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消失的第二個最美的事物是老橋,老橋在我心裏太美了,它抵達理想的方式那麼靈巧、柔韌,它架在虛空裏的曲線在我想來就是生命之謎。舊有的中國世界無處不是線,水是線,樹是線,草是線,昆曲、京劇,樣樣是線,中國就是一個柔韌的線的國家。中國的線是那麼有憐憫心、愛心,它仿佛經曆了人世間的一切苦難才達到了這樣簡單、圓潤、豐厚的一根線的境界。橋在老家的消失意味著中國人不再可能通過線條去認識世界。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再像線這樣優美,而是相當粗陋,就像大部分人都喜歡水泥,豔麗、閃閃發光的東西,對老舊的東西則毫無興趣。老家的石橋就這樣毀了,無與倫比的中國式的線條之美,就在這十幾年的改天換地的運動中沒了。
老家消失的第三個最美的事物是桑樹,桑樹矮墩墩,很蒼老,服務對象是聖物一般的蠶,蠶早沒了,意味著老實本分的手工業早就不再有了。桑樹的時代結束了,隻剩下對桑樹的記憶,其中混合著蘆葦的淒苦之聲。一句話,老家消失的植物有很多,而且都是經典性的植物,比如荷葉、蘆葦就在不斷減少,但最重要的一點是老家的人情味,早年他們臉上對親情的那種真摯已經徹底消失。欲望嚴重的現代化原來也能毀滅這個。
我們所謂的發展的幾十年,在我看來實際就是毀滅故鄉、故土的幾十年,現代化的過程就是老家消失的過程。這一消失、毀滅仍在通過鋼筋、水泥,通過消費主義,通過淺薄的娛樂主義,在加緊速度地進行。現代化把我們的巢給毀了,也就是把我們的退路搞沒有了。現代化的最大敵人是中國傳了幾千年的山水精神,山水精神根本不是現代化的對手。我們小時候就被安排有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夢想,原來現代化就是來毀滅山水精神的,這是我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現代化經過幾十年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地把我們的老家毀了,一陽來複怎麼可能?城市裏反自然,老家不知自然為何物,厭惡自然,一陽來複又從何而來?
(原載於《南方周末》2010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