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老班’找你,放學後辦公室有請!”班長拍了拍我的肩,用一種怪怪的語調告訴我這個消息。“他找我會是什麼事呢?”我自言自語地說。“好像是檢討書的事。”“什麼?不會又讓我重寫吧!”我心裏已隱約感到有一絲不安。
“鈴……”放學的鈴聲響了,我帶著一顆不安的心走進了辦公室。“報告!”“進來!”“老班”頭也不抬地說。他正在審查我的兩份檢討書,銳利的目光從厚厚的鏡片後麵直射在那兩張紙上,仿佛要讀出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東西。他左手夾著一根煙,那淡淡的煙霧逐漸上升、淡化。看他這副神情,真的挺像神探亨特,如今我栽在這個“神探”的手裏,真的是好有“福分”!唉,不知倒了什麼黴!
“你這兩份檢討書寫得一點也不成功,我不是和你說過嗎?我要你寫真心話,我看得出來,你心裏不是這麼想的!”他那鷹一般的目光直射向我的眼睛,“重寫!”
“我要你寫真心話。”這句話一直在我的心裏回蕩。我的確不是那麼想的,我寫的什麼“痛改前非”、“認真悔改”全都不是我內心真正的聲音。我感覺這幾天來壓抑在心裏的東西要發泄出來,我想壓抑下去,但16歲的心已經有了分辨對錯的能力,我不知哪來的勇氣,直視著他的眼睛,大聲地說:“老師,我認為我沒有錯,我和她之間除了純潔的友誼,再沒有什麼了,我們上課沒有說過閑話,下課一同鑽研問題,我們倆是好朋友。不信?這次期中考試我們都進步了,這是我們互相幫助學習最有力的證明。老師,男女同學之間可以存在純潔的友誼的!”說完這些話,我感到心裏一陣輕鬆。我低下頭,等待“狂風暴雨”。誰知,響在耳邊的,竟是一陣肯定的掌聲。“好!我等你說出這些話已經等了好久,這是一場不尋常的考試,這場考試你拿了滿分!老師為你的勇氣而感到驕傲!”他竟顯得有些激動。
我抬起頭,發現他的眼睛裏更多的是理解,我注視著他,久久,說出兩個字:“謝謝!”
如果說人生的考試有千百次,那這一次的確是“不同尋常的”,甚至可以這樣說,它留給“我”的將是無盡的財富:誠實、勇敢……
文章中有大量精彩的心理描寫,真實而細膩,表現了“我”對待男女同學關係的正確心態。文中老師的形象也很生動,他信任、理解自己的學生,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一次難忘的考試
長這麼大,考試對我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它帶給我的有成功的歡樂,也有失敗的懊惱。隨著時光的流逝,我漸漸將它們淡忘了,惟獨一次800米測試卻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至今記憶猶新。
那是一個夏天的上午,第四節課上體育,老師宣布:“這節課女生800米考試,三分五十秒及格。”
剛宣布完畢,我的腿馬上就軟了:天啦,看看那如火的驕陽,站在太陽下就已經夠嗆了,還考800米長跑。從小就體弱的我,怎麼行?算了算了,我放棄,大不了體育不及格……
正想著,×老師走了過來,拍拍我的肩膀,說:“××,緊張嗎?別怕,800米跑考試,不僅需要體力,更需要毅力,你是一個堅強的女孩子,老師相信你,一定行!”
聽了老師的這番話,我勇氣倍增,踏上了跑道……
這真像是永遠沒有終點的征途,我的腳越來越沉,步子越跑越慢,呼吸越來越急促,眼睛越來越模糊……我知道我的體力快到極限了。不行了,我快挺不住了!我腦海中兩個念頭在打架,兩個聲音在爭論。一個聲音說:“停下來吧,你太累了,到醫院去開個證明混及格。”另一個聲音說:“前進,離終點不遠了,堅持就是成功。”我甩甩混沌的腦袋,×老師鼓勵我的話再一次在我腦海裏翻騰。是的,我是個堅強的女孩子,從小體弱,大病小病我都得過,割闌尾手術台也上過,800米長跑算什麼,我一定要征服你!
就這樣,我一步步艱難地向前跨,終於到了終點。“三分四十八秒,及格了!”×老師欣喜地公布成績,同學們都投來了詫異的目光,真難相信我這個瘦瘦弱弱的女生能跑完800米,甚至及格。
然而,我成功了。曾以為800米長跑考試比登天還難,但我現在明白了:不要輕言放棄,隻要堅持,就能成功。800米長跑如此,做其他事情亦是這樣啊。認準目標,堅持不懈,成功一定屬於你!
800米長跑考試,是我永生難忘的一次考試,它激勵著我在以後的人生跑道上向前,再向前!
在這篇文章中,“考試”具有了兩種含義:一種是現實中的800米長跑測試;一種是能否戰勝自己、堅持到底的考試。對於這兩種含義的敘述在文中同時進行,而又相互穿插,通過長跑測試的過程也就是一個戰勝自己、堅持到底的過程。作者心中兩個聲音的對白,使這個過程的意義更加突出。
怕進考場
時下的學生考試多,恐怕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考、考,教師的法寶”。於是,我們所在的教室,很多時候都變成了考場。
按理,進入考場的次數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但我——一個被老師們“公認”的差生,卻越大越不爭氣,越來越怕進考場了。
小學時,也無數次進入考場,但那時,我的頭上還沒有“差生”這頂“桂冠”,因此,對考場也就沒感到什麼怕。進入中學的第一次期中考試時,我由於正趕上生病,頭暈腦漲、迷迷糊糊的結果是全年級倒數第五。於是,學校裏老師經常提起我的大名,父母由於在家長會上被老師笑罵而失了麵子。於是,我的生活便不再平靜了。期末考試之後,我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差生”。
背上了“差生”之名,不僅在教室,即便在考場,你也無法得到應有的公平。由於深深地領教了“差生”的“好處”,我也想摘掉這頂帽子。初二期中考試之前,我加班加點,日夜苦讀,準備在考場中一顯身手。但結果卻令人失望。
帶著甩掉“差生”帽子的希望,我走進考場,開始時我確實比較緊張,甚至可以說是害怕,畢竟,這次不同以往——“隻許成功,不許失敗”。但拿到語文試卷看過之後,我的心情就放鬆了——題目並不難。就在我奮筆疾書、埋頭答題時,監考老師來到我的桌前,移開我的試卷,用偵察兵似的雙眼從桌麵到桌下仔細搜索。毫無疑問,他是想像我在作弊了——一個“差生”不是左顧右盼、抓耳搔腮,而是奮筆疾書、埋頭答題,不作弊,可能麼?我當然感到了屈辱,但我強忍著怒火命令自己堅持答題。不知不覺,30分鍾過去了,“差生”們一個個嬉笑著走出考場,於是,我再次成了監考老師的重點照顧對象——他竟離開講台坐到我後座桌子上。想到後麵有著一條目不轉睛的眼鏡蛇,你的身上會不會冷汗直冒?雖然冒汗,我還是頑強地答完了題。
剩下的幾場考試中,這樣的“照顧”我還品嚐過一回,監考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至此,結局已可以預知了:雖然我的考試成績有很大的提高——是年級第二十名,但班會上,班主任老師卻含沙射影,說我的成績不可信!
從此,我便患了“考試恐懼症”:一進考場,便冒冷汗,本來會答的題也不知如何回答了。有時,還胡思亂想,為什麼要老師監考呢?安個監測儀器不也可以防止差生作弊嗎?
文章貴在真實,作者用異常冷靜的口吻敘述了“我”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考場上所受到的“特殊”待遇。但透過這冷靜的表麵,我們不難看出“我”——一個“差生”的失望、無奈、憤怒、進取等多種複雜的心情;也從另一個側麵反映出當今學校中所存在的等級觀念,折射出教育製度所存在的缺陷。作者直言不諱的勇氣令人讚賞。
意外的發現
近日,我身體不適,經常夜裏咳醒。不料,我卻因此意外地發現一場神秘的對話。
那是三天前的一個夜晚,緊張的複習終於壓垮了我,我渾身發燙,不斷地咳嗽,迷迷糊糊似在夢中……忽然聽到有說話聲忽大忽小,我大驚,細聽,原來是書包和桌子在對話:
“書包老弟,你是不是太胖了,撐得我實在受不了了!”課桌說。
“哎,課桌大哥,你真是有所不知啊!你不知我書包原來可苗條呢,在你的肚子裏那才叫舒服自在哩!”書包說。
“是啊,那時多好呀!可你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了呢?”課桌不解地問。
“由於小主人的年級一年比一年高,我的‘飯量’也就隨著增大,現在我好難受呀!前幾天我稱了稱,你知道有多少斤嗎?”
“頂多15斤。”
“哪兒呢!30斤整!”
“啊?那麼重!”
“哎,我該怎麼辦呢?”
“老弟,我聽說最近出了一種減肥藥,叫什麼來著……哦,對了,叫‘素質教育’,你不妨去試一試。”
“沒用,我的一個朋友,比我還重,足有35斤。前幾天用了一個療程,還挺管用,可是沒過多少天就不管用了,體重反彈回去了,一反彈比那牛市股票漲得還高呢!這一‘減’不要緊,它的體重已超過了40斤。”
“我聽電視裏天天喊素質教育,沒想到會是這樣。”
“什麼?素質教育?這能是素質教育的錯嗎?”迷迷糊糊的我插了一句嘴,“應試教育應承擔全部的責任,你看我,應試應試,燒到40℃……”
書包和桌子沒想到秘密談話還會有第三者偷聽,這意外的發現令他們一時無語,過了一會兒隻聽書包、桌子悄悄地說:
“其實素質教育並沒有錯,曲解的人多了,也就成了‘錯’。”
文章的構思非常巧妙,采用童話的方式暴露了應試教育的諸多弊病。作者將書包和桌子擬人化,通過它們的對話揭露了當前教育製度存在的問題,也對一些假“素質教育”進行了揭示。文章的語言生動有趣,給人印象深刻,如把“素質教育”比作“減肥藥”等。
文章結尾化用了魯迅《故鄉》的最後一句話,既巧妙有趣,意義也非常深刻。
中國的教育家,您難道還沒發現嗎?
花開,蟬鳴,葉落,雪飄。
不知不覺來到這所學校已經三年了,當初的新鮮感早就被那大量的強化訓練題吞噬了,雖然減負的聲音已經響徹雲霄,但它卻名存實亡了。
爺爺奶奶們常說我們這一代生活在糖水、蜜罐裏,其實,我們每天都承受著分數、名次的壓力,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不停地往書山爬,在題海裏遊,當我們爬累了、遊累了的時候,卻找不到歇腳的地方。
我記得老舍先生說過“考而不死是為神”,現在細細想來確有道理。
當我們還在幼兒園時,就已經拿“一隻貓+兩隻貓=三隻貓”這樣的題目交給老師換分數了。當小學生告訴你,這次考試寫什麼樣的開頭和結尾可以拿高分時;當初中生告訴你,這次考試考哪些古文時;當高中生告訴你,要背多少萬字的複習提綱,才可以擠過萬人進軍的獨木橋,而順利到達象牙塔時……中國的教育家,看看你們的學生,不是已被考成“神”了嗎?
最近,我經曆了一次卷子的“覆蓋式轟炸”之後,才越發覺得老師們用粉筆在黑板上發出的“吱吱呀呀”的聲音,比舒伯特的小夜曲更有催眠的作用。但是,下課後很多同學還是圍在我班那個“標準答案”(我班學習最好的同學)身邊。你不能不說,這就是“考”出來的氣勢呀!
中國的教育家,您聽了吾輩的“狂言”,應該不難發現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了吧!
當前,擺在莘莘學子麵前的數、理、化大山仍在與日俱增,現代的學子們雖然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信念,但是現代的“愚公”們已不像當年的老愚公那樣幸運了,老愚公至少還有子孫後代的幫助,而現代的“愚公”們呢?
中國的莘莘學子,何時才能“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呢?
文章標題采用問句的形式,不僅引人去尋找答案,而且也表明了文章的內容將圍繞“教育”來展開,一目了然。
作者通過文中大量的反問句、感歎句來宣泄對應試教育的不滿,雖說有些“狂”,但沉思之後,你卻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和深刻。可以想像,作者是在多麼巨大的學習壓力下才吐露出這樣的心聲。作為學生的你,是不是也有同感呢?
我們上海中學人
這片土地,作為一所中學的載體,應該算得上古老了。130多年的曆史積澱,仿佛能使置身其中的人都在不知不覺中沾染上某種特質,某種近似於血統製的氣質。
認為我們上海中學人的的確確有與眾不同之處,是從一次看了藝術節現代舞決賽開始的。那天晚上直到我出了大禮堂,走在亮著路燈的校園路上,熱烈奔放的旋律仍在耳邊回旋,舞台上那些與音樂、燈光、觀眾的掌聲融而為一的,正是我們上海中學人。他們踏著自己編的舞步,和著自己選的甚至是自己剪輯或創作的音樂,瀟灑而自在地用軀體演繹著藝術。每年冬天,我們都有為期兩周的藝術節,而我的心每年都會被撞擊而充滿溫柔的感動——不親見,你絕對無法想像這份洋溢在冬日裏的火熱的藝術追求,尤其是在了解了這些像一座座小火山般真誠與熱情的花季少年是多麼專注於學業之後。
有位同學說:“進上中幹嗎?就是來學習的呀!”確實,你幾乎可以在每一位上中人身上找到對學習的熱愛——近乎忠誠的熱愛。上中是這樣一個地方,從不給懶惰和懈怠以一絲空間,嚴格得近於殘酷,卻又殘酷得幾乎寬厚——因為對於有抱負的莘莘學子而言,這是無以倫比的天堂。
這個天堂的特色是這樣的:有絕對嚴格的製度,同時有相對高度的自主。簡單說來就是:上海中學人有嚴明的紀律,同時絕無循規蹈矩之徒。學校不僅從不管頭管腳,還放手讓我們自主管理,其信心便建立於上中學生的自覺、有頭腦。每個上海中學人都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少有隨波逐流而多有我行我素的自信與坦然。在一片“我們的負擔太重我們難以承受”的哀號聲中,上中人自巋然不動,照樣刻苦同時充實地學習、生活著。運動會上放鬆放鬆、拚搏拚搏;科技節上動動手、動動腦;藝術節時盡情地揮灑我們青春的張力與激情。我們已形成了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它滲透進這片土地上寧靜美麗的小樹林中、中興湖畔,與之一起成就了一種大氣。
如同鑽石研磨鑽石,一群充滿朝氣的年輕人走到一起,品格,煥發出最綺麗的光彩。記得三年前的一個晚自修,新校服剛發下,恰狂風大作,雷雨傾盆,氣溫驟降。男生脫下他們紫紅色的外套,輕輕放在女生的桌上,即低頭繼續做功課。我看到女孩子們感激地將外套輕輕披上,整個教室升騰起了溫暖的紅雲——而這一切,都是在無聲中進行的,我們保持著自修的紀律。多少日子過去了,這情景常清晰地浮上我眼前,每一回都同樣感動。至於學業上的探討與互助,師生間親密如朋友般的默契與深情,誰能說,這不是每一個上海中學人漫漫人生路上最殷實最溫暖的財富?
我們的校長飽含激情地希望我們:不要做“高級打工者”,要做將才!這是怎樣的人生要求!愛國主義、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領袖才幹,都包含在裏頭了。的確,我所熟知的同學多有不凡而可貴的誌向與抱負。他們有極其強烈的使命感,有的誌在從政,有的誌在潛心做學問,有的已將拿到某諾貝爾獎項作為目標很多年。幾乎每個人都在不同的方麵“有一手”,卻深諳韜晦之道,不欲賣弄。這就形成了積雪下的火山,我深信,作為冰山它沉著而寧靜,噴發時便是另一種壯麗。
每一年,上中藝術節閉幕式上傳統的最後一個節目都是高三的大合唱。大紅幕一拉開,舞台上站滿了穿黑西裝的男生和身著紅毛衣黑長裙的女生。在朗誦者感人肺腑的話語過後,激昂的校歌便會傳遍整個禮堂,當熟悉的歌詞一個字一個字敲在每一個上海中學人心上時,鏗鏘澎湃的愛國激情頓時將所有的心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