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也控製不了自己,坐在地上,大聲地哭了起來。“爸爸、媽媽,你們告訴我為什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呀?”

“榮榮,乖,別哭了,你願意跟誰,我們不強迫你,我們尊重你的選擇,好嗎?”爸爸哽咽道。“不,我不要,你們倆都說尊重我的選擇,可是跟誰,都不是我的選擇,你們倆我都愛,我不要忍痛割愛隻跟你們其中的一方。我要你們和好,我要跟你們兩個一起生活。為了我,你們就不能和好嗎?”

此時,聽了我一番話的媽媽已是泣不成聲了,她對我說:“榮榮,爸爸媽媽鬧離婚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我們就算不離婚,你成天生活在爭吵之中,你能安心嗎?長痛不如短痛,或許這樣對於我們大家來說都是件好事,你就聽話,啊?”“不!不!”我傷心地跑進了自己的臥室。

晚上趁他們不注意,我偷偷地溜了出去,在同學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我又悄悄地回來了,躲在窗戶外麵“監視”著屋內的一切。當他們推開房門的時候,見不著我了,卻發現了我留在桌上的紙條:

爸爸媽媽:

你們說尊重我的選擇,可你們兩個我都愛。我想了一夜都想不出來要放棄你們哪一方,這個選擇太難,難得讓我根本無法選擇。因此,我也給你們兩條路讓你們來選:一條是不離婚,咱們回到過去美滿幸福的家中去;另一條是按你們的意願離婚,我誰也不跟,我寧可一個人去外麵流浪。這就是我的選擇,也是我給你們的選擇,我同樣也會尊重你們的選擇。

你們的女兒:榮榮

我躲在外麵看見他們的眼圈都紅了。沉默了片刻,我聽見了爸爸的聲音:“咱們為了孩子,還是,還是,還是不離吧!”媽媽點了點頭。我飛快地跑到門口,臉上掛滿了幸福的淚珠,望著爸爸媽媽,我高興地說:“爸爸媽媽,謝謝你們,謝謝你們尊重了我的選擇。”

作者講述了一個即將破碎的家庭中父母與女兒相互讓對方選擇的故事。由於相互尊重,也由於女兒真誠的呼喚,“父母”又和好如初,表現出尊重的力量,又突出了主題,是一篇好文章。

我渴望受到別人的尊重

尊重他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受人尊重使人幸福、舒暢。反之,則使人痛苦、難受。人人都渴望受到別人的尊重。可我,卻不受人尊重。

我從小就長得特瘦,身上除了皮就是骨頭。身高一米六多,可體重卻隻有33公斤。我到三姨、爺爺家做客時,總會聽到鄰居們這樣議論:“王榮的侄女多瘦呀!哪像個人呀!”“丁強的孫女也太瘦了。我一餐的飯可能頂得她三餐的飯!”當我到親戚家串門時,那些親戚朋友總會有事沒事地拿我的手衝旁人笑道:“你們看,你們看,這手多瘦呀!”然後舉起自己的手,放在我的手旁邊,笑著說:“我一隻手也起碼能頂得上她兩三隻手呀!我割點肉給你就好了!看你那指頭,又長又細的,簡直如鷹爪一般。”接著,又開玩笑說:“咦,你媽給你飯吃了沒有?”唉,這話說得真讓我有點尷尬。每當我家來了客人時,客人對我父母說的第一句關於我的話就是:“你女兒可太瘦了,而且再加上身材稍高就越發顯得瘦了!”說得我可真難受。

由於我出奇地瘦,班上同學收集了好些詞語形容我。例如:“瘦骨嶙峋”、“骨瘦如柴”等等。我的名字也由那些關於瘦的名詞所代替,如:“蘆柴棒”、“鷹爪”等。唉,你說這是多麼難聽而又傷害自尊的字眼,我聽了心裏直發毛。有時他們還聚在一起就我怎麼變胖給我“傳授”許多“妙方”,例如:“‘蘆柴棒’,你最好回家喝一大缸油,包管你變胖!哈哈哈哈……”“‘鷹爪’,你還是去吃兩盤肥肉吧,你肯定會長得肥肥胖胖!”“那還不是吃油嗎?”“哎呀!還是暑假時在家什麼也別幹,吃了就睡,睡了就吃,到時候可就白白胖胖了,你們說,對不對呀?”“那不成豬了?”接著就是一陣哄堂大笑。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直到我無法下台。

我的心每時每刻都處於極度緊張狀態,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別人取關於自己“瘦”的綽號,盡量躲避著別人,因此變得越來越孤僻。

人們,你們為什麼如此津津樂道別人生理上的缺陷?為什麼你們不懂得尊重別人?難道你們不知道那樣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嗎?

我渴望受到別人的尊重!人們,請學會尊重別人吧!讓他們也感到溫暖,感到幸福吧。

本文寫出了一個經常受人取笑、嘲諷的弱者的心聲,感情真摯,心理描寫細膩,反映出不受人尊重的苦悶心情,集中表達了一個主題——呼喚全社會所有的人尊重別人。這是文明社會的要求,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文章語言流暢,條理清楚。

真誠澆開友誼花

相遇

和她相遇是在一個星期天的中午,那天我在×××店裏幫忙。她剛從這買了兩袋鹽,可不一會兒,她又回來了,還大聲嚷嚷著:“找錯了,找錯了!”我心想,找錯了活該,誰叫你剛才不數的。雖然我強忍著沒說出來,但我的臉色一定很難看。隻見她把錢放在櫃台上說:“兩袋鹽是一元六角,我總共才給了你五元錢,可你卻找了我八元四角。要都像你這樣做生意,不就虧大了。”啊!原來是這樣,我多找了她五元錢,她竟然是來退錢的。我為自己剛才的想法感到羞愧,便真誠地說了句謝謝。她說,沒什麼好謝的,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誠實,不能貪小便宜。在和她的閑聊中,我知道她和我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年級,隻是不同班而已。望著她漸漸遠去的背影,我知道有一粒種子已悄然落進了我的心田。

相處

初二分班時,我倆分到了同一個班級。有一次上體育課,我不小心把胳膊摔折了,醫生建議臥床休息,這怎麼行呢?落下功課怎麼辦?一向爭強好勝的我堅決不同意。這時,她走來了,主動承包了我所有的活計:買水買飯、涮碗洗碟、鋪床疊被,上課還幫我記筆記,儼然成了我的保姆,把我照顧得無微不至。那段時間,媽媽忙著做生意,沒有時間給我做好吃的,她就經常給我帶蒸餃,肉餡的,特好吃。如果沒有她真誠的幫助,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和她相處,所有的煩惱都會隨風而去,感覺特別輕鬆愉快。我知道,那粒種子已經開始生根、發芽了。

相知

從那以後,我們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有了煩惱我們會找對方傾訴,遇到難題我們會共同解決,獲得成功我們會讓對方分享。我們成天形影不離,好得就像親姐妹一樣,同學們都戲稱我們倆是“連體人”。可進入初三以後,我發現她的話少了,精神也不怎麼好,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問她原因,她也不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才知道,她和一男生暗暗好上了,可最近,那男生又喜歡上了另一個女孩。我真想把那男生痛打一頓,可理智告訴我:不能魯莽行事。我必須多陪伴她,多安慰她,盡早把她從那泥潭中拉出來。我對她說:“這樣一個薄情寡義的人有什麼好留戀的,為他浪費那麼多時間簡直太可惜了。要是換了我,早就把他忘得一幹二淨了,我可不願做傻瓜。”“什麼,你說我是傻瓜?”“對,你就是個十足的大傻瓜!”盯著她的眼睛,我一字一頓地說。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她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重又變得愛說愛笑,愛唱愛跳了。看著她活潑開朗的樣子,我知道我們倆用真誠澆灌的友誼之花終於開放了。

作者緊扣話題,巧妙地把真誠和友誼聯係起來,用擬人修辭擬題為“真誠澆開友誼花”,成功地縮小了話題的外延,為其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石。接著亮出精心打造的題記,題記雖隻有一句話,但采用比興手法,自然引出話題,點明了寫作中心,簡潔明了。正文用三個小標題,選取了“相遇”、“相處”、“相知”的三個片斷,片斷中有她真誠待“我”的事例,也有“我”真誠幫她的事例,體現了友誼的雙向性特點。每個片斷的末尾都有一句前後關聯的話,寫出了友誼的種子從落進心田到生根、發芽,再到開花的過程。此文選材典型而全麵,語言連貫,層次清晰。

那一聲聲“寶貝”

張老師,此刻,在考場上,看到“真誠”二字,我腦海中浮現的全是您可親的麵容,耳畔回蕩的始終是您那一聲聲的“寶貝”。您可知道,是您那聲聲發自肺腑的“寶貝”溶化了我心靈的堅冰,讓我這個全校有名的浪子迷途知返了啊!

那還是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當時我可能是全校人見人恨的壞學生。反正沒有一個人喜歡我,我就破罐子破摔!曠課、逃學是經常的事,如果有哪位老師管我,我就專門和他作對,等他在上麵講課的時候,我就在下麵說話,並且故意把音量提得高高的,直到把老師氣得吹胡子瞪眼睛,我則在下麵偷著樂。如果同學們拎來一桶水,我會毫不猶豫地把手伸進桶裏,抑或是往桶裏扔兩個粉筆頭,害得全班同學喝不成。班主任、任課老師、同學們都對我恨之入骨,最後,我被忍無可忍的班主任“清理門戶”了。

父母哀求校長再給我一次機會,校長說,隻要有一個班主任要我就成。父母連求了五個班主任,竟沒有一個願意收留我的。近乎絕望的父母敲響了最後一個班主任,也就是您的家門。萬萬沒想到,您竟然答應收留我,並開玩笑說:“誰叫我帶六班呢,想不留也不成啊!”可我當時並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依然我行我素。

一天,正當我想把手伸進水桶的時候,您叫了聲:“寶貝,過來!”待我明白您是在叫我時,心裏有一股暖流湧過。以前的老師對我不是吹胡子瞪眼睛就是打罵,可現在您卻叫我“寶貝”,我是您的心肝寶貝呀,我怎麼淨做對不起您的事呢?那時我才真正意識到我以前幹的那些事真不是人做的。

從那以後,您依然“寶貝”“寶貝”地叫著,而您每叫一次,我都努力地想表現得乖一點,再乖一點。這時您總不忘適時地表揚我一番,有時還會給我一些小小的獎勵:什麼橡皮啦,鉛筆啦,作業本啦,抑或是一碗香噴噴的雞蛋麵。漸漸地我身上的壞毛病改掉了,成績也如芝麻開花——節節高。看著我一步步走上正道,您的臉笑成了一朵花。

張老師,衷心感謝您那一聲聲的“寶貝”,衷心感謝您為我付出的真誠無私的愛。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像您一樣,真心誠意地稱呼我的學生為“寶貝”,真心誠意地關愛每一個學生。

寫師生之間真誠相待的文章很多,為什麼此文能脫穎而出呢?主要是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濃濃的師生情打動了讀者。那一聲聲“寶貝”,凝聚了老師對學生多少真誠無私的關愛啊,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感動的呢?善用對比也是本文突出的優點。文章把自己以前人見人恨的舉止和以後想努力表現得乖一點、再乖一點的表現進行對比,有力地突出了那聲“寶貝”的巨大作用,它似一股暖流,溫暖了學生的心房,喚醒了學生的良知。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也是本文的一大亮點。如上課故意大聲說話氣老師和把水弄髒兩個細節,就把一個調皮、叛逆、愛搗蛋的小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此外,本文首尾呼應,語句親切自然,通順流暢而不乏文采。

真誠是絕對的嗎?

真誠也就是真心誠懇,不說謊,表裏如一的意思。人人都喜歡真誠的人,而討厭虛偽的人,我也不例外。但有人認為真誠是絕對的,不管對誰,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誠。這個觀點,粗一看,有道理,細一琢磨,有問題。

你想呀,當年日本鬼子大舉侵犯我國的時候,如果所有的中國人都堅守真誠待人的原則,死守著“別人對我不仁,可我不能對他不義”的古訓,那麼還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嗎?所以說真誠不是絕對的,起碼對敵人就不能真誠,而應該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也許有人會說,對敵人是不能真誠,那麼對朋友呢,總應該是絕對地真誠吧!依我看,也不盡然,那得看情況。如果您的朋友得了不治之症,您真誠地對他說明了實情,會怎麼樣呢?也許會加快他的死亡,這是您願意看到的結局嗎?也許又有人會說,對朋友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誠,那麼對自己的親人呢,這總應該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誠吧!依我看,也不盡然。請您想一想,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瑾代表東吳向劉備討還荊州的時候,諸葛亮是怎麼做的?他先讓劉備拒絕,然後自己代兄哭求,劉備才假裝答應先還給東吳三郡,並讓諸葛瑾帶著書信去找關羽,而關羽明白劉備及軍師的用意,說什麼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硬是不給,弄得諸葛瑾空手而歸。諸葛亮對劉備是真誠的,可對他的親哥哥就不夠真誠了。這也無可厚非,各為其主嘛!

由此可見,真誠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在親人的利益與集體、國家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則應該選擇對集體和國家真誠。再者說了,你自己就沒有一點隱私?你希望他或她百分之百地了解你?在任何人麵前都做個透明人?你願意把你以前所做的各種傻事去到處傳播嗎?所以說,絕對的真誠是沒有的,如果有的話,你也就不存在了。

總而言之,真誠是相對的,待人真誠要看對象,還要看情況。

用問句擬題且觀點新穎獨到,是本文的一大亮點。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駁論文,作者緊扣“真誠”這個話題,先擺出對方的錯誤觀點,接著擺出三個強有力的事實,將對方的論據駁倒,最後順理成章地提出自己的觀點。駁得有理有據,令人信服。本文就像是在和讀者交談一樣,語言親切自然,易於讓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