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農村勞動力培訓的國際比較(1)(1 / 3)

盡管世界各國社會製度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但大多數國家都很重視農村、農業的發展,都經曆了農村勞動力培訓發展與改革的過程,並取得了十分寶貴的經驗。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現階段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但以農業、農村、農民為標誌的“三農”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大量農民工被迫返鄉,我國農村更麵臨著農民創業就業的現實性的迫切需要。在這一特殊現實背景下,研究和借鑒其他國家或地區尤其是發達國家農村勞動力培訓的經驗,對推動我國農村勞動力培訓的科學、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法國的農村勞動力培訓

法國是歐洲第一大農業大國,同時也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法國農業以市場價格計算的農產品附加值占農產品總值的50%左右,約320億歐元。法國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與政府重視農業科學研究和農民培訓是分不開的。目前法國約有農民30萬人,占總人口的0.5%,他們大部分都是農場主,收入並不比普通城市裏的公司職員低。他們不僅享受勞動保險,每年還可抽出一定時間休假。法國的農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舒服的地方。因此,在同樣就業難的法國,許多非農民子女紛紛看好當農民的優厚待遇,投身於農民的行列中。探討法國農民教育培訓體係,對於同樣為農業大國、同樣麵臨嚴峻的就業壓力的中國,無疑會產生一定的啟示。

1、完善的農民教育體係

法國的農民教育培訓曆史悠久,早在1848年10月3日,法國國民議會就批準了在圖魯茲建立法國曆史上第一所農業技術學校。1960年以後,法國為了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頒布了“農業教育指導法案”,建立了以高等、中等農業教育和農民業餘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農業教育體係,有利地推動了農業教育,提高了農民素質。現在的法國農民一般都具有農業技術高中或農業專科大學的文化程度,他們有文化、懂科學、善經營,對發展本國農業起了決定性作用。

法國政府高度重視包括農民培訓在內的農業教育,投入大量資金大力扶植,使農民享受免費的職業技術教育。規定農民必須接受職業教育,取得合格證書後,才能取得經營農業的資格,並享受國家的農業補貼和優惠貸款。目前,每年有10多萬農民接受職業培訓。另外法國政府還確立了以公立私立共同辦農業教育的體係,逐步實現了農業教育的係統化和規範化;國家對獲得畢業證書的人員,在安置、農業經營方麵給予優惠待遇。法國的傳統農民在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轉變成為現代農民,全國有25%的農場主接受過中等以上的專業培訓。法國現有農業人口中,幾乎每3幹人就有1所農業學校,現有農村勞動力中每千人有1所農業學校,這些農業學校為就業人員提供了教育培訓場所和機會。

法國在全國建有大批公立和私立的中、高等農業院校和培訓中心,形成了由中等農業教育、高等農業教育和農民在職培訓三部分組成的完善的農業教育體係。通過這一完善的教育體係,法國農村勞動力獲得了良好的教育培訓,大大地促進了法國農業的發展。在這些農業教育單位中,42%負責糧食、蔬菜、葡萄、畜牧等方麵的教育和在職培訓,6%負責農產品加工方麵的教育和在職培訓,34%負責培養和培訓農村企業所需的管理和流通人才,18%負責國土整治、綠化美化和環境保護等方麵的教育和在職培訓。法國農業部的教育管理部門負責全國的中、高等農業教育和在職培訓工作。

在法國,承擔農民職業技術培訓的機構有:1.農業職業技術學校、農業成人培訓中心、農業職業教育中心其中農業成人培訓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承擔農民的培訓工作。農業職業技術學校和農業職業教育中心主要招收接受完義務教育的畢業生,還從事一些農民培訓工作。2.農研所和農學會全國80%的市鎮設有農研所和農學會組織,除了科研課題的研究、農業技術谘詢和成果展覽活動外,還承擔針對農民的農業知識培訓任務。這些農研機構主要采取在農莊、鄉村建立農業科學知識普及推廣站,利用冬季農閑時,對農民進行分批培訓。3.農業聯合會(簡稱:農會)農會是法國農民的利益代表和代言人,他們還向農民提供各項服務,其中包括向農民提供各種職業技術培訓。

在農民培訓經費方麵,一方麵,國家對農業教育培訓的支出列入財政預算,撥有專款;另一方麵,通過立法,由企業和個人以納稅形式吸納培訓費。所收取的培訓費專款專用,由各農業學校、培訓中,先提出培訓計劃,作出預算,再從財政中撥給培訓單位。為了充分保證農業職業技業培訓經費到位,國家統一建立了培訓基金會,從根本上保證了培訓活動的順利進行。

2、富有實效的教育內容

農村勞動力培訓內容要經過實地調查研究和科學預測製定,既要符合實際所需又要具有前瞻性。法國農民的培訓以實效性為基本原則,培訓內容一直圍繞著農業生產如何適應市場需要、如何適應農民的需要來安排。農業部根據掌握的情況,製定教學計劃,由培訓單位來實施。既有專題講座,也有係統學習。教育培訓內容涉及麵極廣,主要包括農業基礎知識的普及、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普及和推廣、農場的經營管理、農產品加工和銷售、畜牧良種培育等等。所以隨著農業生產的科技化、規模化、機械化的發展,農產品參與市場競爭的需要,培訓內容越來越廣,專業劃分越來越細,但都能理論聯係實際學以致用效果明顯。

農村勞動力培訓的主要專業有:種植管理、畜牧管理、水產養殖、園藝、葡萄種植和葡萄酒工藝、食品化驗、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管理、農業機械及動物化驗技術、食品加工、林業工程、景觀工程、馴馬養犬、質量檢驗、產品銷售及農村環境保護等等。近年來,根據現代農業的發展,適應農業機械化、產業化、專業化、集約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需要,及時調整專業,又開設了農業資源開發、現代生物技術、無公害生產、環境保護與監測、信息管理、產品流通、對外貿易、綠色食品生產農業服務農業旅遊等方麵的專業。

3、明確的農民培訓目標

法國農業經過不斷發展,已經形成高度發達的現代化農業。農業技術工人和經營人員(農場主)已不是過去簡單從事操作的體力勞動者。農村勞動力培訓的目的是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以適應農業現代化及整個工業化的要求。從培訓對象上分,有農業徒工培訓班、農村青年培訓班、農村成年婦女培訓班和農場主培訓班等。為保證農業生產的發展優勢,法國在農民培訓上確立了明確的目標,並緊緊圍繞目標實施培訓措施。從培訓的具體目的看,有:①基礎農業培訓——對農村中的無業青年或具有實踐經驗而無技術職稱的農民進行的培訓;②改業培訓——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或經營方向的改變,一些受過一定農業培訓的農民需要學習新的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改業培訓就是對此類農民進行的培訓;③專業培訓——向從事專業化、商品化生產的農民傳授專門知識和技術的培訓;④晉升技術職稱培訓——農民為取得較高學曆證書而參加的培訓。人才目標分門別類,受培訓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選擇學校和學習內容、級別。所製定的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培訓計劃做到:一是適應農業生產發展需要;二是適應農業高新技術應用和農產品加工銷售需要;三是適應環境保護和提高物質文化需要。

法國實行小學、中學9年製教育製度(小學5年,初中4年)。以前,學生初中畢業,學了一定的知識,獲得畢業文憑,就可以從事農業生產。現在,要就業必須進農場學習培訓,獲得中學畢業文憑(相當高中文憑),才有資格就業,否則不能找工作。如果隻有初中畢業文憑,想成為農業經營人員(農場主),必項參加最少2年以上的學徒培訓,並獲得畢業文憑,才能得到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和資助。如果原來所學的是其它專業,想在農業部門找工作,同樣需要進行培訓,時間不少於800一120小時。已經在農業部門就業的人員,也要經常參加各種專業技術培訓學習。

4、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

法國的農民教育,以各種形式培養既能從事生產勞動又懂經營管理的農民,使農民具有較高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能及時了解市場動態,提高農業生產和經營效率。農民培訓分別為普通教育(由農業學校承擔)、學徒培訓、職業培訓、成人教育(由農校或培訓中心承擔)。法國全國有農民技術培訓中心861個,其中有固定辦學場所的學校250所,並建有生產基地或加工車間。每年由法國國家舉辦的各類農業培訓在6000次以上,加上地方一些專門機構和企業舉辦的培訓達1.2萬次,其中每年有5萬多人接受各種培訓。農民接受培訓的形式多種多樣,辦學方式靈活,不拘一格。有在校集中學習的形式,也有商會或農會安排技術人員深入到農場企業進行現場指導培訓。培訓單位往往根據每個農場或食品加工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每個學員的具體情況製定培訓方案,部分課在學校上,部分課在企業進行,培訓教師甚至可以登門到家授課。

培訓時間根據實際需要而定,主要分為長期和短期兩種。政府主要負責較長期的培訓,專業性的短期培訓多數由農會開展。長期培訓一般在120個小時以上,目的是使沒有接受過農業教育、不具備農業生產經營知識的農民,取得農業生產經營所必需的基本知識,或者使參加農業生產經營1年以上並接受過一定農業教育的農民,進一步提高專業知識和經營管理水平,取得相應的證書或晉級。如中學畢業當農業工人培訓時間不少於6一8個月。學徒培訓,時間最少2年,總培訓時間不少於1000一1200小時,時問長的可在5年內完成培訓任務。短期培訓是對已就業的技術人員、生產經營者開展的專題、專項技術培訓,一般隻有20-120個小時,主要是為了豐富農民的農業知識。農民培訓的特點是教學時間比較靈活,可以在一年或幾年內完成規定的學時,既不影響工作,又可以利用業餘時間提高專業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