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我……
……
高三畢業
媽媽:兒子,你現在可以玩了。
兒子:玩?玩是什麼?噢,想起來了,是不是做功課,我正在玩呢!
今天,樂死了我們
班裏這幾天特不平靜,小道消息、秘密滿天飛——“春遊在星期六舉行。”“哪天天氣晴朗,哪天便去春遊。”嘴上掛的是春遊,心裏想的是春遊,甚至空氣裏飄蕩的也是春遊的信息。
終於盼到了,春遊就在今天舉行。我們如放飛的小鳥飛進大自然,開始了一天全新的生活。
野炊,笑疼了我們的肚子。
嫋嫋炊煙升起來了,炊煙和著歡歌笑語,還有飯菜的香味。班主任張老師端坐在“餐桌”旁,她今天可是我們廚師大賽的評委。你看她頭戴一頂白紙做的“工作帽”,手拿一雙樹枝做的“筷子”,時不時用挑剔的眼光瞧瞧這個,望望那個,嘿,還蠻權威呢!
經過一番努力,我們將各自最拿手的菜端到了評委麵前。“這菜可是根據我家祖傳秘方烹製的喲,請您嚐嚐。”“我知道您的口味,這菜專為您燒的!”我們大獻殷勤,隻想請評委給一個高分。
張老師這盤聞聞,那盤嚐嚐,煞有介事地說:“這些菜嘛,誰的最有水平?讓我一一道來!”她用“筷子”敲一敲盤子,有板有眼地說:“黃偉啊黃偉,你也太吝嗇了!”這一句話說得黃偉摸不著頭腦,他用疑惑的目光望著評委。“你家缺鹽呀!”張老師忽然大喊一聲。一聽這話,我明白了。哈哈,黃偉的拿手菜可砸了。我得意洋洋,忍不住大笑起來。可就在這時,評委卻威嚴地看了我一眼,用“筷子”敲敲我的頭:“嚐嚐你做的菜,你家開鹽鋪呀!”大家一嚐,不由得伸長舌頭哈哈大笑,笑得眼淚也流出來了,幾個調皮鬼竟在地上打起了滾兒。這一鬧,權威的評委也不“權威”了,忍不住和我們捧腹大笑起來。
拔河,樂昏了我們的頭。
勝券在握,三局兩勝的拔河賽,我組已贏兩局。我們的組長張小軍開始“大放厥詞”了:“別看我組有兩個書呆子,可‘輸’的二次方,是負負得正嘛,哈哈哈哈……”
裁判拿起了哨子,準備宣布比賽結果。我們組隊員舉起雙手,要在哨聲鳴響的那一刻一齊來聲“耶”。可就在這時,張小軍衝出隊伍到裁判跟前說:“我看對方不服輸,再來一局定輸贏怎麼樣?”不好!這張小軍要節外生枝了。張老師微笑地看看我們,又瞧瞧對方,然後問對方:“你們敢嗎?”一陣沉默。張小軍洋洋得意地看看對方,看看裁判,忽然眼珠兒一轉。張老師忍不住咯咯大笑起來,說道:“好啊!好啊!再來一局定輸贏!”
張小軍啊張小軍,你的海口也誇得太大了。我們瞪了一眼張小軍,都想收回剛才的話,可對方已做好比賽準備。箭在弦上!上!全體隊員手挽手齊聲來了一個“嗨!”,走進賽場。
這場比賽可吸引了不少觀眾,不光我們班的同學,別班的老師、同學也來了。他們全站在我們這邊,為我們加油助威。可比賽結果是:張小軍被拔了一個“狗啃泥”,我來了一個“倒栽蔥”。老師、同學全圍著我們大笑不止,笑得我直抓頭,張小軍臉龐紅得像關公。太陽下山時,張老師清清嗓子,說:“玩也玩夠了,樂也樂完了。回家好好學習,準備中考!”嘎嘣嘎嘣幾句話說得同學們開懷大笑。
讀完這篇文章,不由得發出感慨:快樂就是這樣簡單!
作者用非常活潑的語言,記敘了一次快樂的春遊,春遊的場麵被作者寫得非常熱鬧、有趣、好玩。文章中到處都是笑聲,到處都是歡樂。“野炊,笑疼了我們的肚子”、“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笑得我直抓頭”,這樣的句子,你可以找出不少吧!
最開心的一回
寬闊的馬路向兩邊延伸,隻見路口一處下水道的蓋兒敞開著,黑色的圓洞溢出一股難聞的氣味,往來的行人都敬而遠之,有兩個孩子卻繞著洞口轉來轉去。
“一定很深,你看裏麵多黑呀!”小男孩說。
“媽媽告訴我了,有這麼深,這麼深。”那個胖乎乎的小女孩一個勁地踮著腳尖,突然發現了目標,指著路旁的一棵小樹,“有這麼高。”
疑問解決了。可那小男孩問題也多了:“人掉下去會淹死嗎?”“會的。”小女孩答道。“那咱們把它蓋上,好嗎?”“好,可是挺沉的。”小女孩有些膽怯了。“別怕,我是男子漢。”小男孩拍了拍胸脯,一副很有力的樣子。
兩個小孩子忙活著,行人隻是投去一束驚異的目光,但誰也沒有停住腳。他們的工作就一直進行著。
“別,隻差一點兒了,我也快沒力氣了。”小男孩的話說得很勉強,雙手卻一刻不停地使勁推著水泥蓋。
小女孩站起休息了一會兒,又伸出了手。
一寸,一寸,又一寸,蓋好了,兩個小孩子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笑容。先前的行人早已走過,後來的過客也不知道內情,人們不再對下水道口敬而遠之,卻對兩個小孩子沾滿泥的髒手避得遠遠的。
小男孩又開始思索:“媽媽告訴我,做這樣的事是好事,我是第一次做好事。”
“我也是。幼兒園的阿姨說,做好事的是好孩子。”小女孩也很高興。
“今天過得真快樂。”小男孩脆亮的聲音響起。
小女孩甜甜地應和著:“今天最開心!”
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清新,看似簡單、樸實,但很多地方卻富含哲理,能引起讀者的思考。文中的小女孩與小男孩的對話,比較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很有生活氣息。文章的細節描寫不錯,主要體現在對兩個小孩的動作、神態等的描寫上,如“一寸,一寸,又一寸,蓋好了,兩個小孩子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笑容”,既寫出了兩個小孩子推水泥蓋的艱難,也突出了兩個小孩子勞動後的快樂。
苦惱的愛
父母的愛,如洪水般湧向我們——毫不保留,像海水般圍繞我們——博大寬容,似溫泉般沐浴我們——溫馨體貼。
但有時,這偉大高尚的愛,也會變形,讓我們做兒女的無法理解,無法接受。
因為愛有時會過量,如溺愛,就像糖,一碗清清純純的水加多了糖就不再是甜的了。現實生活中,糖水過量,泡出的嬌子嬌女,實在不勝枚舉。而他們也往往沒有了自立自主的能力,承受不了學習、生活的壓力。
生活中,父母對子女愛的變形,司空見慣;學習中,老師對學生愛的變形,屢見不鮮。
學習中,我們有時就像飛累了的海燕,總想在廣闊的海麵上找塊礁石或是小島,來休息一下。可那愛在時刻督促著我們,在你的心裏,在你的腦海裏,控製著你所有的中樞神經,隨時在提醒著你:不能停止,隻許前進。即使你對所做的事厭惡之極,但仍要努力去做,為自己,也為那愛。你的父母是否常在你耳旁這樣歎道:“瞧!人家的小孩,年紀這麼小,就這樣有才能。”“那些考上大學的人多光彩,一輩子都不愁了!”隨後又補上一句:“你可要好好學。俺就是砸鍋賣鐵,也供你上大學。”你的老師是否不厭其煩地常對你說:“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的最大任務就是學習。”“學習是你的生命。”“不學習,就不能生活。”“學習好,就能生活好。”……你不解,難道隻有學習好,才能生活好?你不敢問,心中升起一種莫名的苦惱;身上如同背了一個包袱,裏麵包裹著濃濃的愛與期望,不斷在加重。
每天埋在枯燥的作業、測驗中,即使成績並不突出,盡管對此百般厭煩,但仍不敢言說厭倦。因為愛在向我們付出,愛在呼喚我們,期望一次又一次給我們動力和壓力。假如我們停止、放棄,那愛定會流淚。
有時,愛朝我們發脾氣,我們也不敢稍加抵抗,因為怕把愛擊碎。唉!愛帶來的煩惱,像一團發了黴的霧氣,在心靈上空飄來飄去。
我們不停地順著愛指定的方向,連滾帶爬地走去,即使累了,也不能不顧愛的呼叫,稍微休息一下!
唉,愛什麼時候變得讓我們這樣苦惱?
不可否認,老師和父母是愛我們的,但如果這種愛讓人覺得沉重、苦惱,那這還叫愛嗎?作者用流暢的語言向讀者傾訴了他的心聲:過量的愛、束縛的愛,隻會害了我們,愛需要減減壓。作者通過列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並使用第二人稱,展現了愛有時帶來的苦惱,讓人讀來感覺熟悉、真切,引發同感。
煩惱
這次數學考試,我得了個100分,正有一些得意,這時一小群同學擁到了我麵前。其中一位搶先說道:“張煜君,該請客了吧?”
“請客?為什麼?”我有些糊塗了。“別裝傻了吧!誰不知道你這一次的數學考試得了個100分?”
原來就是為了這個。我知道,這僅僅是一個借口而已,看來,好事要變成壞事了。
“算了吧!考個100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況且又不隻是我一個。”我急忙辯道,並且下意識地按了按我口袋裏的那五元錢。這錢可是我省吃儉用節省下來要買《電腦愛好者》的。
單槍匹馬,寡不敵眾。看來今天他們不敲我一筆,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他們中的好幾位都請過客。大家都這樣,我也隻好“入鄉隨俗”。況且,那“小氣鬼”的頭銜,我可真是擔當不起的啊!
無奈,隻得木然地隨著他們去小賣部。一路上,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的家庭。我們家的經濟水平本來就不算高,還要供我讀書。現在我總是覺得對不起他們,心中充滿了內疚,可我又有什麼辦法呢?一幫同學在一起,總是要變著花樣兒請客。今天你請我,明天我請你。即使心裏有一百個不願意,也隻能打腫臉充胖子。一次出手,少則幾元,多則上十元,甚至幾十元,還美其名曰“交際費”。
終於,小賣部到了。冷飲攤的老頭見生意來了,滿臉堆笑:“要什麼?雪糕、汽水、冰淇淋……什麼都有。”他一邊說,一邊麻利地掀開了冰櫃蓋子。那些同學一擁而上,每人各拿了一盒冰淇淋。
“一、二、三……九,共四元五角錢。”那老板很快報出了價。好險,再多幾個人,我可就下不了台了。我給了錢,看著那一張五元錢變成了一張五角的,我心裏真不是滋味。我真想說:“不!”但一張無形的網卻緊緊束縛著我。當我真正地掙脫這張網的時候,卻又覺得那麼孤單。怎麼辦?怎麼辦?
都說現在的學生條件優越,無憂無慮,可作者卻有著這樣的煩惱:同學之間頻繁的請客,他雖然反感卻又無力擺脫。的確,作為學生,在不能自力更生的情況下,就莫名地卷入了“交際網”,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作者反對這一現象是正確的,但是他又擔心不隨眾會被同學冷落,所以他通過對一次請客的敘述,訴說了他的矛盾。了解了作者的想法,你能不能為他出個主意呢?
梯子的裂縫
夜裏。
我已經爬得很高了。但這架長長的梯子上,卻有一根橫木上出現了深深的裂縫。
怎麼辦?
“爬上來吧!前麵那段路程,不也是靠你克服困難才走過的嗎?”深夜中,梯子盡頭的那顆星星用閃爍的光芒說。就是它,鼓動我攀上這架梯子,我就是為了追求這顆星星而努力到現在。
聽了它的話,我頓時信心倍增,又向上攀了一步……
“喀嚓”,梯子發出一聲清脆的、清晰的斷裂聲——梯子又因為我而增大了彎折的角度……一陣死一般的沉寂,隻聽見冷風嗖嗖吹過耳邊。我剛才還鬥誌滿滿的心頓時涼了半截。這恐怖的斷裂聲,仿佛瞪著一雙猙獰的眼睛,凶惡地說:“再敢往上爬一步,小心會從這兒落到讓你再也睜不開眼睛的地方!”
我被它震住了。怎麼辦?
還是下去吧!人的生命隻有一次,而理想的星星縱然追求到了,又能比平凡的生活好多少呢?算了,還是下去吧……
懦弱戰勝了我的進取之心。就這樣想著,我退了回去。
“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當我的腳再次碰到寬廣但卻平庸的地麵時,仍不忘用自言的讚美來掩飾內心的空虛。
我漠無表情地回到了自己平淡的生活。
多少天後,又一個人發現了這架梯子,他同我一樣,決心登上去。
“白費心機!”我並沒有這樣說,隻是在一旁輕蔑地、靜靜地看著他吃力的樣子。相信很快他便會在裂縫麵前退縮的。
許久,他爬到了那裏,停住了。
我隨之緊張地瞪大了眼睛。
他似乎在思索,停頓了很久……突然,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毅然地登了上去!
但,梯子並未像我想像的那樣倒下,他居然登上了梯子的頂端!
那顆星星突然發出奇亮的光芒。它用洪亮的聲音說:“成功了!年輕人,雖然,在裂縫麵前,你的確考慮到了最差的結果,但你還是成功了!要知道,在選擇幸福與挫折時,往往挫折能帶給你更多的回報!”
那個人成功了,但在他自豪地仰起頭顱時,有另一個人羞愧地低下了頭……
文章用精練幹脆的語言,從不同的側麵、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描述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加上一些頗具哲理的句子,這一看似陳舊的文章立時顯得新穎而且富有情趣。作者的構思是巧妙的,能在如此平淡的內容中找到很好的立意點,將自己全部的情感傾注於“梯子的裂縫”中,給讀者以回味和思考。
在挫折麵前
每個人的大腦都猶如一片碧綠的海洋,上麵會有無數的帆船,小船上都會存集著痛苦與喜悅的經曆。而我的腦海中,則有一條最藍最藍的小船,它將永遠載著我的失敗在海上漂蕩……
這不由得又使我回到了從前——剛上初一那陣兒,一個永遠刻在我心中的故事。
記得我第一步踏進中學大門時,覺得一切都是那樣地新鮮,那時的我,還是一個天真的小姑娘,帶著無數的夢想來到初一(6)班,老師把我封為英語課代表,我覺得一切都是那樣如意。可是,好景不常,初一上半學期英語考試,一個破天荒的成績擺在我的麵前:75分。霎時間,班上同學的冷言冷語都散播開來。瞧!咱們班優秀的英語課代表考了這麼“高”的一個成績……這些話像一根根針毫不留情地紮著我的心,我想哭,但是卻流不出一滴眼淚,我茫然地混過了一天。
到了晚上,我隨意地翻了幾本小人書,殊不知書上的故事情節卻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從這幾本書上我了解到:著名的詩人拜倫在發表第一篇作品後,遭人惡意嘲諷,然而他的回答是“努力寫好作品”;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經過多年數千次的實驗才發明了電燈。這本書給了我莫大的鼓舞,使我認識到:一次失敗算得了什麼,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從這以後,我每次做題時,都認真歸納,熟練記憶。也許真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吧,在第二次考試時,我的英語考了95分。有人問我是怎麼學的,我告訴他這20分是20滴汗水加起來的。
現在,我的英語學習成績始終在班上名列前茅,回頭遙望我走過的路,我可以驕傲地說,在失敗麵前我是個強者。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成功=X+Y+Z;X代表勤奮,Y代表努力,Z代表少說空話。這也許就是最好的回答。
人的一生不遭遇挫折是不可能的,挫折可能會讓你一蹶不振,也可能會鍛造你堅毅的個性,這取決於你的態度。像作者這樣,失敗之後能繼續振作,努力努力再努力,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驕人的成績,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隻有一如既往地努力拚搏,才能獲取成功。作者從自己的親身經曆中引申出這樣的結論,自然真實可信。
失敗讓我懂得了成功的公式
“王飛燕,第46名……”聽到這個名次,我呆呆地坐在那兒。會不會是老師念錯了?我心存僥幸。當我用顫抖的手拿著卷子並看著一個個紅“×”時,不爭氣的眼淚轉了好久,終於落下了。在一片朦朧中,我似乎看到了以前的我。
上小學時,老師、家長、同學,都說我是班裏最聰明的學生。當別人還在埋頭苦讀時,我卻早已把作業做完看電視去了,結果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小學畢業時,在羨慕的目光中,我踏進了這所省重點中學——鄭州外國語學校。這時,我的腳下像是裝上彈簧,走路都是蹦蹦跳跳“舞”著走。緊張的學習,在我的興奮中開始了,我還天真得像一位小學生,以為隻要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做作業就可以了,以為憑著我的聰明,不會出大錯。離期中考還有一個星期時,我才懶懶地複習功課。說是複習,其實就是在想起來時,漫不經心地瞟上幾眼,然後就又玩起來了。卷子發下來時,我也沒有認真審題,拿起就做,交卷前也沒有認真檢查,回家後還得意地向父母三言兩語說了題多麼簡單,然後又蒙頭大睡,直到下次考前兩個小時才起來複習。考完了,又輕輕鬆鬆地玩了三天……
一片歡呼聲把我拉回了現實。“哦,可以玩一陣了……”大家呼喊著。我卻默默地坐在那兒,腦子裏一片空白。慢慢地,這片空白紛亂起來,以往生活中我自恃聰明的一幕一幕,像放電影一樣在我腦海裏浮現。漸漸地,媽媽平時給我講的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在我的心中似乎有新的意義。突然,我原本混亂的思路似乎清晰了。我腦海裏出現了這樣一個公式:聰明+勤奮=成功。說實話,我為我這個“聰明”的發現激動得淚流滿麵。我腦海裏的想法像旋風一樣旋轉。我想,我應該珍惜這次失敗,從頭開始,振奮起來,讓以前的成功與聰明都成為零,而這次失敗,就當作是新的起點吧。
我慶幸失敗使我懂得了成功的公式:聰明+勤奮=成功。這個公式我今後肯定還會修改,但我堅信,每修改一次,我都會更聰明一些,勤奮一點,成功一次。
一個聰明的人應該知道在失敗的麵前最重要的是反省和總結,而不是灰心氣餒。
文章通過記敘“我”在一次考試中的失敗,回憶了“我”兒時的聰明以及學習成績的突出,於是在升入中學後仍像過去一樣不把學習放在心上,以致有了眼前的品味失敗的滋味。令人可喜的是“我”並沒有因此消沉,而是很快地調整好情緒,認識到自己失敗的原因,讓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心理活動描寫細膩生動、真實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