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主管要使他的下屬具有對工作團體的向心力,例如可以把員工分成最多20人一組的各種小團體,然後在每一個小型的工作團體內,依照下列八個方法來提高向心力。
一、給予員工全體合一的歸屬感
不論在會議的場合或指派命令的時刻,主管要在談話中強調“我們”、“我們這個部門”或者“我們這個團體”,這樣才能使得下屬覺得主管與他們同一陣線。如果隻是一味的講“你如何……”或“我怎樣……”,下屬的心目中更會覺得工作團體不甚重要,所以也容易顯得滿不在乎。這對公司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二、建立團體的傳統
主管在適當的場合偶爾可以把過去—些好玩、特殊而刺激的事件,不露痕跡地向下屬敘述或娓娓道來;另一方麵每當員工生日或有其他值得祝賀的事件發生時,管理者應該主動安排慶祝會,久而久之,團體就會形成自己的曆史,有了曆史,工作團體自然也就會增加對員工的吸引力。
三、強調團隊工作的重要性
主管應該以身作則地表示“隻要我們贏了,誰應該居功都無所謂”的觀念,也就是說,主管時時刻刻要擔心這個工作團體是否能達到目標,而不必擔心誰出風頭誰居功的問題,這麼一來,無論什麼事大家都會全力以赴。
四、適當對優良的下屬行為給予認可褒獎
主管必須小心翼翼地揣摩員工的心理,觀察員工的表現,並隨時給予協助、認可、鼓勵與讚揚,明確地向下屬說明他對團體的重要性。如果有哪一位下屬讚美同仁的表現,那麼主管也應該褒獎這一位下屬的建設性行為。這樣日子久了,這個工作團體的氣氛就會顯得和諧而融洽。
五、設立清楚而容易達到的團體目標
主管在建立公司的長期目標藍圖後,應該摘要其大綱傳述於下屬,但是更應該在這項長期計劃的參考架構內,製定一些短期而明確的目標,這些短期的目標應該讓人一目了然,而且要具體可行。如果目標過於籠統而高不可攀,下屬的鬥誌反而會逐漸喪失。
六、實施團體激勵的措施
除了製定個人獎金的製度以外,主管應該設定一套獎賞的辦法,以便配合團體激勵的政策;此外,如果主管得到特殊的獎勵,也應該與下屬共同分享成果。
七、心理上與員工保持親近
主管應該積極地與下屬保持聯係,適度參與下屬的團體,以了解他們的感覺與想法,同時必須保持距離,否則過度的深入參與會帶來彼此的熟稔,而熟稔之後容易招致下屬的輕視。
八、把下屬當做人來看待
許多主管在位一久,養尊處優,己貴人賤的觀念往往容易在腦海裏生根,於是就會期望下屬多付出一點,也認為應該如此。如果把下屬當人來看待,就會消除這種不良的觀念,而且容易產生彼此的諒解。
另外,與下屬增進共同的體驗也可產生夥伴意識。此項共同的體驗,如果是患難與共,則更可增進密不可分的夥伴關係。
所以,與其與下屬共進午餐,不如當下屬晚上在公司加班時,你也加入他們的行列之中,如此必能加強同甘共苦的患難意識。
小團體是一個很有效的改變工具,要促使下屬改變工作行為(不是工作態度,因為態度較難改變),就把他納入小團體的範疇之內,然後,慢慢使其團體意識鞏固起來,繼而使團體的凝聚力提高。但是如要水到渠成,高階層管理人員應該耐心地予以支持。
在一個企業組織裏,各種團體具有高度的內聚力,從而,下屬之間的溝通迅速,產量提高,工作有效率,而且看重團體的名聲,如此一來,整個組織的目標易於達到,企業也將得以生生不息。
規則解讀:將下屬吸引在你的周圍,為的就是使你們的工作更有效率,使你們的工作更具向心力。
8.善於發現下級的閃光點
當自己被提升後,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對自己周圍的人物重新估價。用冷眼來重新估價的重點在於公司的目標方向,在於自己的工作內容,以及在於上司和部下的人際關係上麵。
也許你在這家公司已工作很久,認為已沒有什麼事情不了解,但是如果以主管的眼光來重新估價的話,你將會發現許多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