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慎重對待同事的建議
在《孟子·離婁篇》中記載:“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然而到了現代,喜歡幫助同事出主意的人愈來愈多了,他們很想幫助你想辦法,其熱誠著實很感人,可是怎樣麵對他們的“好心”呢?
有些同事看到你在工作中不太順利,於是“好為人師”地勸你應該怎樣表現自己;也有些同事看到你在感情上不太順利,兩性關係進展得十分坎坷,結果提醒你應該怎樣經營、怎樣掌控;還有些同事“好為人師”地讓你應該去多做做運動、去塑身、去買一套大房子……他們不僅勸,有的時候還拿出資料給你看,甚至主動為你牽線,使你感到如果不照著做,好像自己變成了罪人,傷了同事的一片好心。
和這種熱心同事相處,應該不斷地表示感激,在人情越來越淡薄的時代,能夠得到他們如此的關心,真是很難得,如果拒人於千裏之外,那似乎就太不近人情了。
接著確認一下同事是否真的擁有在那個領域裏“為人師”的資格:假如他的升遷十分順利、事業獲得了成功,他的建議就不妨多聽一聽;假如他的婚姻幸福,肯定有可以學習的地方,不妨多聽取他的建議;他對某個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那麼他在這個領域裏的意見往往是可行的。
反之,同事既然沒有專業技能,又沒有良好的品德,你就應該多加注意了。有些人隻不過是愛說話、好事成癖;有些人卻另有陰謀;有些人借機推銷自己,先給你出主意再賣給你東西……這些同事根本不配“為人師表”,你自然不用聽他的,更不能做實驗品或者犧牲品。
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同事的心再好,主意出得再妙,也隻不過是領你進門罷了,日後的路還需你自己去走!顯然來自於同事的熱心意見會漸漸變得不重要,以後遇到了問題以後,還應該向真正專業的人士請教為好。
可見,你如果也“好為人師”,最好把你想說的話,做一番更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水準以後再“為人師”。不然的話,你的主意害了同事,不僅“誤人子弟”,還幫了一個大倒忙。
規則解讀:在對待同事“熱誠”的建議時,你一定要慎重。同時,自己也不要輕易給同事提建議。
9.“人比人,氣死人”
不管在官場還是商業界,你都把同事當成競爭的死對頭來看待,一方麵,你會成天處在一種焦慮的狀態之中。可能你會想:“他現在比我還要厲害,我必須還以顏色,一定要超過他,打敗他,叫他向我認輸。”假如你帶著這種心態進行競爭的話,往往會變得不擇手段,使用奇招異術攻擊對手。就算贏得了勝利,也會禍及雙方的同事關係,傷了同事的和氣。對同事對你自己都沒有一丁點的好處可言。
另一方麵,如果同事是十分強的競爭者,你始終不能超越他、戰勝他的話,那麼你往往會感覺十分沮喪和失望,甚至會想出許多消極的方法來傷害同事。結果,你的情緒發展會更加糟糕,報複的代價也更高了。因為當你把同事發展成為仇人以後,恨這個同事的時候,就相當於給了他們致勝的力量。那力量可以妨礙你的睡眠、你的胃口、你的健康以及你的快樂。如果你的仇人知道了他怎樣使你苦惱,他肯定會高興得跳起來。你心裏的恨意一點都不能傷害到他,卻使你的生活平添了許多的煩腦。
如果你把自己的同事都當成仇敵對手的話,你隻會自尋煩惱。其實,你可以積極一些,把同事當成合作的夥伴、交流的對象或學習的榜樣。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想:“這位同事確實是不錯,我應該向他好好學習,想盡辦法超過他。盡我最大的努力,看看自己能夠獲得多大的成就。”
況且,大家常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人們的出身背景不一樣,所受到的教育不一樣,人生經曆的也不一樣,這些都決定了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知識結構、思想和能力。所以在工作中,多學習同事的長處,同時也要看到自己的優勢把工作做好,而不是一味地和同事攀比。
規則解讀:我們不能期望得到同事們的一致首肯,也不能指望和每個同事都做朋友;同樣,我們也沒有任何理由輕視任何一位同事,而是應該在相處的過程中互相尊重,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