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你不會理財,財不會理你(2)(2 / 3)

(2)建立家庭(25~35歲):控製開支、考慮買份保險。

在這段時間,多數人會開始負起成年人的責任,成家立業,貸款買房以及生兒育女,負擔變得沉重起來,要支付租金(或者按揭)、夥食、養育子女、娛樂等費用,還要為將來做些必要的準備,比如子女的教育費用、養老計劃等。這個時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費期,因此理財的主要內容是合理安排家庭建設的支出。麵對各種不同的需要,有效地控製開支格外重要。雖然收入增長了不少,但隨著家庭開支的提高,要想積累較多的財富也不太容易,所以,重要的是保護好已經擁有的財富,不要盲目地參與一些風險較高的投資活動,因為現在你承受風險的能力還有限。另外,為保障一家之主在萬一遭受意外後房屋供款不會中斷,一定要撥出小部分錢投保,可以選擇繳費少的定期險、意外保險、健康保險等,但保險金額最好大於購房金額以及足夠家庭成員5~8年的生活開支,以保證在你遇上不幸時,你的家人不會受到債務的困擾。如有餘錢可以適當進行投資,鑒於財力仍不夠強大,最好選擇安全的投資方式,如儲蓄、債券等。

(3)步入中年(35~50歲):組合投資,回顧保險。

步人中年,經濟環境比年輕時已經富裕多了,子女在這個時候行將進入社會工作,但亦是養育他們經費最昂貴的一個階段。這段時間,首先,你應該好好運用餘下的收入,增加對養老計劃的投入。其次,也可以建立自己多元化的投資組合,開始適當地介入一些風險較高的投資領域,比如房地產、股票、外彙等,進行定期的投資。當然,最好有一位專業的財務顧問,為你提供投資意見。伴隨收入的上升,你的責任亦增加了,你可能需要回顧一下你的保險需求:是否需提高保險的保障範圍,保額是否可應付現時的要求,保險是否適當全麵。此時可適當的提高一些保險的保險金額,擴大保障的範圍。

(4)退休前(50~60歲):繃緊投資理財的弦。

現在,你的子女都應該成人,獨立生活了。樓宇按揭供款在這時也差不多該結束了,你與你的伴侶有足夠的金錢享受人生。退休前的日子多半會是你收入最多的時候,而小心處理這筆收入,你便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加快財富的增長。在這個時候,你應該十分清楚退休之後對自己生活水平的要求,亦明白到當你離世時家庭的需要。因此,你也應該重新研究所持有的保險合約,有效地安排你的財產。當養老計劃安排妥當後,你可以在谘詢過投資顧問的情況下,加快投資的步伐。如果過去幾年,你的投資組合風險出現了改變,你或許需要對投資的項目作出修訂。

(5)退休後(60歲以後):“坐享其成”。

退休之後的生活是你的黃金歲月,由於有了以前精心的安排,需要操心的財務問題已經不多了。當然,退休後收入會變得有限,有效地管理開支十分重要。假如你在這個時期仍然能夠增加財富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的一生已經根據一個健全的計劃籌備你的退休生活,你可以開始運用你積聚的資金,因為你之前曾經小心選擇保險計劃,你的需要和過世後家人的需要亦已經得到全麵的保障,現在是你享受豐碩成果的時候了。

當然,這隻是一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基本理財原則。由於個人情況不同,每個人麵臨這幾個時期的情形也會有所差異。而且,階段與階段間有時也會重疊,因此,應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48。沒有理財的耐心

美國某財經雜誌對百萬富翁雷克斯·特羅特進行訪問,發現他沒有繼承過大筆遺產,但他從22歲後開始投資,現在已有18年了。他從哪裏獲得資金開始投資的?很簡單,就是每個月從他的日常開支中節省一點點。他用薪水的10%或更多以及工資外收入的50%或更多來進行投資,如果是意外的收入(如獎金和稅收返還),則90%以上都用來進行投資。他並沒有什麼投資方麵的專業技能,他的方法就是每個月都進行投資。在長期內,有規律地進行投資,每次投資一小筆,投向自己熟悉的領域。他認為投資中最大的謬論是致富是迅速的,容易的,而且是無痛苦的。而事實上是要有耐心。他開始投資時樹立的目標是到40歲時還清住房抵押貸款並擁有100萬美元的股票,現在果然如願以償。

靠理財致富,肯定沒有中六合彩那樣來得快速,也沒有比爾·蓋茨那樣過癮。但是,中六合彩的幾率畢竟太小,而大多數人也難以達到比爾·蓋茨那樣的境界。作為一般老百姓致富,主要還得靠理財,而這種理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較長期的過程。因此,理財致富要有足夠的耐心。

理財致富必須花費長久的時間,短時間是看不出效果的。如果你想快速致富,可采取創業的路子,而靠理財致富,必須要有耐心。因為時間是理財的重要條件,是理財致富不可或缺的要素。並且這種耐心不是等幾個月或幾年,而是至少要二三十年。隻有耐心地等待才能讓複利發揮出效果。絕大多數的富人,其巨大的財富,都是由小錢經過長期的時間逐漸累積起來的。初期大部分人所擁有的本錢都很少,甚至微不足道。然而成功就是由一連串的小成就所繪織而成,大財富是由小財富的累積,再加上複利作用而成。

由此可見,耐心是理財的必備條件,能有耐心熬得過長期的等待時間,創造財富的力量就越來越大,這就是“複利”的特色。然而今天我們身處事事求快的“速食”文化,事事強調速度與效率,速食餐廳、寄信用快遞、開車上高速公路、洗照片到快速衝洗店、學東西上速成班。人們也隨之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沒有耐心,想要馬上見到成果。投資理財可以安穩致富,但需要長期的時間。若想快速致富,惟有鋌而走險,采取超高風險的投機或賭博手段。然而,投資或賭博的最後結果必然隻有一個:一敗塗地,隻是時間快慢而已。

無論財富的累積也好,經驗的累積也好,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須用時間去換取。時間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就看每個人如何運用這筆財富。財富的增長與生命的成長是一樣的,均是點點滴滴、日日月月、歲歲年年在複利的作用下形成的,不可能一步登天而快速成長的。這是自然的定律。許多人在一夕間賺大錢,也在一夕間破產,其成功是由於僥幸,其失敗之因在於“可能僥幸一時,但不可能經常僥幸”;任何一夕致富的投資機會,必定潛藏著更高的一夕致貧的風險。這就是為什麼一夕致富者之中大多數的下場是血本無歸或傾家蕩產的原因。他們沒有耐心理財者那樣富得紮實,富得牢靠。一個人想成功、想致富,就必須先摒棄這種“一夕致富”的幼稚觀念。

若真的很想要快速致富,建議你不妨選擇創業的途徑,而不要利用投資理財。古今中外靠創業而快速致富的確實不少,像美國首富比爾·蓋茨,在大一時休學創立微軟公司,在短短的20年間就成為了美國首富。但是,你也要看到的是,創業致富的成功概率極低。根據我國創業協會的統計,一個人初次創業的成功率隻有7%左右,而且創業成功並不代表致富。何況創業還需要很多的條件,包括充裕的資金、精通業務、良好的社會關係等。

雖然靠創業致富是可能的,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最近一次調查顯示美國41萬個百萬富翁中,78%的人年齡超過50歲,他們的財富都是通過連續二三十年每周7天做相對枯燥的工作而獲得的。可見,即使是創業致富,也需要時間,需要耐心,何況理財致富呢?

理財活動是“馬拉鬆競賽”,而非“百米衝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要想投資理財致富,必須經過一段非常漫長時期的等待,才可以看出結果。因此,除了充實投資知識與技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即時的投資行動,並且是投資在具有高報酬率的領域,持之以恒,直到成功。

49。沒有養成精打細算的習慣

美國有位作者以“你知道你家每年的花費是多少吧?”為題進行調查,結果是幾近2/3的百萬富翁(62。4%)回答知道,而非百萬富翁則隻有35%知道。該作者又以“你每年的食衣住行支出是否都根據預算?”進行調查,結果竟是驚人的相似:百萬富翁中編預算的占2/3,而非百萬富翁隻有1/3。進一步分析,不作預算的百萬富翁大都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控製支出,亦即造成人為的相對經濟窘境。即將一半以上的收入先作投資,剩餘的收入才用於支出。

這是巧合嗎?不是的!這正好反映了富人和普通人在對待錢財上的區別。節儉是大多數富人共有的特點,也是他們之所以成為富人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養成了精打細算的習慣,有錢就拿去投資,而不是亂花。

世界船王、著名華商包玉剛曾經有一句名言,他說:“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使利潤增加一分,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

有人曾嘲笑包玉剛不算是一個真正的船王,隻是一個銀行家。

這句話講對了一半。包玉剛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船王,因為他摒棄了(或者說根本沒有遵循)老一套的做法,而是用他銀行家的作風、方法去管理他的船隊,這種在旁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做法,卻取得了成功,時至今日,又有誰敢說他不是真正的船王?包玉剛認為,把船租給用戶,主要的問題是確定船在滿負荷工作進行時的最多天數,以此來確定一個固定的和可預期的延期賠償款項,以使合同雙方滿意。包玉剛還努力提高舊船的操作等級以取得更高的租金,並降低燃油和人員的費用。也許是銀行家出身的緣故,包玉剛對於控製成本和費用開支特別重視。他一直堅持不讓他的船長隨便耗費公司一分錢,也不允許管理技術方麵工作的負責人直接向船塢支付修理費用,原因是“他們沒有錢銀意識。”水手們形容包玉剛是一個“十分討厭浪費的人。”

創業階段是如此,在包玉剛建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後,他的這種節約習慣仍保留著。一位在包玉剛身邊服務多年的高級職員回憶道:“在我服務他的日子裏,他給我的辦事批示都用手寫的條子傳達。他用來寫這些條子的白紙,都是紙質粗劣的白紙簿紙,而且寫一張一行的窄條子,他會把寫的字撕成一張長條子送出,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也可以寫三四張‘最高指示’。”一張隻用了白紙1/5的條子,不應把其餘部分白紙浪費掉,這就是包玉剛“應省則省”的原則。但凡白手起家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們,都有這種“孤寒”的習慣。

日本的大阪商人是有名的“卑劣、小氣、精明的大阪商人”,不論這句話的真正涵義是什麼,大阪商人都視之為一種恭維。大阪人對坐豪華董事長室,開名牌轎車,戴名貴手表的人,會認為:“這個人如此奢侈,公司總有一天要倒閉,和他做生意實在不保險。”按他們的想法,如果是為了做生意,就應該丟棄虛榮。

洛克菲勒這個姓氏揚名全球,已成為美國大富豪的代名詞。這個家族組成的壟斷財團,到1974年的資產已達到2305億美元,約等於美國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5。它控製著紐約的6家大銀行的2家、4家大保險公司的2家、全美5家大石油公司中的4家。洛克菲勒壟斷資本集團的創始人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創業的一生,可說是靠勤儉而致富的。他1839年出生於一個醫生家庭,生活並不寬綽,在艱難的生活中使他養成了一種勤儉和奮發的精神。他快到16歲時,決心自己創業,時常研究如何致富,但百思不得要領。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廣告,是宣傳一本發財秘訣的書。洛克菲勒看後喜出望外,急忙沿著廣告注明的地址到書店購買這本“秘書”。該書包裝精密,不能隨便翻閱,隻在買者付了錢,然後才可以用剪刀打開。洛克菲勒求知心切,買後匆匆回家打開閱讀,豈知翻開一看,全書僅印有“勤儉”二字,他又氣又失望。洛克菲勒當晚輾轉不能成眠,由怒火“發財秘書”的作者坑人騙錢,漸漸細想作者為什麼全書隻寫兩個字,越想越使覺得該書言之有理,感到要致富確實必須靠勤儉。他大徹大悟後,從此不知疲倦地勤奮創業,並十分注重節約儲蓄。就這樣,他堅持了5年多的打工生涯,以節衣縮食的節儉精神,積存了800美元。經過多年邊打工邊觀察的生活,洛克菲勒看清了自己的創業目標:經營石油。經過幾十年的奮鬥,他終於成為全球“石油大王”。

19世紀石油巨頭成千上萬,最後隻有洛克菲勒獨領風騷,其成功絕非偶然。有關專家在分析他的創富之道時發現,精打細算是他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洛克菲勒在自己的公司中,特別注重成本的節約,提煉加侖原油的成本計算到第3位小數點。他每天早上一上班,就要求公司部門將一份有關淨值的報表送上來。經過多年的積累,洛克菲勒能夠確切地查閱報上來的成本開支、銷售以及損益等各項數字,並能從中發現問題,以此來考核每個部門的工作。1879年,他寫信給一個煉油廠的經理質問:“為什麼你們提煉1加侖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東部的一個煉油廠幹同樣的工作隻要9厘1毫?”就連價值極微的油桶塞子他也不放過,他曾寫過這樣的信:“上個月你廠彙報手頭有‘1119’個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廠1萬個,本月你廠使用9527個,而現在報告剩餘912個,那麼其他的680個塞子哪裏去了?”洞察如微,刨根究底,不容你打半個馬虎眼。正如後人對他的評價,洛克菲勒是統計分析、成本會計和單位計價的一名先驅,是今天大企業的“一塊拱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