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炒股的操作誤區(1 / 3)

在股市中,有的股民賺得盆滿缽盈,有的肌民傾家蕩產,究其原因,有的股民運用了正確的方法規避風險,而有的股民則陷入了炒股的誤區,導致血本無歸。

技術指標分析誤區

在證券市場為大眾所普遍參與的今天,技術指標這個東西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個無所不能的法寶,仿佛有了它,股市一切盡收眼底,但其實它的作用是相當有限度的,因為股市永遠是一個直播的現場,不可能給你任何機會去彩排,股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公開的獲得技術指標,隻是,不知道有一個問題是否為大家所思考,如果學會看指標就可以賺錢的話,那麼股評家直接教大家看技術指標就好,還做什麼預測呢?有技術指標不就等於指揮了千軍萬馬?

股民對於技術指標分析的迷信,往往走入了很深的誤區。其實,技術指標分析隻是一種工具,並非萬試萬靈的靈丹妙藥、九轉還魂丹。在技術分析過程中,市場往往會受到各種消息層麵的影響,而產生偏差,而技術分析所得出的數據,又往往是屬於理論或者說理想狀態下的一種剖析。因此要站在一個高的起點運用技術分析,即如果受技術分析所局限,容易產生錯誤引導。

技術指標分析得出的結果,畢竟是因為是在一種相對理想的環境下做出的判斷,隻能表明市場有產生這個結果的可能性,或這種可能性更大。例如,大盤經過長期調整後,是否能夠產生反彈,要視整個市場在這個階段是否有反彈的可能性,此時,技術指標的層麵剖析,就要發揮出相應的作用,輔助股民做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斷。

作為市場自身,往往有其自己的走勢規律。存在即是合理。市場永遠是對的,不要與市場作對,也就是說,必須順應著市場的方向進行操作,然而,市場的規律,總是不斷變化,殘酷的事實是,假如大多數人都發現了市場的規律或技術分析的方法時,市場卻往往會在此時發生逆轉。

因此,在合理運用技術指標分析時,應當盡量避免以下誤區:

股民必須避免用單一技術指標進行分析,在進行技術分析的時候,應該明白每一個技術指標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股民必須理性而綜合分析多項技術指標信息,結合具體走勢進行分析理解,最終消化,得出自己的判斷。

實際操作中,股民時常忽略基本麵分析,而隻對股市進行單純的技術分析。這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但是,單純的技術指標分析往往隻有短期的效果,而基本麵分析則是對於上市公司內在的潛質的深度發掘,對於中長階段的長遠判斷,有著更多的指導意義。

最後,對於那些迷信技術指標的股民給出一個總結性的建議:其實股市中,圍繞著時間、價格、趨勢的分析和計算,理性的構築完整的分析體係,技術指標起了絕好的協助判斷因素。

但是,就目前而言,技術指標的紛亂冗雜,往往陷入了誤區,那就是——技術指標的萬能化,世界上沒有絕對萬能的東西,隻有相對萬能的東西。許多商業的指標,都在吹噓自己的指標如何能夠顯現出市場,實際上,市場是任何人都無法預測的,但是,稍微理性的做出分析,不難理解,任何指標的背後,都必須以一套完整的使用方法和背景的分析方法體係作為鋪墊,盲目的把技術指標應用於各種市場環境,是不可能的。隻有兼顧到價格、趨勢、時間、能量四個方麵,目前,任何一個單一的技術指標都是無法達成這一願望的,要想準確的反映出股票價格變動的規律,這四個方麵卻是缺一不可。分析指標無非就是統計學的一個統計方法而已,不能實現萬能。

攤平法操作可降低成本

對於這一炒股操作誤區,常常為廣大股民的熱捧,假設某股民以14元的價格買進股票之後,之後在13元的價格再買進同樣的數量,12元價位的時候繼續補倉,這時,經過計算不好反倒加重負擔,越陷越深,一路加碼補倉都是錯,錯誤的,盲目的加重倉位更容易導致表麵看起來,形成了0.6元的盈利,這就是攤平法操作,持續的補倉跟進,平衡買入價格,由於平均的成本低於第一次買入的價格,似乎成本降低而產生了獲利,但是,細細剖析問題就會發現並不是這樣:

首先,將該股民的三次持續補倉買進,拆分成為三個獨立過程,

第一次14元買入,13.6元賣出;虧損0.4元

第二次13元買入,13.6元賣出;盈利0.6元

第三次12元買入,13.6元賣出;盈利1.6元

通過對於上述的數據比較,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事實:即第一次買進造成的虧損,並沒有因為後麵的補倉攤平操作而出現絲毫的減少,其成本還是那麼多,相反的,為了彌補第一次買進的虧損,更多的資金用於彌補該虧損,違背了股民進入股市,對於資金的原始期望,即加速資金的活動,獲取更多的盈利。

換而言之,第二次的13元和第三次的12元,其實完全可以將這筆資金轉而投向其他態勢明朗的股票,所獲得的盈利也可以彌補之前的損失。同樣也可以彌補第一次的虧損,效果一樣,或許,資金的作用發揮會顯得更好。效果也是完全一樣的!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攤平操作法並不能降低之前的買入成本,隻能以贏補虧,而且這樣做最大的危險就是,一旦對於股票的態勢判斷不準確,對於後期股市預計不足的話,弄不好反倒加重負擔,越陷越深,一路加碼補倉都是錯,錯誤盲目的加重倉位更容易導致擴大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