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需要你嗬護的,不僅僅是腹中的胎兒
妊娠期是女人一生最重要最難忘的時期之一,“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從女性懷孕開始,就要為新寶寶的來臨做各種準備工作,這其中對乳房的保健就是重中之重。前麵講過,哺乳期最易發生急性乳腺炎,它主要是由於患者在妊娠期沒有做好乳房保健所致。所以妊娠期婦女應盡量避免乳腺受外傷、擠壓,防止感染等,並按時檢查乳房,一旦發現紅腫或硬塊,就應該及時熱敷、按摩。
除此之外,妊娠期婦女還要特別注意乳房的變化,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做好保健工作。一般來說,妊娠期乳房在外觀上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在妊娠早期,停經1~2周就可有乳房發脹、顯得飽滿的感覺,之後乳房脹痛症狀逐漸加重;乳頭、乳暈的顏色加深,外形增大;乳暈皮脂腺增大、隆起;乳房體積逐日增大,重量增加,硬韌脹滿;乳房表淺靜脈曲張,皮膚溫度升高。妊娠末期,乳房皮膚的彈力纖維脹裂,出現白色紋理;妊娠後三個月,可有少量的初乳溢出。
另外這個時期,乳房內部也發生著劇烈變化:妊娠早期乳房內以導管增生為主,新生許多小導管,伸展在周圍的脂肪組織中,導管上皮增生活躍,極易完全阻塞管腔;妊娠中期以後,小導管末端膨大,形成腺泡,組成許多腺小葉。妊娠三個月,腺泡及小導管擴張,細胞有分泌現象,初乳形成。乳腺間質明顯充血,血流量急劇增加,有許多淋巴細胞及吞噬細胞浸潤。因此,整個乳腺腺體增厚,切麵呈淡紅色,質地鬆脆,有細小的顆粒,極易出血;妊娠後期,切麵可見許多導管內有乳汁溢出,管腔擴張。
從妊娠期乳房的外觀及內部結構變化中可以看出:妊娠對乳房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可以說,隻有經過妊娠,乳房才算是發育成熟,而這一切其實都是在為新生兒的哺乳做準備。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女性在妊娠期就要做好多項準備,不僅要時刻留意腹中胎兒的情況,同時也要嗬護好乳房,保證孩子一出生就能吃上可口的“大餐”。那麼如何做好妊娠期的乳房保健?
妊娠早期乳房增大,重量增加,為了防止乳房下垂,要及時佩戴合適的胸罩,以托起乳房。但很多女性都忽略了這一點,有的在妊娠期間仍佩戴以前的胸罩,還有的甚至幹脆不戴,這些做法無疑都會加快乳房下垂。
在妊娠中後期,乳房內由於分泌出現了一定量的乳汁積存,可能會形成妊娠期乳腺炎,中醫稱之為“內吹”,認為是胎氣旺盛,濕熱內蘊所致。一旦發生乳腺炎,破潰或切開後,往往很難愈合。因此,為了預防這種炎症,妊娠期婦女應保持乳頭的清潔,每天用溫水清洗乳房及乳頭,洗後擦幹,再在乳頭上擦上油膏或護膚膏,然後用手輕輕按摩,使乳頭表皮變得柔軟堅韌,一旦發現乳房有紅腫硬塊,就應及時熱敷。
在妊娠末期,即產前3個月左右,應該每日堅持乳頭和乳房的保健按摩,預防急性乳腺炎的發生。如果有乳頭短小或乳頭凹陷者,為了迎合產後哺乳的需要,應做乳頭牽拉或矯治乳頭內縮。這樣才能大大降低產後患急性乳腺炎的幾率。此外,要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來糾正乳頭內陷或凹陷:先將雙手及內陷的乳頭擦洗幹淨,然後用雙手手指置於乳頭根部上下或兩側,同時下壓,可使乳頭突出,然後將乳頭輕輕向外牽拉。此動作每天可做3次,每次做5下左右。
產前檢查中應包括對乳房的檢查。絕大部分女性都懂得產前檢查的重要性,因為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胎位不正,預防難產,保證母子健康,但很少有人了解這個特殊時期對乳房進行檢查可及時發現和治療很多乳腺疾病。那麼產前乳房檢查都包括哪些方麵?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麵。
第一,檢查兩側乳房是否發育良好,是否基本對稱。
第二,乳頭有無凹陷、內翻、分裂、畸形。如果有凹陷、內翻的症狀,應經常牽拉。乳頭嚴重發育不良者,產後哺乳會有很大的障礙,因此,應提前做好人工喂養的準備,可以考慮產後及時回奶,以預防急性乳腺炎。
第三,檢查乳房內有無腫塊。妊娠期乳腺腺體肥厚,充滿乳汁,即便有腫塊也不易被發現。所以應該仔細檢查,並注意與正常腺體做鑒別。對於30歲以上的妊娠婦女,應常規檢查乳腺,是否有腫塊、原有的腫塊是否有增大等,警惕妊娠期乳腺癌。
第四,乳房的皮膚有無發紅、水腫,有無局限性隆起或凹陷,注意妊娠期乳腺炎或炎性乳癌。同時還要辨清妊娠期乳房由於血液循環加強,血管擴張,皮膚發熱,往往有輕度潮紅現象,但這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不必擔心。
從以上分析中不難看出,妊娠期乳房保健對今後的哺乳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若能做好這方麵的工作,不僅有利於孕婦自身的健康,同時也是在為即將出生的寶寶做準備。
哺乳期——堅持母乳喂養,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
很多媽媽在哺乳期會把所有的視線都集中在新生兒身上,從而忽略了自己身體的健康,尤其是對乳房的護理。事實上,做好哺乳期乳房的保健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夠給孩子提供豐富健康的營養,也能使乳房變得更加豐滿、結實,並防止哺乳期結束後乳房出現鬆弛下垂的現象。
那麼如何著手來護理哺乳期乳房?
首先要堅持母乳喂養。母乳喂養對哺乳的女性來說益處多多。經濟方便,清潔衛生;營養豐富,最易吸收;初乳最寶貴,所含抗體最多;防止嬰兒成人後肥胖;促進母體產後複原;加強母愛,加深母子感情;預防乳腺增生症及乳腺癌等。
其次是喂奶的方法。喂奶是女性的本能性活動,本是件容易事,但有的哺乳期女性並不會喂奶,尤其是不善於用左乳喂奶,或不知道怎樣喂奶才正確。那麼,喂奶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1.注意衛生,預防感染。喂奶前先用溫水洗手,再用清水或2%的硼酸水清洗乳頭,然後用幹淨的毛巾擦幹後再喂。另外,產婦在哺乳期容易出汗,所以要勤換內衣。新媽媽如果發現自己有感冒症狀,那麼在喂奶時就應該戴上口罩,不要親吻嬰兒,防止感冒病毒傳染。如果產婦發燒或患有乳腺炎,就應及時暫停哺乳。若是僅有淤乳及輕度炎症,可以將奶先擠出來,煮沸消毒後再喂,以免小兒腹瀉。
2.定時哺乳,乳汁一次排空。一般來說,母乳在嬰兒胃內可滯留2~3小時,隨著食量的增加,喂奶間隔時間可逐漸延長:2個月以內的嬰兒,白天每隔3小時喂奶一次,夜間隔6小時喂奶一次;2個月以上的嬰兒可每隔4小時喂奶一次,夜間喂奶次數逐漸減少;6個月以上的嬰兒,夜裏可以不喂奶,這樣易於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也有利於大人休息。每次喂奶10~15分鍾,喂奶開始的2~3分鍾之內,嬰兒吸吮量最多,10分鍾後乳汁排出量就會減少。吸不完的乳汁要擠幹淨,保證乳汁完全排空,否則奶汁淤積不僅容易發生乳腺炎,也會使乳汁分泌量逐漸減少。另外,每次喂奶的時間不要過長,以吃飽為準。乳汁不足的女性朋友更要堅持定時哺乳,每次都不要延長哺乳的時間。其實,哺乳時間長,並不會明顯增加奶量,隻會使嬰兒吞咽大量空氣,易引起腹脹和嘔吐。
還有,不要看到孩子一哭就喂奶,甚至一直喂到其睡著為止。這樣不定時的哺乳不僅不利於乳汁的分泌,同時也有礙於嬰兒的消化,容易使嬰兒養成“含乳而睡”的壞習慣,對於哺乳者也很容易發生乳頭破裂和乳腺炎等症狀。
3.喂奶的姿勢要正確,學會左右輪換。哺乳應當采用坐位或半坐位,首先將嬰兒半斜臥位抱在懷中,然後用中指、食指抵住乳頭,保證乳頭突出,這樣可防止乳房堵住嬰兒鼻孔而發生嗆奶。在喂奶時,要注意左右乳交替輪換喂,吃空一側,再喂另一側,這次先喂左乳,下次就先喂右乳。有人習慣於用右乳哺乳,不會用左手抱小孩喂奶,這樣很不好,時間長了會造成雙乳不對稱,左乳不能充分發揮哺乳功能。臨床上,左側乳腺患乳腺癌的機會多,就可能與這種哺乳方式的偏廢有關。
給嬰兒哺乳時除了要注意很多細節外,對於哺乳期的女性朋友本人而言,還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麵,以加強對乳房的保健,保證乳汁充足,防止發生乳腺炎。
1.精神愉快,情緒穩定。乳汁的分泌受高級神經中樞的影響很大,因此對於哺乳期女性來講,精神愉快、情緒穩定才能保證乳汁的正常分泌。憂慮、驚恐、惱怒、悲傷、焦急等不良情緒都會使乳汁分泌減少,甚至突然停止。所以產婦應切忌生氣、著急,要保持家庭關係和諧,生活安寧,環境清靜,這些精神或情緒因素要比大魚大肉豐盛的飲食重要得多。
2.科學營養,不宜過量。一般哺乳期婦女每天所需要熱量比普通人多約1000卡,每天需要蛋白質100克、鈣20克、鐵15毫克、維生素C 150毫克。要想滿足這些要求並不難,主要是提高飲食質量,在量上則不宜過多,不要吃過於油膩的食物,要以新鮮蔬菜、水果、雞湯、排骨湯、魚湯、牛羊奶、雞蛋為好。有人錯誤地認為,加強營養就是猛吃雞鴨魚肉,其實這樣是非常不科學的,會使哺乳期婦女體重增加過多,隨之血脂及膽固醇急驟升高,從而造成肥胖,更嚴重者還有可能會失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眼科的一位張醫生,很早以前就報道過產婦因每日營養過於豐富,最後導致雙目失明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