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禮賢下士,做下屬心中的英明賢主(2)(2 / 3)

5.“糊塗用人法”辦事效率高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別人曾經犯過的錯誤要學會忘記。

身為領導者,如何用人,用什麼樣的人,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對那些想成就一番事業的領導來說。人無完人,身為領導者應該懂得這個道理。對於部下的缺點,如果無礙大局,應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要吹毛求疵。對部下的長處,要大膽使用,對部下的短處,應該裝裝糊塗。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使他們不至因為一些小節而抑製聰明才智的發揮。

呂蒙是東吳的大將,當時把守陸口。陸口隔江與荊州相望。關公在劉備、孔明入川後,獨當一麵,把守荊州一隅,後來他主動出擊,把魏軍占領的襄陽也打下了,水淹七軍,擒獲了曹操的勇將於禁、龐德,一時聲威大震。關公戰線過長,心有隱憂,陸口守將是名將呂蒙,他不敢抽空荊州的兵去援打樊城。魏、蜀、吳在這幾個城池展開了混戰,關公乘機襲擊曹營,可東吳對他虎視眈眈,關公的襲擊驚動了許都,曹軍為此把關公恨死了,暫時又與東吳聯手,協助東吳進攻關公。孫權在此情勢下決心進攻荊州,他叫自家堂弟孫皎與呂蒙共作領軍之將,呂蒙說了這番話:“主公若以蒙可用則獨用蒙;若以叔明可用則獨用叔明。”

孫權聽了呂蒙的意見,恍然大悟,便拜呂蒙為大都督,總製江東諸路軍馬;孫皎在後方接應糧草,與指揮權毫不搭界。

獨用呂蒙,東吳兵偷襲了荊州;失去了荊州,關公軍心渙散,給養斷絕,終致麥城敗績,英雄授首!

呂蒙取得的勝利,與孫權的信任密不可分。

一般人都有自信心,都有成就感,都抱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做好某項事情的心情和願望,領導者在量才授職之後,應該信任他們,放手讓他們大膽地開展工作。用人不疑,這種信任不是盲目的、無根據的,而是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審慎的選擇。由此可見,信任別人的人,一般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那些在用人上嘀嘀咕咕、將信將疑、顧慮重重的人,是不符合用人原則的。

用人不疑,就是給人以充分的信任,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讓他獨立地發揮才幹,既委之以事,就要有放手讓權的氣魄。

戰國時期魏國的國君派大臣樂羊率軍去攻打中山國。然而中山國國君的重臣樂舒恰恰是樂羊的兒子,因此朝廷中頗有微詞,認為樂羊雖會打仗,可是這次肯定不會全心全意為國盡忠了。樂羊在抵達中山國後,決定用圍而不戰的戰術攻城,所以一連數月,不動一兵一卒。於是彈劾他的奏章像雪片似的飛到了魏文候的手中。魏文候不動聲色,反而派遣專使帶著禮品、酒食遠道去慰問樂羊,犒勞他指揮的軍隊。流言更加沸騰,魏文侯索性大興土木,給樂羊建了一座漂亮的別墅。終於,樂羊按計劃攻克了中山國,得勝回朝。魏文候特意為樂羊舉行了盛大的慶功酒宴,並賞給了樂羊一個密封的錢箱。樂羊回到家後打開一看,不禁感動萬分,原來,箱子裏裝的不是魏文侯賞給他的金銀綢緞,而是滿滿一箱攻中山國時大臣們彈劾他的秘密奏章。樂羊這才明白,如果不是魏文侯的全力庇護,不是魏文侯對他的這種超乎尋常的信任,不要說攻打中山國的任務不能完成,就是自己的性命,恐怕也無法保住了。

然而,能夠做到像魏文侯一樣用人以信、用人不疑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除了能運用自己的權力給人創造發揮才幹的條件外,還要能在流言如矢的情況下,持信而不移。如果在遇到困境時,能與下屬同甘苦,共患難,而不隻是以消極的態度等待其發揮才幹、創造佳績,而是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其中,增強其信心,扶助其毅力,以其事以代其成。這樣收到的效果肯定更甚。因此,這種用人以信的品德,同時也體現為寬廣的胸懷、臨難不苟的氣度、高瞻遠矚的眼光,這當然是為政者的一種素質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用人用到魏文侯、秦穆公那樣的水平,那是不會發愁求不到賢才的。

規則解讀:對部下的長處,要大膽使用。對部下的短處,應該裝裝糊塗,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使他們不至因為一些小節而抑製聰明才智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