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農村勞動力培訓的國際比較(1)(3 / 3)

——公立學校以內的培訓。美國的農民培訓教育很大一部分是非常係統、正規的培訓。多年以來,美國公立中小學是實施農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機構之一,這些正規的農民教育培訓主要是為準備務農的青壯年農民提供一些職業培訓,幫助他們迅速掌握農業生產中的科學技術,並提供後續的農業段育。具體方式又有以下幾種:

①輔助職業經驗培訓(SOE)。輔助職業經驗培訓(SOE)是正規農民職業培訓的一種典型模式。該項目的支持者,多是一些公共服務方麵的專家學者。大部分的SOE培訓,都教授有關生產管理和農業投融資方麵的技巧,在其中農民可以和專家一起在實際操作中學習技術。在農閑時節,有些地區會組織農民到一些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去參加SOE培訓。有些地區還為此項目建立了農業實驗站、食品加工工廠或產業實驗室等。

②FFA培訓模式。FFA是一個由參與培訓的農民所組成的組織。早期,FFA是“未來美國農民”的縮寫。但是當農民培訓教育從單純的培訓種養技術擴展到更廣闊的農業相關領域後,這個組織的官方稱謂在1988年便改為“全國FFA組織”。這個組織主要是為了幫助農民培養創業能力、領導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給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建立自信,為其拓寬在農業領域的就業梁道。

各地的FFA組織一般由它們的委員會成員組成,邀請當地知名農業專家來做演講,或定期舉辦一些集會活動,例如資金籌集活動、社區服務工程、社會娛樂休閑活動等。這些活動為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培養了責任感、領導能力和合作能力,為今後他們尋找工作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礎和社交能力。此外,FFA與課堂教學和輔助農業經驗培訓都有緊密聯係。現在的美國法律甚至規定,農民隻有參加FFA活動,借此證明了他們的組織領導能力後,才能最後取得職業等級資格認證。

③輔助農業經驗(SAE)培訓模式。“輔助農業經驗”這一想法,是1908年由馬薩諸塞州Smith農業學校的領導之一RufusStimson提出的。當時,該校的學員均被要求利用課堂所學的技術知識,在自家的農場種植穀物或養殖牲畜,教師則進行家訪並進行輔導。有鑒於馬薩諸塞州的成功案例,史密斯-休斯法案也通過立法要求農業教育包括此類“輔助活動”。

發展至今,各地實施SAE項目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可以在自家農場進行此類實踐活動外,許多農業企業、學校實驗基地和社區,也都為這些年輕的農民學員提供了這類“在於中學”的條件。由於這些項目是課堂以外的內容,所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消費水平高的地區會向參加該項目的學員收取額外的費用,而有些地區則不收取任何費用,學校會根據學員勞動的工時、在農業企業實習時獲得的工資以及參加的勞動類型記錄成績。例如,學員可以在課後去農業生產資料供給商店工作,可以去花店幫工,在社區銀行進行農業貸款等實習活動,也可以利用周末去訓馬場實習或在學校的花房實驗基地工作。總之,這些項目為年輕的農民學員提供了一個能夠把理論應用於實踐的機會。

④課堂指導的農業培訓模式。公立學校提供的農業教育培訓,很大一部分是在農村地區的高中裏開設的農業課程。美國的教育機構就是通過這種早期教育的培訓方式,向未來的農民灌輸種植養殖技術和農機具的使用方法,以此提高農民的整體科技素質。

——公立學校以外的培訓。美國在公立學校之外對成年農民開展的教育和培訓,一般都是由當地高中教師在夜校進行的,大多安排在秋冬季的農閑時期。在20世紀的20~30年代,鄉村高中裏的教師一般都會教授三類學生,一是高中裏的全日製學生;二是16~25歲利用業餘時間學習的青壯年農民,這類學生一般沒有完成高中課程,或在高中階段沒有學習過農業課程,利用全日製學生的課後時間來學習;三是社區中的成年農民。他們一般是在夜校裏學習的。

教師在夜校時農民培訓的具體方式又有兩種。一種是在課程中包含與農業相關的不同專題,然後在每次課程或一周課程中討論一個專題。有時,第一周可能培訓奶製品生產加工方麵的內容,第二周則講授有關穀物種植的內容,第三周轉而討論拖拉機使用保養維修問題。一般情況下,參加這些夜校的農民會組成一個小組,幫助教師選擇每次討論、學習的題目。另一種是隻就一個專題講授全麵係統的課程。如某期夜校課程決定講授有關奶製品生產加工的內容,那麼,講課的內容可能涉及授防、控產奶畜類疾病、產奶畜類的飼養、產奶畜類養殖設施設備等同一專題不同方麵的問題。

在許多農村地區,公立學校之外開展的成年農民教育培訓,很多主要是針對18~35歲的青壯年勞動力。因此,有些培訓項目甚至是年輕夫婦一起參加的。除了在課堂上教授相關知識、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課堂討論外,教師會輪流到農民家裏進行手把手指導。農民學員也會參與決定這些課程的題目和專家演講的人選等。很多地區的農民自發組織了成年農民夜校學習社團,利用這些社團組織每年聚會討論問題,做公開演講,甚至進行相關的知識競賽等活動。

此外,在美國中西部地區,還有另一類型的非正規農民成人教育。有些學校會聘請專職教師,專門負責指導成年農民,不像前述鄉村高中教師那樣需要指導其他類型的學生。這些教師的工作隻是培訓成年農民,他們會在白天拜訪農民的農場,對其進行指導和幫助;在晚間則對這些成年農民進行授課,授課的主要內容是農場管理。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還采取具體措施發展農業與農村教育,不斷更新農業專業訓練,擴大農業知識教育範圍。比如將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解決農村社區的實際問題是美國農村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設置了鄉土課程和農村服務學習項目,通過鄉土課程構建課堂和社區發展的聯係,通過農村服務學習項目使學生掌握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農村社區的實際問題,這樣整個農村社區成為農村學生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

5、高質量的師資培訓

美國農民教育己有140年的曆史。其農業教育的核心體現在農業科教體係的建立和完善上。美國成人教育服務機構的教師主要有三種類型,即專職教師、兼職教師和誌願服務者。其中,兼職教師和誌願服務者主要由雇傭機構或專業協會資助,他們參加在職短期培訓,學習讚助機構實施某一成教項目所需要的技能;而專職教師則通過正規的學位教育來培養。自三十年代起,美國大學開設成人教育方麵的課程中就開始授予這方麵的博士學位。關於農民職業學曆教育師資的培訓,美國各州通常由各州從事農業教育的專門高等學校來進行,如開設有農業專業課程的高等師範學校、農業大學、農工大學以及有農科的綜合性大學等。這些學校在農民職業學曆教育師資的培訓上,不但對教師的教學經驗重視,而且對教師的實地經驗也很重視,如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以一年的教學實習成績作為學生畢業的必要條件。美國農村勞動力培訓中的教學策略靈活多樣。傳統的課堂教學法、一對一的麵授法和錄像教學使用得最為廣泛,實驗室操作、短期實習、計算機和網絡接人等也被廣泛地應用,基於網絡的課程和在線輔導也開始在農村地區實行。

聯邦政府農業部設有農業合作推廣局,各州有推廣服務中心,各縣有推廣站和農民組成的推廣顧問委員會。此外,各州還有農學院和農業試驗站。同時,全國有3500所中學開設農業職業教育課,約有1/3的高中學生進修。雖然農學院、農業試驗站、農業推廣站是通過不同的法案先後建立的,但它們之間並不相互隔絕,而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其結合部就是農學院。由農學院統管全州的農業教育、農業科研和農業推廣工作,州試驗站由農學院管理,在全州各地設立分站或分場,結合當地的生產課題進行研究。農學院的教師有1/3~1/2參加試驗站的研究工作,試驗站的專業研究人員約60%兼有農學院教學任務。聯邦及州、縣政府撥款資助各州、縣建立推廣服務體係。推廣工作由農業部和農學院共同領導,農學院具體負責。已經形成了農業教育、研究與推廣三位一體、統一管理的格局。此外,全國還有近5萬個農村俱樂部,幫助農村青年學習各種專業技術,提高他們的經營管理能力。美國各級政府對農業科研和推廣等方麵的財政支出都在不斷地增加,建立了大量的農業科研機構,並配備了具有相當數量和質量的農業科技人員。

三、韓國的農村勞動力培訓

20世紀60年代,韓國仍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數的60%,國民生產總值的40%左右依賴於農業。在全國農村人口中,經營不足1公頃耕地的農戶占67%,他們的年平均收入還不到城市居民的50%。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弱質化,農業後繼無人,加上農業機械化發展滯後,導致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業瀕臨崩潰。1965年農民家庭收入為150美元,而農民人均收入為20美元,處於極其貧窮之狀態。由於受教育水平不高,農民的文化水平低、職業技能差,進城務工也難以適應當時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需要,從而使韓國農村仍徘徊在現代化大門之外,影響韓國產業現代化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