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惑

水,水是什麼?最溫柔的是你,最冷酷的是你;最平靜的是你,最不安的是你;最珍貴的是你,最普通的是你;最狹窄的是你,最寬闊的是你。

我迷惑了。

水兒,每次觸到你,你總會好好陪著我。你還記得我和睿兒生氣後來找你嗎?雖然我不停地把石頭向你扔去,可你卻默默地承受著我的任性。悲傷時,你的陪伴使我不再獨自一人品嚐痛苦。謝謝,我最溫柔的朋友。

每年的夏季,我總會從電視上得到你的消息,你總是無情地衝毀人們的家園,淹沒人們的農作物,使他們無家可歸。那時,你知道我的心情嗎?我會不停地問自己:這就是我那最溫柔的朋友嗎?

我迷惑了。

我喜歡一個人坐在海邊靜靜地看著你,雖然你永遠都隻穿著那條深藍色的長舞裙,但我覺得那最適合你,自然而又美麗;望著你時,你總是那樣恬靜,像位大姐姐,那時,真的很想依偎在你的懷裏,說著我們的悄悄話。

有時覺得你像位不安的少女,熱情、奔放、快樂。你還記得最難忘的那一刻嗎?你吞沒了那著名的泰坦尼克號。即使最完美、最催人淚下的愛情也沒能阻止你吞沒它。唉,你的心事總讓人琢磨不透。

我迷惑了。

溫柔,冷酷;平靜,不安;珍貴,普通;狹窄,寬闊?!這是你嗎?不過,我依然相信,你是我們不能缺少的最珍貴的朋友!

文章語言的特色很明顯。開篇一個簡單的問句“水,水是什麼?”就勾起了讀者的無盡懷想。緊接著一段整齊的排比“最溫柔的是你……最寬闊的是你”,具有相當的概括力,說明了作者迷惑的原因。本文的每一句都經過作者的仔細推敲,值得細細品味。而文章結尾既照應了開頭,總結了全文,也成為了本文的點睛之筆。

水之詠

人們常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似乎水總是那麼冷酷。水固然知道,美麗的落花依偎在一潭寧靜的清水上,是一幅多麼富有詩意的畫麵,但是,它依舊一刻不息地奔向前方,投向大海。它說:“隻有到了那裏,才能得到永恒。”正因為它懂得奮鬥的意義,所以水一直向前不止,去彙成大海,聚成汪洋。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雖然一生都在走下坡路,卻最能承受命運的落差。生活本不是快樂的宴席,而是曲折、苦難的經曆。當你抱怨命運的不公平時,不妨想一想丁冬的流水,這時你將會怨氣消散,心靜如水,再接再厲,迎接挑戰。

水,寧願化作瀑布來一番淩空而下的壯舉,也不願碌碌一生。它不肯在安逸中生存,無論腳下的路多麼坎坷,從不倒流,隻因為它的心中有著遠大的理想。這時挫折就像宏大的交響樂中的一支小小的插曲,算得了什麼呢?無怨無悔,正是水的性格。

水,盛在什麼器皿裏就是什麼形狀,外表很柔弱,但內裏卻具備頑強的毅力。天長日久,滴水終能穿石。水滋潤山川,灌溉農田,為創造綠色的生命貢獻自己。一滴水珠很小,千萬個它,就是一條孕育新生命的滾滾江河。人,不正是生活中的一滴水珠嗎?每個人都應去給予、奉獻。盡管一個人的手臂纖細,但億萬人團結的力量,足以托起嶄新的太陽!

像“水,盛在什麼器皿裏就是什麼形狀,外表很柔弱,但內裏卻具備頑強的毅力。天長日久,水滴終能穿石”“一滴水珠很小,千萬個它,就是一條孕育新生命的滾滾江河。人,不正是生活中的一滴水珠嗎?每個人都應去給予、奉獻。盡管一個人的手臂纖細,但億萬人團結的力量,足以托起嶄新的太陽”這樣的表達,文字內斂,思想頗具一番禪味,令人咀嚼。

水祭

路上行人欲斷魂

毒辣辣的太陽,灰蒙蒙的天空。沒有一棵樹,沒有一滴水,小河幹涸,井水枯竭,路人步履蹣跚地走在垃圾遍地的大路上。

“各位父老鄉親,誰喝真正的水?這是從我國目前惟一沒有被汙染的子母湖裏引來的水,一杯1000元,先買先喝,不買不喝。”路口竟然開起了拍賣會。

“給我十杯水。”一大款遞過萬元支票。

“來一桶!”

“給你手機,來一杯解解渴吧!”

“我是縣委的,祭掃活動由我主持,現金交易,他媽的!”縱有萬貫家財,還不現在渴死?許多人在咒罵,在歎息。

有什麼辦法呢?縱使有錢,也喝不上水了。

借問酒家何處有

人們無力地往前走著。劍南春呢?孔府宴呢?沒有水還得有酒嘛!

酒?!糧食精!工業酒精!

酒?!無水兌!無人操兌!

醉酒的劉伶呢?狂飲的李白呢?對月小酌的東坡大師呢?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杏花村,一個古老的村莊,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地方。

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在牧童的帶領下,來到一片杏林,遠處有杜湖、東南湖,這裏山清水秀,綠樹成蔭,杏林如昨,依然茂密。鳥兒自由飛翔,馬兒、羊兒在自由吃草。田野裏聯合收割機在來回奔波,三三兩兩的人們在路旁休憩……

在人們吃飽喝足之後,杏花村老村長意味深長地說:“這水是什麼?是你們的尿水,是你們傾倒的汙水,看,那就是汙水治理站!如果再不珍惜的話,最後一滴水將是你們的眼淚!”

清明時節雨紛紛

又是一年清明節。大禹啊,你“三過家門而不入”,還不是為治理水患?翻開五千年中國文明史,水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同時演繹出多少喜怒悲歡……李冰修築都江堰,鄭國修築鄭國渠,江南秀水養育美西施,西湖水令蘇軾詩興大發,清明雨令杜牧留下千古絕句,蔣介石炸花園口令多少百姓飽受水患,“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讓毛澤東抒發戰鬥豪情,三江水患激發了一曲抗洪壯歌……可愛而又可恨的水啊,你又在哪裏?北方下起了沙塵雨,南方下起了酸雨,而中原地帶的人們擠出淚水,血與淚凝成人工雨,點點滴滴,灑向大地……

“最後一滴水將是眼淚!”誰說的?怎麼那麼熟悉?莫斯科人不相信眼淚,但我堅信中國人將相信眼淚。

附記:當我們進入考場時,一杯礦泉水一元錢,給考生送礦泉水時,一杯要貳元伍角。

文章通篇圍繞“水”這個話題,以杜牧的絕句《清明》中的詩句為框架和線索,寫出了四個概括性畫麵,第二、第四個畫麵寫得尤為生動、傳神。文章對水的過去、現在、未來的想像和虛構增強了文學性和傳奇色彩,特別是“拍賣會”、“杏花村”更富有創意,引發人們對珍惜水資源、改造水資源的思索。

像水一樣生活

不知為什麼,一直都很喜歡水。這種奇妙的液體是生命的源頭,它給了地球上的萬物太多的恩惠——不僅是物質上,還有精神上的。我想,從水中其實可以悟出一些道理,這些道理能夠幫助我們學會生活,了解人生。

真水無香。

四個清靜純潔的字,四個鏗然有聲的字。

這使我又想起一句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然而這十個字描寫的僅僅是人的外貌,“真水無香”則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真正的水沒有香味,因為它是純真的,沒有任何其他的附加物。香水是比不上真水的。縱使它的氣息再沁人心脾,它的最初作用也隻是為了掩蓋另一種氣味。從這種意義上說,香水代表著欺騙,真水則是君子坦蕩蕩的真誠。

真正的水沒有香味,因為它是簡單的,沒有複雜與繁冗。建築大師貝聿銘說過:“最美的東西是最簡單的。”曾被古人當作五大元素之一的水無疑是最簡單、最常見、最美麗的了。真水實在是一種超然物外的存在,它用簡簡單單來傲視世間的一切複雜與虛偽。

麵對塵世,麵對生活,還是做個純真與簡單的人吧。讓自己的心透明,它會讓周圍的一切都澄清起來的。也許透明的心像玻璃,容易破碎;也許透明的心像水晶,難以尋覓。但請不要懷疑,縱使生活中的虛假與欺騙再多,真人永遠不會被社會遺忘,就像林清玄說的:“倘若心在高點,我們從悲歡中也能看出美麗——最美麗的眼睛是流過淚的,最優越的心靈是經過憂傷洗禮的。”擁有人性、思想和情感,拋棄所有的粉飾和附加物,是生活的一種大智慧。

學會生活,請先學會純真與簡單吧,就像那沒有香味的真水一樣。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是一種現象,更是一種哲理。

“生活”二字包含了一種生生不息的活力,而“流水不腐”則揭示出了這種活力的更深層內涵。對於我們來說,時時運動,時時更新自我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更新自我,必須讓知識與信息流動。央視名嘴白岩鬆戲言,生活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若不讀書看報就等於自尋短見。的確,如今剛剛得到的信息很快就會成為明日黃花,但又不能不去了解它們,否則腦子將會成為一潭死水。

更新自我,必須讓觀念流動。其實知識的發展是在觀念與意識的發展下推動的,如果一個人的觀念不能及時更新,即使他了解再多再新的消息,也無法真正領會它們,自然也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成為生活的落伍者。《菜根譚》中有這樣的語句:“凝滯固執者,如死水腐木,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而延福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學會生活,請先學會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觀念吧,就像那流淌著的永不腐爛的水一樣。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一種無奈,一種現實。

這句話本是指人不能對別人要求太高,但我們可以把思維發散,將它當作“曲高和寡”的同義詞。在生活中,確實有那麼一些人,因為堅持了“清”而變得孤獨。

最近讀了畫家高更的傳記。自從走上藝術的道路後,高更一直窮困潦倒,顛沛流離,但他從未放棄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作為後期印象主義的代表,他的意識是超前的,沒有幾個人能理解他和他的作品。除了與凡·高等人惺惺相惜之外,高更幾乎沒有任何朋友,可以稱得上極清的水。他是孤單的,甚至是不幸的,但正是這種孤單與不幸推動了繪畫藝術的發展。

的確,世上的清水不會太多也不能太多,但社會需要他們。我認為,水還是不要太渾濁,人也要“清”一些為好,盡管可能因此失去朋友,但是會得到更多。

學會生活,有時候也需要清高,就像那沒有魚的清水一樣。

後記:李世民曾將人民比作水,《紅樓夢》中說女人是水做的,生物書告訴我們生命是在水中孕育的。這一切都是在揭示人與水之間的微妙關係。麵對環境汙染嚴重的地球,我們多希望看到青山綠水;麵對物欲泛濫的社會,我們多希望看到真水、流水與清水越來越多。

做一個會生活的人,就學著像水一樣吧!

生活、閱讀與寫作是三位一體的關係。人生百態的體驗、古今中外的博覽、精辟獨到的思考,彙聚在如水般流動的玲瓏剔透的文字中,不乏靈性的飄逸、思想的飛揚,更不乏個性的執著、理想的堅韌。“讀一本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用於此文也是恰當的。

失落的綠色

我生來就是一身翠綠,而我的千千萬萬的兄弟都與我一樣,不過有的像初春剛發芽的嫩草,有的像夏日河塘裏的荷葉。我們曾經占據著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被賦予無限的生機。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和其他五顏六色的朋友和睦地生活,直到人的出現。

我不知道身為綠色有什麼過錯,但我看到我的兄弟們在人類的銀灰色的工具前倒了下去。人們說:“我們不需要綠色,我們隻需要金黃的麥穗。”

我看到兄弟們在被人類造出的紅色的黃色的液體浸染的土地上掙紮,慢慢地枯萎。人們說:“我們不需要綠色,我們隻需要白色的紙張,黑色的石油。”

我看到兄弟們在已變成灰黑色的天空下喘息著,慢慢地低下了頭。人們說:“我們不需要綠色,我們隻需要紅色的長裙,紫色的大衣。”

我看到兄弟們在一點一點地變少,人們拿綠色換回了他們所要的白色、紅色,卻把我們拋到一旁,不理不睬。我時常回憶著過去,回憶著那美好的日子,但眼前殘酷的現實使我不得不中止我的回憶。

當像麥穗一樣金黃的沙漠逼近的時候,人們終於開始有所醒悟,但他們發現,找回我們是何等地困難。我們的家族還能像以前那樣壯大嗎?我不知道,但我充滿著希望,畢竟,我們綠色是希望、是生命的顏色。

本文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散文詩一般的語言,整齊的句式、流暢的語言,工整別致,而且富有氣勢;二是第一人稱的表達手法的運用,情感表達真切自然。讀來清新,給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