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2:

“年級組長一回頭,嚇死河邊兩頭牛;年級組長二回頭,我們大家都變猴;年級組長三回頭,大家一起去跳樓;年級組長四回頭,宇宙災難無盡頭。”世界上竟有這麼恐怖的人,真想目睹一下他的“風采”,唉,還是不要親眼目睹,隻要耳聞就夠恐怖了!

他就是我們的語文園丁,他最大的特點是“遠處一望和藹,走近一看昏倒”。最擅長拿的武器是紅、藍兩筆。他的喜好是——吼課。真是“聽君一席話,殺死耳細胞”。他的聲音不用經過空氣的傳播,就能直接進入耳朵,且還能經過校內各高大建築物的反彈,在校園上空久久回蕩。正因為這樣,上他的課,無法打瞌睡,更不用說與“周公”聊天。

他的作文水平在本校可算是首屈一指,對文學也有特殊的偏愛,常常出口成章,演講不用備稿,這些都使同學們佩服得五體投地。能得此老師教語文,一生無悔矣!

解3:

就算在茫茫的人海中,你也能輕易地找到他的身影。不為什麼,因為他的身材是千年難得!站著像一根樹枝那麼纖細,總有點弱不禁風的感覺。

他就是我們的物理園丁,人稱“雷老虎”。他最大的特點是——口沫橫飛。當你與他談話夠10分鍾,就一定會“水漫金山”。由於他的語言極端不簡練,所以談話時間一般過長,經常對我們“謀財害命”,讓我們“慢性自殺”。

他教物理也有他獨特的方法——注重預習。上課也節約了講基礎題的時間來講難題且效果較好。他的製勝絕招使我們班的物理成績在年級一直名列前茅。

解4:

在女子中,她的身材算高也算胖,和物理老師形成鮮明對比。為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她就是我們的英語園丁。因為名字叫薛玲玲的緣故,便有了“007”和“血淋淋”的美稱。她講課速度快,常把幾節課的內容濃縮成一節課,因此也經常把幾天的作業壓縮到一天。經常瀟瀟灑灑一扔,幾張試卷就“乖乖”地躺在了桌麵上,向我們發出“猙獰”的笑。

她上課經常給我們擴充課本外的知識,增長我們的見識,提高我們的能力。而且她罵人方式極其特別,不刀槍直入卻使人心領神會,感到羞慚。厲害也!

答:四位特別的園丁各具風采,與他們在一起經常笑語連篇,且能獲得知識,一舉兩得!

(接近下課)

老師:“時間到,交作文!”

(鈴……下課了!)

看完這篇文章,讓人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這源自作者的大膽創新。

文章以一節作文課作為開頭部分,引出文章主體,這主體部分采用的是數學求解的方式,來對語文、數學、物理、英語四位任課老師進行刻畫,非常新穎。而其中,對老師們的個性特點進行概括的“經典語言”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尾用求解方式作答,總結全文幹脆利落。

四大天王

好詩,好詩!不知詩中所謂何人?我班之四大天王也!

天上有“風雨雷電”四大天王,香港有“張郭黎劉”四大天王,而我們班呢?亦有四大天王,且“威震四海”,絕不盜版!他們就是我們班的四位任課教師。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來去如風”是他的雅號。欲問他是誰,判官餘衛兵!“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乍一聽,誰也知道那12000分貝的聲音就是能把人的耳膜都震破的餘組長所發出的。他的聲音似乎用“聲如洪鍾”來形容都算是“用詞不當”了。不知他的這招“千裏傳音”的背後隱藏著多少奮鬥的汗水呢?

作為年級組長,他鐵麵無私、深謀遠慮,把年級管理得井井有條。但是“殘酷”的他早被一些“不法”的“犯罪分子”用順口溜“唱”得“街知巷聞”了。其中的名言可算是“年級組長一回頭,嚇死河邊兩頭牛”了,不過餘老師聽後,非但不生氣,而且還用來作“口頭禪”。難道這就是“氣度”的表現?

正所謂“春雨無聲,春雨無情”,在這段日子裏,班級經常有“滂沱大雨”,雨點打得風鈴丁零、丁零地響,仿佛是在埋怨雨神薛玲玲的“暴行”。這雨神以“花樣”多而聞名。試卷、磁帶、閱讀都是她的左右手。因此,我們這些“黎民百姓”就有點“反抗”的味道了。不知是否因為她“善於收買人心”的緣故,她總愛與我們打成一片,關係已超出了師生關係的範疇了。結果我們每一次的反抗都以失敗而告終。關於這一點,考古學家說:“值得認同!”

“晴天霹靂”總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這,也許就是“雷公”雷自平的風範吧!他總愛“笑裏藏刀”。因為每一次他罵人之前總是笑嘻嘻地說上兩句,然後再逐個進行“人身攻擊”。他最反對我們這些管理“蒼生”的大臣們不直截了當地就一個問題點到人名進行批評,而總是說“有許多人”。現在我們意識到,誰要這樣說,就注定出門要被雷公劈了。

給我們布置任務以前,雷老師也是先“笑容可掬”地說上一氣,然後說:“今天的作業是前麵一頁,後麵一頁可做可不做,不過呢……”然後露出“詭異”的笑容來。

他,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電力”十足,一副近視眼鏡更加強了他的“電力”。這就是我們班的數學老師——“試卷殺手”陳建民。

每天,建民叔叔都手執他最獨特的圓規、三角尺等武器,衝進教室,銳利的目光向班上一掃,便開始了他的課程。也許是他愛表現自己的緣故吧,他常常在課上提及高中時的自己。當我們“咦”一聲笑他的時候,他總愛抬起頭,讓眼睛反射出“銳利”的電光,使我們不寒而栗。

他也常愛與我們一同嬉鬧,特別是他穿著皮鞋、披著西裝在籃球場上與我們一同“拚搏”的時候,常令我們哄堂大笑,開心不已。

總之,我們班的“四大天王”,各具所長,各具特色,他們聯了手,能不把我們班“經營”好嗎?

作者以中國神話故事中的四大天王來比擬任課老師,非常獨特。對每位老師的描摹深入細致,抓住了他們的性格特征。而使老師的性格特征與“風雨雷電”的稱號相結合,也別有一番趣味。此外文章的語言也與本文新穎的形式相映生輝。文中改編的打油詩,以及大量反語的運用使文章顯得輕鬆、活潑,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減負是篇大文章

減負,最早應追溯到2000年初教育部關於減少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的通知。其後,便波及開來。時至今日,減負,已不僅僅局限於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本身,它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

幼兒本該天真、活潑,玩與樂是其天職。然而,隨著幼兒音樂、美術、舞蹈等的考級越來越風行,孩子們小小年紀便開始像成人一樣背負著生存的壓力。於是,他們本該有的天真活潑蕩然無存,玩與樂的天職被剝奪殆盡。

大學生的負擔小嗎?且不說那數目不小的學費,單考慮畢業的出路問題就足以令人傷透腦筋。據有關媒體披露,大學生中心理障礙的比例有逐年遞增的趨勢。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即使有分身之法,也頗感力不從心。倘若事業之舟突遇頂頭風浪,經濟狀況捉襟見肘,想輕鬆怕也輕鬆不起來。

都說“最美莫過夕陽紅”,其實,年邁之人更有難言的苦衷。一生奔波,晚年想圖個清靜,孰料,病魔往往在此時不期而至,“吃皇糧”者尚可,“一頭高粱花”者最慘;倘若兒順女孝,猶可,反之,心寒背冷,展念前景,不寒而栗!

減負是篇大文章。

這篇大文章的主題是: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全國各族人民;這篇大文章以其富強、民主和文明向世界昭示:壯哉,龍的傳人!

說理的方法有多種,分級處理就是其中之一。運用分級處理的方法可以將一個大問題分解為幾個小問題,能減輕論證的難度。本文在論證中就是按年齡分級分析的:從幼兒到大學生,再到中年所麵臨的壓力,最後到老年的實際困難,幾乎貫穿了人一生的各個階段,令人信服地證明了——“減負是篇大文章”。

減負?別逗了!

從上個世紀末以來,減負的呼聲不絕於耳。但是直到今天你走進任何一所學校,看到的依舊是學生們早步星光、晚踏月影的匆匆步履;你走進任何一間教室,看到的依舊是作業如山、習題如海,到處喊減負,不知到底減了什麼負。我感到,減負隻是一個口號,是喊給別人聽的,我有點被騙的感覺。

當初聽說減負時,我們是多麼激動啊。同學們手舞足蹈,教室裏開心的笑聲如同涼透的死灰裏落進了火星,又燃燒起來。大家興奮得睡不著覺,在夢中直喊:“哈!減負了……哈哈……”可是第二天一早,睜開眼麵對的仍是班主任老師那冰冷似鐵的嚴峻麵孔。我們這群被減負迷得忘乎所以渴望解放的“醜小鴨”們,耳朵裏灌進來的隻有一句涼冰冰的訓斥:“減什麼負,亂七八糟的!不好好學習還想不想升學?”一下子,我們就像經曆了霜打的茄子——全蔫了。

期待已久的減負,竟然是一句空話!一場沸沸揚揚的喧鬧,一麵呼啦啦響的大旗由一群旗手簇擁著在空中飄過,什麼也沒有留下,這就是減負嗎?我們不甘心呀:減負,就這麼……算了?

也許有人會說,你沒見各個學校大門兩側的透視牆上都掛上大標語了嗎?左邊是“一切為了學生”,右邊是“為了學生一切”,這不是落實到行動上了嗎?可是我要說,不要給我們這樣的解釋,我們還小,開不起這樣的玩笑!要減負,就要還我們學習的樂趣,還我們足夠的時間接近社會、親近大自然,還我們發展特長和愛好的機會,把我們從“分數”的枷鎖裏解放出來。

我們感謝提出“減負”這個口號的人,他理解我們的痛苦,甚至真怕我們把書包變成“炸藥包”。可是,理解有用嗎?老師們不是也整天說理解我們,關心我們嗎?他讓我們好好學習,不過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升學指標,為了拿回自己的結構工資。想到這些,我的腦袋裏如同塞進了一團亂爬的螃蟹,我整個地癱軟在課桌上,而同桌隻是深沉地一笑:“減‘負’嘛,越減越‘富’!”

快畢業了,我知道自己如果走不進高中大門,前途將一片暗淡;而職業中專是打死我也不敢去的。九年的學校生活,除了一點可憐的“分數”,我幾乎一無所剩。窗外對麵的實驗樓上,醒目地懸掛著李嵐清副總理的題詞: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我在心裏問自己:我學會了什麼?

藍天上,一縷白雲悠閑地在學校上空飄過,我默默地禱告上蒼:敢問路在何方?

這篇文章可謂是“反彈琵琶”!作者麵對“減負”這個話題,並沒有有板有眼地羅列減負的重大意義,而是由一個近乎戲謔的標題——“減負?別逗了!”開始,反手一擊,把減負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擺在了各位讀者的麵前,讓我們看到了教育改革的難度之大。這樣寫,不僅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也使閱讀更為輕鬆。

期待真正的減負

天地之大,在我的世界裏卻隻剩下兩片厚厚的高達600度的“酒瓶底兒”框住的書山學海。我不禁對“減負”這個新概念感慨萬千。

究竟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國家減負的一番苦心?

如今減負了。小學分發了勞動手冊,提出“培養世紀之花,共創綠色家園”的社會勞動實踐活動口號。好孩子聽老師的話認真完成植物種植報告,頑皮點兒的懶惰點兒的恐怕就沒有那個耐性了,打遊戲機的、逛商場的、成群結隊“闖世界”的……應有盡有。孩子們隻當國家大發慈悲,隻當減負就是不用做作業,可以成天玩兒。

老爸老媽老師倒著急了:不用初考,中考不難,就缺少學習的動力,成績如何上得來?不做作業,無法鞏固基礎知識,無法養成自學的好習慣,將來如何與高中接軌,與高考接軌?從小沒有感受過競爭的殘酷,將來如何適應社會的優勝劣汰?高中生倒是對此不屑一顧,因為老師們早就講明了:減負與咱們無關,高考還是照考,題目照樣很難。

說減負就能減負嗎?你減負,萬一別人看準時機激流勇進,你豈不連僅有的一點點優勢也沒了?那樣你應付得了高考嗎?你不上大學了嗎?……原本還頗有些心安理得承受巨大的學習壓力,現在由於減負所滋生的蠢蠢欲動,反而叫人陷入了矛盾之中:真的能減負嗎?

真的減負了嗎?我們看到的倒是書店裏脫銷的課外參考書,英姿帶公司漸豐的腰包,學生營養報看漲的銷售量,醫院裏眼科醫生日益繁忙的業務,新興的心理谘詢所絡繹不絕的熱線電話……

人們仍然是以舊觀念來曲解減負。他們知道,減負就是減輕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負擔,卻不知道這樣做是為了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們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多接觸社會,多了解世界,增強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從而最終實現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提高全民族競爭力的長遠目標。也難怪人們如此片麵地認識減負。人們難免都是有點私心的,畢竟不可能要求每一個人都站在長遠的曆史高度來處理個人的升學就業問題!懸著高考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減負很難真正實現。

國家減負,為的是推行素質教育,消除應試教育造成的種種弊端。那麼高考何不引入綜合素質考核?倘若高考也考計算機,計算機的普及還需大做宣傳嗎?倘若高考也考環保調查,還需特地組織青年誌願者流於形式地掃掃地發發傳單嗎?倘若高考也考足球,中國男足還愁衝不出亞洲嗎?(玩笑!)隻有高考減了負,學生才能真正減負。

青少年的精力是十分充沛的,青少年的創造力也是十分驚人的。倘若學生們真正從繁重的學業中解脫出來,既能輕鬆愉快地吸取課本知識,又不必擔驚受怕地去踢球投籃、上網衝浪,或盡情歡歌、揮毫潑墨,甚至幹脆一頭紮進實驗室將各種奇思妙想付諸實踐,然後申請國家專利……那麼,中國又將脫穎而出多少個求伯君,多少個少年企業家!教育的關鍵在於正確引導孩子們學習什麼,玩兒什麼,怎樣思考,怎樣學以致用。

能夠真正意義上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才是真正的“減負”。不僅僅是為學生,更為家長、老師,為社會、國家大大減了負。孩子出息了,家長們工作起來更帶勁兒;學生成才了,老師們桃李滿天下,還會出現大大小小恨鐵不成鋼而體罰學生的極端現象嗎?大學畢業生社會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在學習階段就能為企業創收,光是節省下來的適應時間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企業也不必又為引進一批隻懂理論不懂實踐的高材生而大傷腦筋了。人才隊伍壯大了,國家素質提高了,不亦樂乎!

減負吧,我們呼籲真正的減負,我們期待著那一天:“減負”促成了全民族的“增富”!

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事例,深刻剖析了目前減負的名不副實、人們對減負的曲解,提出了減負的實質、目的,以及減負的關鍵所在,問題談得很有深度,眼光也很深遠。本文大量的事實材料使得文章信息量大,涵蓋麵廣,其說理也就更充分了。當然,我們也看到了作者那顆關心社會的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