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美麗

大多數的樹根和花根都不美麗,而大多數的樹和花卻光彩奪目、美麗照人。正是因為這些並不美麗的樹根花根,才有了樹木的青翠茂盛,才有了牡丹的國色天香、桂花的芳香四溢、梅花的傲雪紅豔……世界正因為根所伸出的美麗而變得豐富多彩。

其實我們人也一樣,外表隻是一種裝潢,而真正表現自己的是伸出的美麗。伸出的美麗是什麼?是樂於助人的高尚情操,是堅韌不拔的堅強意誌,是不拘小節的磊落胸懷。古今中外,很少有人因為外表美而受到人們的尊敬;相反,那些外表並不美麗卻有個性的人物卻受到世人的推崇。像著名的畫家凡·高,可謂醜陋無比,但卻被世人讚揚,因為他創作出了高超的藝術作品;球王貝利,也算不上英俊瀟灑,卻使整整一代人為他瘋狂,因為他在綠茵場上展現了非凡的氣質和高尚的品格。

去過杭州的人,大都唾罵過秦檜,拜過嶽飛。其實,秦檜也不見得那麼醜陋,嶽飛也不見得多麼帥氣。為什麼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待呢?就是因為他們在身體之外伸出了不同的個性:一種個性是趨炎附勢,自私自利;一種個性是精忠報國,死而後已。所以說,他們伸出的個性美麗與否,才是對他們是否真美的定格。

朋友,其實不必麵對自己不美麗的外表唉聲歎氣、傷感自卑,伸出自己的美麗,表現出自己的個性,你就是世人矚目的焦點。

朋友,張開你那充滿搏擊力量的翅膀,當雄鷹展翅衝霄漢時,你會發現:自己就是最美麗的人,美麗因個性而空靈,而充實,而越發光彩照人!

文章談的是人的內在延伸出的個性之美,但開頭卻是由樹根、花根說起,這樣聯想和構思使文章極有層次感:由現象深入本質,由淺入深。用詞並不華麗,但許多句子充滿著哲理的意味。另外,文章中古今結合、成熟生動的語言使論證顯得更加充實有力。

“個性”大追蹤

我,一名小記者,又開始用攝影機捕捉了——

鏡頭一:紅襯衫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小時候,有一天放學後,看到一個老板模樣的人在那兒指揮蓋摩天大樓。

卡內基問那個人:“我長大後要怎樣才能像你?”那人說:“第一,要勤奮工作;第二,買件紅衣服穿。”那人順手指了指正幹活的工人說道:“你看他們都是我的手下,但都穿著清一色的藍衣,所以我一個也不認識……”說完他又指向另一位工人:“但你看那個穿紅襯衫的工人,我長時間注意他,他的身手和其他人差不多,但是我認識他,所以過幾天會請他做我的副手。”

記者心得:成功並非你想成功就可以達到,還要有個性,有迥異於常人的智慧和思想。

鏡頭二:裝飾的名字

一個廣告公司的辦公樓裏有兩個設計師,一個為主設計師,一個為副設計師。主設計師月薪5000元,副設計師月薪2000元。但這兩個人具有同樣的文憑和能力。

有人說:“主設計師肯定與經理有什麼特殊的關係。”有人說:“主設計師的家庭可能有特殊的背景吧!”……其實並非如此。他們的差別僅僅源於一張個人簡曆表上的署名。當初應聘時,那個主設計師把自己的名字形象地用廣告畫描繪出來,而副設計師僅是單調的署名。作為廣告公司,當然選擇的是富有創新意識,心中隨時隨地都有廣告的人。

記者心得:成功需要個性,個性需要張揚,不張揚怎會顯現?不張揚怎會精彩?

鏡頭之三:修理公司

一個城郊的居民區住著三戶人家,三個人是同一廠的下崗職工。一個原來在廠裏打雜,另外兩個都是修理工。下崗後,打雜的想:“我沒有什麼技術,還是去做苦力吧!”一個修理工想:“我有手藝,就在街道開個修理鋪吧!”另一個修理工同樣也開了家修理鋪,不過他的修理鋪開在繁華區,且兼賣各種零件。這樣,需要修理機器的人在這兒既可修補零件又可換新的,自由選擇性增強了。

一年後,打雜的生活越來越艱難,第一個修理工過得不錯,但卻不得不經常和同行搶生意做,另一個修理工則整天坐在辦公桌旁隻管算賬,修理活自己也不幹了,讓兩個徒弟幹,而且修理鋪也改為“修理公司”。

記者心得:成功與否,隻差一點。那就是:能否擁有且張揚個性。

記者小報告:因為與眾不同,才稱之為個性;因為獨具慧眼,才擁有個性。隻要擁有了個性,即使對大家熟知的事物,也會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與見解。正如對生活的看法,每個人都不盡相同,於是世界多彩了起來,生活豐富了起來。

我有個性,所以生活得精彩;我有個性,所以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這篇文章最大的亮點就是作者用鏡頭追蹤的方式,去捕捉一個個個性閃動的人物和時刻。然後作者用心得和報告,總結了這些鏡頭帶給人的啟發和感悟,條理十分明晰,而且言之有理,讓人對個性有了比較形象的認識。作者這種新穎別致的構思,是一種創新的表現,值得大家多多借鑒。

南丁格爾麵前的宣言

他們說:“總有一雙溫暖的手牽著我,總有一個聲音指引我向前方。”她們說:“總有一個信念召喚著我,總有一種光明為我導航。”他們說:“我心中有個太陽,有了它不會失去希望。”她們說:“我心中有個太陽,她的光輝把神州照亮。”

他們是病人,她們是白衣天使。他們用白衣天使的微笑照亮心房,燃起生存的夢想。她們也有她們心中的太陽。

當她們走出護校,站在南丁格爾那莊重威嚴的塑像前時,她們的心中就升起一顆火熱的太陽,那太陽是她們人生的追求和航標,為她們點染了人生的祥和,點燃了人生的熾烈,點悟了人生真諦,點示了生命的意義。那太陽也照耀了中華民族的每一寸土地,照射出中華民族的不朽和堅強。

因為心中這顆太陽,她們日日夜夜奔走在病人之間;因為心中這顆太陽,她們傲然笑對死神猙獰的麵容;因為心中這顆太陽,她們懷著對SARS的恨,對祖國的愛,走上戰場;因為心中有顆太陽,74歲的老教授重返醫院,簽下生死書去做那危關生命的實驗;因為心中有顆太陽,鍾南山堅守一線,24小時工作,來來去去,匆匆忙忙;因為心中有顆太陽,一位位醫生、護士爭先恐後,走在了戰場的最前方;因為心中這顆太陽,她們一位位倒下,又一位位站起,前赴後繼,義無反顧地抗擊著SARS,用沸騰的鮮血書寫中華民族的春秋。

那是一顆顆跳動的心髒,赤血的心髒,裝載著華夏兒女的鮮血與炎黃子孫的生命;那是一顆顆閃亮的太陽,火熱的太陽,普照著神州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那是一句句真誠的誓言,在南丁格爾麵前用生命和鮮血承諾的誓言;那是一種精神,一種穿越時間和空間,縱橫中華大地,讓中國經曆風霜,從災難走向繁榮的力量。

正因如此,在抗擊SARS的今天,我們全國兒女眾誌成城,團結一心,同舟共濟,讓我們中華民族在風雨中永恒!

這是我們在祖國麵前的誓言,這是“呼喚我們的信念”,這是“為我們導航的光明”,這是我們心中的太陽。

本文擺脫了一般抒情散文的柔弱和單薄,采用了高昂的感情基調來抒發自己對白衣戰士的讚美之情,讓人覺得非常振奮。文章中大量整齊劃一的排比句,不僅增強了語言的氣勢,也加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讀者對白衣戰士的崇敬之意也油然而生。

信念——人生的羅盤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恐怕不會有比信念更重要的東西了。

信念是什麼?信念是誇父奔跑時天邊的太陽,是雨夜歸家路上的那一盞忽明忽暗的燈,是天文學家望遠鏡中的一顆小星……也許在一些人的眼中它是那麼遙遠和微不足道,但對於你我而言,它卻可以是你我一生的追尋。

孤山,小道,一位盲僧在向一位老人問路:“那座羅撒寶寺在哪兒?”老人答:“翻過兩座山就是。”見盲僧毅然前行,老人不禁擔心道:“長老雙目失明,怎麼能翻山越嶺?”盲僧頭也不回,從容地拋下四字:“心中有道。”

是啊,心中有道。有時對一個人來說,堅強的信念遠比物質上的財富有用得多。無怪乎一位在紐約股市中破產的百萬富翁絲毫沒有絕望,當別人問他原因時,他說:“我輸了嗎?股市取走了我的財富,可忘了帶走我的信心。我一定會再回來的。”果然,七年之後他成立了美國最大的鞋業集團,再度躋身於強手之林。

沒有人是生來就知道自己的最終目的地的。直到有一天,你有意無意地得到了自己的信念——猶如航船上的羅盤,信念開始一步步地指引你:“這兒走,這才是你人生的意義所在。”於是你不再彷徨、不再空虛、不再無助,也是從這兒開始,你才找回了真正的自己。相形之下,一個沒有信念的人,就猶如一副沒有靈魂的軀體,隻是個空殼罷了。

那麼,你一定意識到信念的存在了。信念可以是你注視窗外的那棵橡樹,也可以是來自你初次流淚時手邊的書,甚至可以來自一句話,一句善意的謊言。信念可以來源於平凡,但絕對可以滋生出偉大。

所以,迷茫的人啊,如果你仍為終日碌碌無為而煩惱,為虛度年華而感到羞愧,那麼別再等待了,細心去體會生活中的一切,從中找回屬於你自己的信念。到那時,你才能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因為在人生的信念中,藏著你生命最大的秘密,也正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抓住信念,才能創造完美的人生。

這種勸導人勵誌的文章,值得一讀。文章標題即為本文中心論點,鮮明而有力。行文以盲僧問路、紐約百萬富翁麵對困難挫折時的堅定信念的典型事例來分析論證,說理透徹到位,切中要害。

文章語言簡潔,排比自然,文字優美而有力。

尊重

“尊重他人等於善待自己”,這雖然是一句很普通的話,卻意義深刻。古代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今日吾曰:“交人處事之道與之同行!”

從我們的身邊論起,“謝謝”、“對不起”已司空見慣,在常人眼中不足為奇,可也就是這種不足為奇,推動了社會文明。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但現實生活卻與之相悖:一日,坐公共汽車,在一站點處有一位麵似農民、衣著不整、臉色黝黑、麵帶憔色的中年人提了兩個有些異味兒的膠袋,準備上車。車裏的司乘人員以禮相待畢恭畢敬,毫不被乘客的裝束所左右。但坐在中年人旁邊的一位婦女卻麵露焦色,不時地吆喝著:“哎,往那邊點兒,別弄髒了我的衣服,好多錢呢!你賠得起嗎?”這使得他本黝黑的皮膚,愈加黯然失色。他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對不起!”可能是出於男士風度,也可能是想:“看人家穿得那麼好,肯定有錢有勢,還是算了吧!”這種種猜測,或對,或錯,不管對錯,中年人作出的選擇是不可置疑的。中年人雖位卑但德崇。那位身著華服的女人,長得晶瑩剔透,儼然是位靜女。但此時的太陽卻落至西山,讓人看不清她的“容顏”,難道今生一麵,永世不見?為什麼有些人惡待別人的時候想不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呢?為什麼沒人想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呢?

“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種幸福”,的確,羅威爾曾說過:“無論你可能確信什麼,你都必須確信這一點:你和別人一模一樣。”處事時,對待別人的態度,無不反映著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若要人尊己,先要己尊己。其實尊重一個人和被別人尊重並不難:潔身自好。

他人的東西未經允許,不隨便動!

別人幫助你,真切地說聲:“謝謝!”

從身邊的小事兒著眼,一點一滴積累,為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完美的人,請尊重他人。

這篇文章是關注社會、呼喚文明的優秀作文。開頭引用名言“尊重他人等於善待自己”提出中心論點。文章大膽批判了當今社會上不尊重他人的種種醜惡現象,用失掉尊重與得到尊重兩方麵的實例進行對比論證,體現了現代中學生尊重他人、善待自己的精神風貌。文章洋溢著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富有時代感。

尊重的力量

我原來生活在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裏,但是,自從爸爸當上點官以後,家中便少了以往的平靜,爭吵便成為爸爸媽媽每日的“必修課”。我很害怕,怕他們鬧離婚,那樣我可怎麼辦呀!後來,令我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爸爸、媽媽,我在作文競賽中獲得二等獎啦!”當我興高采烈地回到家向他們報喜時,卻看見了眼前冷清的一幕:爸爸媽媽分別坐在沙發的兩頭。媽媽見我回來了,默默地走上前來,替我拿下書包,我看見了她那哭得通紅的眼睛。

“榮榮,爸爸媽媽要離婚了,你決定跟誰?媽媽尊重你的選擇。”媽媽帶著哭腔問道。

我轉頭看爸爸,試圖從他那裏得到令我高興的答案,哪怕是個否定的眼神,但是我失望了。我拚命地搖頭:“不!這不是真的!媽媽,你別和我開玩笑了,可以嗎?”我使勁地搖晃著媽媽。可是媽媽仍然坐在那裏一語不發,隻是用她溫柔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撫摸著我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