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不忘後世之師,有的股民在股市中苦苦摸索而不得要領,因此我們有必要向那些成功的股票聖手學習在股市漲跌時怎樣炒股。
彼得·林奇:絕不賠錢法則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幹什麼,否則什麼也別做。假如你在兩年內靠投資賺了50%的利潤,然而在第三年卻虧了50%,那麼,你還不如把資金投入國債市場。你應該耐心等。待好時機,賺了錢獲利了結,然後等待下一次的機會。如此,你才可以戰勝別人。”“所以,我的忠告就是絕不賠錢,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發現大好機會才投錢下去。”
誰都想要在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百戰不殆。那麼,怎麼樣才能少賠錢甚至不賠錢呢?羅傑斯中肯地提出了以上的建議。所以,我們要對股市有足夠的了解,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打無準備之仗!
羅傑斯說他並不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相反地,我討厭冒險,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才要做很多功課。”他分析了成功投資者的方法,他們通常是什麼也不做,一直到看到錢放在那裏,才走過去把錢撿起來。所以除非東西便宜、除非看到好轉的跡象,否則不買進。這樣隻相信看到的錢財,就絕對不會賠錢。
1968年,退伍歸來的羅傑斯重回華爾街做初級分析師。由於涉“市”不深,他將自己的財產全部押在股市上,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在1970年9月,羅傑斯賠了個精光,可以說是片甲無留,但是羅傑斯並沒有灰心喪氣。慘痛的經曆使他冷靜下來,以哲學家的眼光開始分析自己的失誤,總結教訓。自此,他終於悟到到了這個處“市”之道:“除非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否則什麼也別做。”當投資者們正頂禮膜拜所謂的專家和大師的時候,羅傑斯卻從不會看重華爾街股票分析師們的“奇談怪論”,他說:“我可以保證,市場永遠是錯的,必須獨立思考,必須拋開大家都容易犯的沒有主見,隨波逐流的”羊群心理。這樣跟著大家走,雖然不會吃很大的虧,但是也永遠賺不到大錢。從這件事情之後,羅傑斯便我行我素,再也不盲從所謂的市場規則,而是專注於自己的想法。他開始在金融市場發威,至今一直沒有失手。
若想不賠錢,記住羅傑斯用教訓換來的投資理論:“一旦清楚知道了自己在做什麼時,是不會有風險的。”
是川銀藏默默吃進“爛股”
1972年,日本列島刮起了改造旋風,造成了日本土地和物價的高速上漲。狂飆的物價和貧富差距的拉大,使日本社會日趨混亂。更不幸的是,同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引發第一次石油危機。經濟的混亂必然也連帶著影響到政治!
在經濟、政治都非常混亂的情況下,水泥業界也飽受著第一次石油危機的衝擊,陷入空前絕境,而政府為了抑製通貨膨脹,大幅縮減公共事業的支出,進一步導致水泥需求的急速下降……
選擇“將來可能大漲的股票,默默吃進”,這是“烏龜三原則”的首要精神所在,是川銀藏認為此時大量收購日本水泥股正是實踐“烏龜三原則”的大好時機。因此,他決定將自有資金的6億日元全部都投入到日本水泥業,對象是日本水泥公司……
在出脫日本水泥時,是川心裏還存在著另一隻股票——礦山股票,尤其是銅。
是川銀藏調查了過去20年非鐵金屬的行情與供給狀況,發現銅價都是在暴漲與暴跌之間起伏,銅的曆史最高價曾經一度漲到80萬日圓以上每噸,而這個時候則跌到不到每噸30萬日圓。依據過去的趨勢,是川認為,銅的價格不可能一直在低價去徘徊,遲早會再度上漲,是川相信自己的判斷力,決定買進。
而當時由於銅價一度的低迷,礦業的股價也持續下跌。很多礦山因不堪承受虧損,已經停止采礦,而經驗認為,礦坑一旦封閉,再度開啟時,將要先花相當長的時間來整修坑道,因此,即使需求恢複,供給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滿足。就這樣的一隻“爛股”,是川也決定要投資,他選擇的是同和礦業公司,而該公司下年的預算是將要虧損40億日圓!連年的虧損使得同和曠野根本分不出紅利給股東,當時證券界普遍認為,該公司遲早要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