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
在海明威一部小說的開頭,說了這樣一個故事:“在非洲一座海拔七千多米的高山頂部,有一隻凍死的豹子。沒有人能夠解釋它為什麼要到這樣高的山上來……”
眾所周知,豹子是生活在平原上的,就算其中耐寒點的品種,比如說像西藏的雪豹,也絕對沒有登山的愛好。而這隻豹子竟然爬上了如此高的山峰,爬上我們這些所謂具有高度智慧的人類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經過多次失敗後才能到達的地方,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當然,我們人類也有超越自我、“創造”奇跡的時候。比如說奧運會上運動健兒們獲得比賽的冠軍、打破世界記錄的成績都絕不亞於高山頂上的豹子。但是,這隻豹子卻更有其可貴之處。你看運動員在比賽中得到了獎牌,迎接他們的是什麼?是鮮花,是掌聲,是喝彩,還有那豐厚的獎金。而這隻豹子呢?它孤身一個,闖到了這樣高的山頂,有鮮花嗎?沒有。有掌聲嗎?沒有。有喝彩嗎?沒有。有豐厚而誘人的獎金嗎?也沒有。而且我相信,當它向著聳入雲霄的高山跨出第一步時,便已知道了這一點。那麼,它為什麼還執迷不悟地爬到這麼高的地方呢?
也許它爬山的行為隻是本能的衝動,但我更願意相信它有一個理想,那就是一個超越自我、不斷奔向高峰的理想。這種理想支持著它、激勵著它不斷地去打破記錄,不是打破世界記錄而是打破它自己的記錄。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比賽。比賽的選手隻有兩個,一個是那隻豹子,另一個是它的影子。豹子不停地超過自己的影子,同時又在朝陽從背後升起時被影子超過。沒有掌聲,任何的掌聲都是無力的;沒有鮮花,勝利者的微笑比每一朵鮮花都要燦爛;沒有喝彩,追逐與超越的腳步聲就是最熱烈的喝彩。就是在這追與被追、超越與被超越的過程中,摩擦出了生命的火花,奏響了生命的旋律,證明了生命的意義。在我眼裏,在一切以碌碌無為、虛度光陰為恥辱的人的眼裏,這隻豹子是偉大的,令人肅然起敬。
現在這隻豹子凍死了,凍死在七千多米高的雪山之上,凍死在它超越自己的那一瞬間。老舍曾說過:“凍死的人嘴邊總是掛著一絲微笑。”這隻豹子想必也是在微笑中離開了世界。不,也許它並沒有死。它隻是太累了,睡著了。它在積蓄能量,準備在將來攀登更高的山峰。或者閉上雙眼前它發出勝利者的吼聲,驚動了奧林匹克山上的眾神們。神攝取了它的靈魂,把它化成天上的一個星座。當你於深夜仰望星空時,定會發現這顆銀河中最亮的星星。
這篇文章不僅闡明了生命的意義,文章本身也很有意義。作者從一隻自己爬到七千多米的山頂上而被凍死在那裏的豹子論起,悟出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有一個超越自我、不斷奔向高峰的理想”。此文是一篇議論文,卻寫得像一首散文詩,情理交融、動人心魄。
昭君的選擇
深深的庭院,明眸的宮女,沉寂的粉蝶,慵懶的梳妝,猶如宮廷的車輪在昭君心裏緩緩碾過。
進宮有些時日了,卻遲遲不見皇帝的蹤影。珠釵玉飾金步搖,散落一地,銅鏡前再也不是少女明麗的笑了,一腔愁緒,兩彎娥眉。
迷茫的燈光下,一隻單薄的幼蛾一頭栽在作響的燈焰上,發出劈裏啪啦的爆鳴聲。昭君拔下玉釵,挑弄燈芯,試圖將蛾兒救出來。
就在這時,傳來和親的消息。像春日裏的第一聲驚雷,在死一般的後宮炸開了。
啪,玉釵落地,斷為兩截,昭君的手劇烈地顫抖著。處於生死之交的蛾兒在飄轉的火焰中狂亂地掙紮著,終於,像離弦的箭一般,衝出火海。
烈焰吞噬了它粉嫩的外衣,卻沒有燒毀它不屈的心靈。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靈發出對生的呼喚,爆發出無窮的力量,讓它從壓迫、死亡中振翅飛出。
昭君震驚了,若有所思地看著蛾兒,看著它越飛越遠,飛出圍牆,飛出重重封鎖,飛向遙遠的自由的天地。
這一夜,昭君無眠。
她想到了宮廷的陰森,想到了和親的艱險,還想到了異域的清冷,兩國永久的安寧。宮廷的猜忌、冷落、傾軋、空虛像陰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讓她顫抖;異域的寂寞、無助、排擠、思鄉卻又像寒流時時侵襲她的心,讓她驚駭。和親的隊伍浩浩蕩蕩,待嫁的少女舉目無親,戍邊的將士浴血奮戰,無辜的父兄沙場喋血,一幕幕,在昭君腦海裏,頻頻跳動……
天明時,有人奉旨來挑選宮女。一遍遍地述說著皇帝的封賞、嫁妝的豪華、國家的邊患、戰事的緊張。宮女一個個雙眉緊鎖,想到遙遠的異域他邦,就舌底打戰。官員失望了,哀歎著準備離去,卻迎麵遇上一位淡妝的素衣少女,淺淺地笑著,一如當年明麗……
昭君出塞,留給後人一座青塚和無盡的遐思……
可是,詩人們都錯了。“分明怨恨曲中論”,“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詩人憐惜隻身出塞的少女,卻錯解了昭君當年心靈的選擇。
生命,不一定瀕臨死亡才顯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選擇,也會譜一曲美麗的生命之歌。
生命不一定瀕臨死亡才顯示深刻,用心去選擇,也會譜一曲美麗的生命之歌。
文章選用王昭君作為主角,避免了深奧晦澀之嫌,易於人們接受。尤其是在文中巧妙運用了飛蛾撲火的暗喻,飛蛾在飄轉的火焰中掙紮,終於衝出火海,這難道不是在暗示昭君其實也應該跳離“生活的火海”嗎?
生命,生命
這不知是一天裏的第幾次了,我從昏昏沉沉的睡夢中醒來,張開眼睛,屋內已經一片漆黑,街道上沒有人聲,也沒有車聲。隻聽見桌上的鬧鍾,像每一次醒來時一樣,清晰而漠然地走動著。
那麼,我是醒了。每一次的清醒,記憶就逼著我,像在奔流錯亂的河麵前一般,又一次地讓我走入那個看過的故事。
我閉上了眼睛,仿佛有兩隻狼向我走來……
兩隻一起生活了九年的狼。九年來,他們相依為命。但是,事與願違,有一天,他掉進了人們設下的陷阱——一口井裏。她想盡一切辦法來救他,她不斷地給他提供食物。當她終於想出救他的辦法時,有兩個年輕人發現了他們。對,就是人,人設下了陷阱,僅僅隻為了他們身上的一層皮毛。
“走,你快走,別管我!”他嗥叫著。他的嗥叫是報警,他在警告她,要她別靠近他,要她返回森林,遠遠地離開他……她聽到了嗥叫,她不走,她知道他出事了,因為她聞到了血腥味兒。
兩個青年永遠也無法明白,那兩隻狼嗥叫著,一唱一和,隻有聲音,怎麼就見不到影子?但是他們的疑惑沒有延續多久,她就出現了。她還是來看他了。
當青年看到她時,不禁被她的美驚呆了,她的皮毛是一種冷凝氣質的銀灰色,安靜的,不動聲色的。兩個青年先是愣著,後來其中一個醒悟過來,舉起了槍……
——槍聲很沉悶,子彈鑽進了雪地裏,濺起一片細碎的雪粉。平時笨拙的她竟輕而易舉地逃過了子彈。因為她知道,他還在等她。
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裏,她一直與青年周旋著。他一直在井裏嗥叫著。他沒有一刻停止過這樣的嗥叫,他的嗓子一定撕裂了,以至於他的嗥叫後來斷斷續續,無法延續成聲。
但是,在第三天的早上,他們的嗥叫聲突然消失了。他死了,是撞死的,他頭顱粉碎,腦漿四濺……她站在不遠處,皮毛傷痕累累,滿是血痂。她精疲力竭,身心俱毀的樣子,仿佛是森林中的幽靈。她隻是輕輕地歎了一口氣,朝井台這邊奔來。
兩隻狼,他們一直試圖重返森林。他們差一點就成功了。其實他們一直是共同的,他死去了,另一個就不會再出現了,他的死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為生而死,為死而生。生命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那麼辛酸那麼苦痛那麼快樂,隻要還能把握住它,到死也不放棄,到死也不甘心!
我突然明白了什麼,是什麼呢?
不得不佩服作者對生活、生命深刻的思辨能力。寓哲理於故事之中,這是一種高明的寫作技巧,更是一種能力。文中不少句子表現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如“她的皮毛是一種冷凝氣質的銀灰色,安靜的,不動聲色的”,冷靜、內斂,極為老練,已頗具大家風範。
打開青春的天窗
打開青春的天窗,一切都變得多思,一切都變得神秘,一切都變得美麗。
青春的腳步就像不經意間撕去的日曆,偶然翻閱往事,留下一紙淡淡的痕跡。打開青春的天窗,意味著不再為落紅憔悴、花謝傷情,不再歎流水東去、太陽西沉,不再羨誇父逐日、嫦娥奔月,不再迷戀於席絹、瓊瑤千篇一律淒美純情的愛情陷阱,不再佩服金庸逍遙浪子走馬迷陣的刀光劍影,不再沉醉於古龍風流女俠撲朔迷離的神奇傳說……
打開青春的天窗,空閑時分,品幽幽綠茗,攜朗朗清風,我喜歡獨自走進郝思嘉的生活世界,去聆聽這位“亂世佳人”意亂情迷的內心獨白;我喜歡與海明威筆下的老人一起出海捕魚,去欣賞人魚相搏魚擊海水的瞬間精彩;我喜歡隨卡特琳·溫索爾(《琥珀》的作者)去體味17世紀倫敦那個爾虞我詐人欲橫流的醜惡社會……閱讀生活,享受生命,珍惜情感,我會陶醉於冰心那盞小橘燈籠罩下的愛的靈光裏,我會感動於聞一多怒對反對派拍案而起的義憤,我會激動於魯迅發自心靈“救救孩子”的呐喊……
氣質,在感動中蘊藏;情感,在激動中醞釀;理智,在陶醉中升華。
打開青春的天窗,為前行的風景定格,用執著的信念、年輕的激情、青春的力量去叩開理想的宮殿;打開青春的天窗,給未來一個承諾,用真誠的心靈、感激的微笑、關注的目光去珍惜生命的陽光。
打開青春的天窗,窗外,是另一種風景……
本文以精美的語言為載體,以一些作家的著名作品為依仗,形成了對青春的別樣解釋,讓我們明白了青春是需要信念、激情、力量、真誠、感激、關注的,這樣我們對於青春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層,而文章中流露出來的青春氣息更讓我們久久回味。
青春沒有規則
半年前,我以“文慧”為筆名在一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青春規則”的小文,沒想到很快就收到了一些同齡人的來信。因為學習挺緊張,我便選擇了離我校隻有10公裏卻不同市的李堡中學的一位名為“江海”的兄弟作為筆友。
他在信中說在緊張的學習之餘,想和一個叫文慧的女孩聊聊天。我笑了,我可也是個大男生啊!不過還是欣然答應,於是討教了幾位女同胞以女孩的口氣寫了封回信。我的目的連自己也說不清楚,這便是我們戲劇性的開始。
我因對他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而每次寫信給他時都覺得愧疚與不安,為了把這個剛開始的故事演得天衣無縫,我讀了好些女孩子寫的文章,力圖模仿。漸漸地每當讀到給他的信時,我甚至覺得:哎喲,杭輝先生,你是不是陰盛陽衰了。
江海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他的信寫得很棒,令我折服。可以說他的筆調屬於豪放派,但又不失詼諧幽默。他說我的字和筆觸不像一般女孩子的婉約,少了些女孩的陰柔而多了點男孩的陽剛之氣。我告訴他(撒謊)我曾參加過鋼筆書法函授學習還有世人都稱我假小子等等。
我們先談到了對文學的興趣,而沒有去說“我愛好文學”,也談到了對周圍的一些社會現象乃至國家大事的看法,還談到了理想、人生的高度。一大堆離我們好像很遙遠的東西都被拽到身邊。我們也很樂意這種交談方式。對於他的一些獨辟蹊徑的見解和觀點,我甚是佩服。比如對“愛情”這個字眼,他說:“青果總是酸的,最好別去嚐它。”
我們無規則地用青春交談著——青春是一種心境。他說,青春中不免有許多迷惑、怯懦和失敗,但我們更擁有了深沉、勇氣和成功,多了一份理智和成熟。我們一致認為,青春的價值就在於是否能孕育一個豐碩的秋天。
他是李中“綠島”文學社《綠島報》的主編,我是我校“三月”文學社的小記者。他說“三月”與“綠島”本來不就很近麼,我說“編輯”與“記者”的關係更證明了這一點。
江海在信上告訴我,他很同情阿富汗、波黑、盧旺達等地遭受戰爭災難的當地人民,更同情當地被炮火摧殘的兒童,可惜他不能為同情做出點什麼。我告訴他,我這個女孩子卻很關心我國足球為什麼老踢不出國門,心裏也和球迷們一樣著急呀!我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希望工程。江海告訴我一年來他的所有稿費和獎學金都捐給了貧困地區的小弟弟小妹妹們,提高中國人的素質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事……
我很慚愧,江海太優秀太出色了,這一切都已證明。我不能再瞞著他,這樣心裏很難受。
我寫了封信告訴他我想和他見麵,如果願意,下下個星期日上午10點,在李堡學生書店。沒想到很快就有了答複,他很樂意且告訴我聯絡信號是我的那篇《青春規則》。我真不敢想像見麵時我的窘態。欺騙了他這麼久,他會原諒我嗎?
帶著這個矛盾我準時走進了學生書店。大概由於是星期天,書店裏幾乎沒人買書,隻有一個留著男孩發式,卻透出女孩子特有氣質的女孩站在書櫃前正讀著什麼。
也許江海有什麼事沒來,於是我也走到書櫃前想揀幾本書。突然,我瞥見了她麵前的“青春規則”四個太熟悉的漢字,我疑惑起來,心中一陣猛跳,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幻覺,這時她抬起頭來,四目相撞。
“你是江海?”
“你是文慧?!”
接著是一陣帶著疑問的沉默,隨後我們的笑聲撞擊了書店的四壁。剛才我們的目光中流露了多少默契與狡黠啊!同時我又從她的目光中讀到了從未有過的東西。此時,無須詮釋什麼。
我們並肩走在這座古鎮中通往李中校園的青石板路上,陽光正燦爛,我們一起向前走去。
“噯,文慧,我真想再讀一遍《青春規則》。”她望著我。
我笑了:“青春,沒有規則!”
本文敘寫的是,兩個青春氣息十足的少年用特有的交往方式交往,但又不約而同掩飾身份的一個青春故事。文章營造了一種意境,而且相當成功,讓人輕鬆閱讀的同時,也享受了一份美麗的心情。其實青春的故事,自有其美麗的意境,大膽地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你的青春故事,讓我們一起來體味其中不一般的味道。
青春歲月
當歲月的風撼動生命的樹枝,日子如秋葉片片飄落,鋪滿一地,歡欣抑或悲哀都被踩在腳下,凝成永恒,青春曆程在歲月的風中搖曳成一串風鈴。驀然回首,幾多美好,幾多苦澀,都已成記憶中的風景。
漫步校園,那份愜意,那份灑脫,令人心醉。因時光流逝而痛苦時,為取得成績而歡呼時,除了曾經還是曾經。取出成績冊,一頁,一頁,紛紛揚揚,如同深秋的落葉,在腳下積累了厚厚的一層。
拾起一片,是曾經的輝煌。拾起一片,是曾經的痛苦。但有哪一片能清楚地說明現在的擁有?
是的,成功令人興奮,也令人難忘,迷戀昨日的成績,猶如把塵封的勳章掛在胸前,那不是灑脫,那不是榮耀,更不是驕傲,那是無形的繩索。
拾起一片是往日的惆悵,拾起一片是奮起的高歌。但有哪一片能經得起高枝酷烈的風霜?
徜徉在校園的走廊上,望著一張張陌生而又微笑的麵孔,心裏泛起一陣陣愉悅。哦,校園的花又開了,一朵朵爭芳鬥豔,紅似火,白如玉。走過花壇,香氣令人陶醉,來到白玉蘭樹下,翻開一本帶有芳香的詩集,拾起一片青葉夾在書中,方發現自己又虛度了一個春秋。
於是,我去尋夢。推開一扇虛掩的門,窗下的憂傷一瀉千裏,沒有收獲的執著,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在青春心靈上默默祝福,為自己,但不全為自己。打起行李,為最初的諾言守一份沃土,淚水在雙眸邊緣散步。
曾經是美好的,然而決不可背負太多太重,否則必然舉步維艱,切莫讓曾經擋住遠眺的雙眼。該裝的裝入行囊,該棄的棄在路旁,輕鬆灑脫,再上征途。
青春歲月,花樣年華,是人生中美好的一段,有愜意,有輝煌,也有苦澀和悵惘。
作者似一個智者,用舒緩輕鬆的文筆,寫下一串串妙語,如“迷戀昨日的成績,猶如把塵封的勳章掛在胸前,那不是灑脫,那不是榮耀,更不是驕傲,那是無形的繩索”等等。這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語句,實際上是作者長期對人生感悟的思想沉澱,不但新穎深刻,也反映了作者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雅典娜的指點
靜靜的夜,靜靜的天,靜靜的月。我靜靜地躺在床上,思索著老師的問題:“機會是什麼?”但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一個聲音在頭頂盤旋起來,這是一種超脫塵世的聲音:“機會是什麼?”
我愣住了:“你,你是誰?”
一束光柔和地直射在地上,眼前似乎出現一座水晶宮殿,一位美麗女神盈盈走出。她靈巧地提起銀白色的長裙擺,玲瓏剔透的水晶冠在黑夜中閃閃發光。隻見她輕輕地一點手中的魔棒:“我是智慧女神雅典娜,讓我來告訴你機會是什麼。”
說著,我眼前升騰起一陣霧氣,聚成一片似有似無的屏幕……
第一幕
背景:海風掀打著海水,甩起一陣陣雪浪花。海岸上,兩個年輕人。
“這樣的風,也許是暴風雨來臨的預兆。”
“不,這是東風,恰好送我去克裏特島。”
“不可輕舉妄動。假如半路被暴風雨打翻了船,貨物不就全完了嗎?”
“不會的。我看這風不會引起大風暴。隻要貨物到了克裏特島,我就可以賺上一大筆。”
結果,一個青年果斷地裝貨上船,安全抵達了克裏特島;另一青年卻仍在岸邊徘徊,一事無成。
雅典娜女神問:“去克裏特島的青年為什麼會成功?”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他抓住了機會唄。”
“這個機會是什麼?”“有驚無險的東風。”
第二幕
背景:一大學科技館裏,一位剛剛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教授。
“老師,要是沒有您當年對我的培養,我怎麼會取得這樣的成績呢?”
“不,主要是你的勤奮學習,自己造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