦心,毫不馬虎,設計出來的鋪麵使店主十分滿意。正是靠“誠”,他的承包公司在50年代初已獲純利54萬元。

20世紀50年代後,海灣地區大量發現和開發石油,各王室相繼加快國內建設步伐,精明的奧斯曼很快把眼光投向海灣地區,在沙特阿拉伯承包工程。他以低價投標、高質量、講信譽的標準來完成承包合同,並注意吸收西方國家公司的先進經驗。這樣,奧斯曼公司的工程承包很令沙特王室滿意,影響不斷擴大。幾年後,奧斯曼公司在科威特、約旦、蘇丹、利比亞等阿拉伯國家建立了分公司,奧斯曼成為中東地區著名的大建築承包商。

奧斯曼更是以“誠”、“信”的原則樹立自己公司在國內的信譽。1960年,奧斯曼公司承包了世界上著名的阿斯旺高壩工程。氣溫高、沒備陳舊、地質構造複雜給建築帶來了重重困難。為了按期完成任務、保證工程質量,奧斯曼組織大批工人和技術人員,嚴格培訓。同時,他大膽引進西方先進的機械沒備,代替陳舊的蘇聯設備。他還注意充分調動工人和技術人員的生產積極性。通過種種努力,奧斯曼公司完成了蘇聯人認為不可思議的阿斯旺高壩工程第一期高壩合壟工程,為高壩的最終建成立了汗馬功勞。阿斯旺高壩工程不僅反映了奧斯曼公司的信譽,而且反映了埃及人民的智慧。

奧斯曼公司正是由於重信譽、講質量,此後還參與了埃及許多大工程的單獨承包,公司影響進一步擴大。到1981年,奧斯曼公司的資本已達40億元,奧斯曼本人成為馳名中東地區的大實業家,他終於實現了自己多年來的夙願。

奧斯曼以“誠”、“信”為本,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始終堅持這一經營原則,因而成為億萬富翁。他的經營謀略,不能不說是一個經營妙方。

英國管理學家羅傑·福爾克說過:“世界上最容易損害一個人威信的莫過於被人發現在進行欺騙。”在全世界的商界中,猶太商人重信守約是有口皆碑的。他們一旦簽訂了契約就一定執行,即使有再大的困難和風險也要自己承擔。他們認為契約是神聖不可破壞的,所以在猶太商人中,根本就不會有“違反合約”這句話。因此,各國商人在同猶太商人作交易時,對對方的履約有著最大的信心,而對自己的履約也往往有著最嚴絡的要求,哪怕他在其他方麵有背信棄義的習慣。我國的一些老字號企業,如杭州的張小泉剪刀、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貴州的茅台酒等何以能夠長盛不衰?其關鍵就在於他們始終講求信譽,貨真價實。正因為如此,才能得到顧客長期的信賴,並為自己贏得了用價值無法衡量的美譽。

生活中的糊塗學

誠信,對個人,對公司企業都是至關重要的,有了這麵標榜美德,標榜信譽的旗幟,就能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對於一個企業,一家公司而言,誠信更是它們的生存之本。

誠信似金,可貴無比

在《禮記·儒行》中有這樣一句話:“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由此可見,誠信似金,或更甚於金,它是千金難買,可貴無比的。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上,常常存在一些虛偽欺騙、爾虞我詐、唯利是圖、背信棄義的不良現象,“誠信”顯得尤為重要。一個缺少“誠信”的人,在交際場上會失去知心朋友,在生意場上會失去合作夥伴。

梅耶·安塞姆是赫赫有名的羅特希爾德家族財團的創始人,18世紀末他生活在法蘭克福著名的猶太人街道時,他的同胞們往往遭到令人發指的殘酷迫害。雖然關押他們房子的門已經被拿破侖推倒了,但此時他們仍然被迫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回到家裏,否則將被處以死刑。他們過著一種猥瑣和屈辱的生活,生命的尊嚴遭到踐踏,所以,一般的猶太人在這種條件下很難過一種塌實的生活。但實踐證明,安塞姆不是一個普通的猶太人,他開始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建立起了自己的事務所,並在上麵懸掛了一個紅盾。他將其稱之為羅特希爾德,在德語中的意思就是“紅盾”。他就在這裏幹起了借貸的生意,邁出了創辦橫跨歐陸的巨型銀行集團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