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
小路,彎彎的路,窄窄的路;彎曲延伸通向大道的小路。
再見了,陪伴我走過六年的小路,感謝你六年來的關愛和嗬護。
再回首,往事如夢;再回首,小路依舊。
記得剛進小學的時候,隻是一條光禿禿的崎嶇小路,顯得那麼孤獨,沒有人願意在這裏逗留太長時間,哪怕隻是片刻。
而我每天都會走在小路上,上學放學亦是如此。小路成了我親密的朋友。
我的喜怒哀樂,總是第一個告訴它。一年級下學期,我是第一批加入少先隊的隊員,我戴著鮮豔的紅領巾,在小路上雀躍,我把喜訊告訴了它,它也在為我高興歡笑。
考試結束,我考得很好,我帶著考卷又來到小路上,小路仿佛又在對我說:“不錯呀!繼續努力,可別驕傲啊!”
我犯了一個錯誤,流著悔恨的淚水來到小路上,向它傾訴我的滿心憂愁與痛苦。它似乎聽懂了,喚來一陣輕風,吹幹了我的淚水,我又仿佛聽到了它的勸慰:別難過,摔倒了,就爬起來,擦幹淚水,繼續努力,終會成功。做錯了事情,隻要及時改正,還是好孩子。人生的路上有風有雨,你隻要認真對待生命中的每一次磨煉,就會獲得最終的勝利。
我向我不可分離的夥伴傾訴著一切,在它身上,有我喜悅的淚水,有我懊惱的腳印,也有我成功的快樂。
多少次的成功、失敗、歡笑、淚水,小路都記著。
如今小路變了,石子鋪的小路變平了;兩邊是碧草叢叢,綠樹蔭蔭,紅花簇簇,小路變美了。小路的伴更多了。
啊,小路——我心中的朋友!是你把我送上一條更寬更廣,更加光輝燦爛的大路!
作者對小路可謂一往情深!它見證了“我”的成長經曆,是“我”人生路上的指路針;它分享著我的成功與喜悅,承載著我的痛苦與失落。“在它身上,有我喜悅的淚水,有我懊惱的腳印,也有我成功的快樂。”“多少次的成功、失敗、歡笑、淚水,小路都記著。”
路,在這裏,在作者筆下已不是普通意義下的路,它象征著的是一條人生之路,一條成長之路。
路
月光融融,習習的晚風帶著夏季特有的氣息輕輕拂過,為靜謐的夜送來縷縷涼意。
小明溫習完功課,便獨自出門散步。不知不覺地,他便走到了這一條熟悉的小路上。小路的確挺小,窄窄的徑道,兩旁密密匝匝的都是樹。晚風過處,樹葉輕曳,發出沙沙的響聲。從小,父親就帶著小明在這兒散步。小路使小明覺得溫馨而平靜。然而,此時此刻,小明的心並不平靜。
小明今年高中畢業,由於他一貫成績優異,工作出色,因此學校決定保送他到一所名牌大學國際金融係學習,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但是,就在下午,小明向老師表示,他想放棄保送,參加今年高考。
此時,小明的耳畔又響起了老師的聲音:“小明,你可考慮清楚,放棄保送,就得重新挑戰自己!”接著,又響起了好朋友的聲音:“小明,放棄保送,就得再熬兩個月,苦極了,你怎麼這麼傻呀!”
“我傻嗎?”小明自言自語著,腳下的路這時變得坑坑窪窪,原來這一段路,碎石子特別多,因此,小時候每走到這裏,父親就把小明抱起來走。有一次,小明非要自己走不可,一不小心摔倒了,膝蓋磕出了血,父親問他:“痛嗎?以後還敢走嗎?”小明忍住眼淚,倔強地答道:“不痛,以後我一定不會再摔了!”父親欣喜地誇他:“好小子,有誌氣!”
想到這,小明順腳踢開腳邊的一顆小石子。這條小路,現在走來那麼輕鬆,但這時候的他,所麵臨的將是一條由他自己選擇的更為艱難的人生之路。“我有勇氣走下去嗎?我能夠成功嗎?”他想著,將更多的石子一塊塊地踢開。
多少年來,生活賜予他一片坦途。從小學到高中,他一直成績優良,前兩次升學考試都是免試直升。但正因為如此,倔強的他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了。他深深知道,順境會消磨人的意誌,而生活的路一定不是平坦無阻的,沒有堅強的意誌,絕不能攀上理想的高峰。參加高考,會很辛苦,也會有風險,但能鍛煉人的意誌,使自己在激烈競爭的考驗中變得更堅強。路,雖然坑坑窪窪,但也應該自己走下去。
不知不覺中,月已西移,小明衝著夜空大喊道:“我一定要走下去!”此時,月光依然融融,忽然一陣晚風拂來,風中竟是兒時父親的聲音:“好小子,有誌氣!”
本文沒有炫目的辭藻,沒有造作的深沉,隻是平靜地記敘了小明放棄保送上大學的捷徑,而是選擇一條自己走下去的艱難的人生之路的心路曆程。從這取舍之間,我們可以真實地體會到小明的人生態度和思想境界。文章的心理描寫十分細膩、逼真,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構思行文的用心程度。
門的雜談
人類祖先本沒有門。
人為了防禦,才有門。
每個人都處於不是門外便是門內的位置,造物主竟安排得如此精彩。
外麵的想進來,裏麵的想出去。該進的進來,該出的出去;該進的未進,該出的未出;不該進的進來,不該出的出去。於是,進進出出,出出進進,無窮盡矣!
有些東西,本可一目了然,一旦被門隔著,就變得朦朦朧朧、虛虛實實,分外誘人。
門外本擁有一片迷人的雲彩,卻希冀踏進那深不可測的門內。哪怕是陰影,也會把它當作美麗的夢幻。門內本有溫馨的友情,卻去企盼門外渺茫的海市蜃樓。哪怕是廣袤沙漠,也說它是遍地黃金。其實,門內外有時也一樣美好,隻是人的好奇心太強,想像力太豐富了點。
有的進門粗野,還其本來麵目;出門衣冠楚楚,文明高雅。門內門外判若兩人。
有的門不該關的,終究關不牢。第一次農民起義打開鹹陽秦王朝大門,漢高祖又把它關上。世世代代,開開關關,關關開開,何曾停過?於是,門內門外糾纏了難分難解的恩恩怨怨,演出了長長的係列連續劇。武昌起義的炮火終於轟開了禦林軍把守的皇宮大門。
大門該關的沒有關好,這就成了百年近代史既屈辱又悲壯的一頁。鴉片戰爭,盡管林則徐、關天培等將領浴血奮戰,但最後還是不得不“門戶開放”。而後,有了《南京條約》、庚子賠償、南京大屠殺……中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門是自己造的,既拒人於門外,又把自己囿於門內的小天地。不讓別人看到你,看到你的什麼呢?
你無法看到別人,看不到別人的什麼呢!
或許“夜郎自大”、“井底之蛙”、“閉關自守”等成語運用因此而曆久未衰!
難怪“隨手關門”四字到處可見。怎麼看不見一處有“隨手開門”的呢?由此可見,中國人特別喜歡關門呢!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十一屆三中全會製訂的改革開放方針,給祖國和人民帶來繁榮昌盛和幸福。
當然,門戶開放了,也不容易。盡管新鮮空氣於人有益,但傳染疾病的蚊子蒼蠅也乘機鑽進來,黃色妖霧也會飄進來。所以,門戶開放的同時,也要裝上紗窗和消毒的設備。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是人類的夢想,但終將成為現實。
鐮刀鐵錘既然在1921年7月1日開始,28年後劈開了混沌天地的大門,也一定會啟開通向共產主義的大門。
從茹毛飲血的年代起,經過長時的、進步的、科學的、文明的撞擊,地球上的門必將被衝垮。那時,人類不再需要門,也不會再去造門。
既然是“雜談”,當然不會局限在“門”的本身。作者由曆史視角介入,讓門變成了時代更迭的旁觀者,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幅包羅萬象的曆史畫卷,看到了我們國家一路跋涉、走向繁榮的圖景。作者很聰明,充分發揮自己知識豐富的特長,旁征博引,把一扇普普通通的門寫得不同凡響,耐人尋味。
門
兒子說,家裏有兩扇門:一扇鐵門,一扇防盜門。母親說:家裏有三扇門。兒子問母親,母親隻是笑笑。
停電的夏夜,屋裏悶熱難熬,打開鐵門,外麵似乎有一些風溜了進來。母親說:“幹脆把防盜門也打開吧!”兒子問:“那樣安全嗎?”母親說:“不要緊。”果然,風大了許多,頓覺涼爽起來。
三人席地而臥,兒子偎著母親,母親靠著父親,竟都睡安穩了。
又是個停電的夏夜,父親出差未歸,屋裏依然熱得很,兒子吵著要把門打開,涼快涼快。母親說:“晚上外麵有壞人,把門打開不安全。”“那天晚上怎麼沒事?”兒子問。“那晚你爸在家,壞人不敢來!”盡管兒子哭著鬧著,母親還是關嚴了那兩道門。
這一夜,兒子哭了多久,沒人知道;母親手中的蒲扇搖了多久,也沒有人知道,隻是屋裏的燈很晚才熄,很早的時候便又亮了。
兒子漸漸長大了,上了高中。
一晚,正當兒子寫完作業,又停電了。兒子說:“把門敞開吧,興許有些風,涼快些。”母親說:“這不太安全吧,你爸又不在家。”兒子拍了拍胸脯:“怕什麼,有我呢!”母親看了看兒子,笑了笑。
盡管兒子呼嚕聲很大,但母親還是睡得很熟,因為她知道,家裏又多了扇門。
這隻是一個小故事,但是精彩、雋永,隻要你稍加留意,就能讀出文中“門”不一般的含義。
文章從開門這樣的小事映射出兒子長大的事實,兒了長大了,能為家庭遮風擋雨,成為一道安全的“門”。故事雖然簡單、短小,卻是妙趣橫生。可見文章的精彩與否並不在於文字的多少。
這層牆,早該推倒了
“給!”一本厚厚的《精美散文》啪地落到我的書桌上。我猛地抬頭,隻見媽媽正微笑著站在我的麵前,她那溫暖的眼神似乎在向我訴說著什麼。久違了,我的《精美散文》!我放下手中的筆,十分珍愛地捧起它,一頁一頁嘩嘩地翻動著,心也隨著書頁輕輕地顫動。記憶的小河泛起往事片片的浪花……
那是去年春季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的星期天照例被媽媽改成了星期七。我長時間地伏在書桌上,被ABC們纏得昏昏沉沉,就從我的秘密書籍裏抽出一本《精美散文》來鬆弛一下疲憊的頭腦。忽然,背後冷不丁地響起一個聲音:“嗯?《精美散文》?都快進初三了,你還有時間看這些閑書!”我不禁一怔,回頭瞥見媽媽陰沉的臉,嚴厲的眼睛冷冷地盯著我。她不知什麼時候潛入我的房間監視著我了。我剛要收起書,她一把奪過,不容商量地說:“別想再看了,我來替你保管!”書又一次被收繳了。我的心頓時覆蓋上了厚厚的冰層。“這也算什麼閑書?與那些大部頭的《三國演義》《水滸傳》根本就兩樣!你幹涉得太過分了!”我憤憤不平,向媽媽作出反抗。“與課本無關的怎麼不是閑書?什麼叫太過分?我就不該管你?你幾時硬了翅膀?”媽媽聲色俱厲,一連串的反詰透出一種專橫。我心煩意亂,緘口不語。“我還要問你,這書哪來的?你全是在浪費錢!不好好學習,盡看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成績垮了考不上高中,看你怎麼見人!”媽媽簡直是惱羞成怒,又一陣“狂轟濫炸”。我無可奈何,隻能默默忍受,又低頭伏在我的數學書上。她畢竟是生我養我的媽媽啊!
往後的幾天,媽媽像沒和我發生過摩擦一樣,照樣為我洗衣擦鞋,照樣為我端水盛飯,照樣陪我寫作業到深夜。但我總覺得好像與她隔著一層無形的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層牆越增越厚。轉眼進入初三,憑著多少個日子裏偷偷摸摸的閱讀積累和較好的寫作基礎,我參加市、省作文競賽,竟連獲了一等獎。前天早會時,在同學們雷動的掌聲中和羨慕的眼光裏,校長給我頒了獎,並宣讀了我將被市重點中學減分優錄的證書。我把捷報遞給了媽媽。她的臉上現出驚喜,我的心中卻泛起酸澀。當她撫摸著我的獎證,用激動的聲音勉勵我繼續努力的時候,我抓住機會,向她直陳心曲:“我看了那些《紅樓夢》《簡·愛》等名作,才邁出了今日成功的一步;隻啃那幾篇課文,就別談什麼輝煌。”媽媽笑了,笑得很燦爛,慈愛的眼光中折射出幾分歉疚。
現在,媽媽把這本《精美散文》送回到我手中,我真沒想到這股春風竟吹來得這麼快,將我心中堅硬的冰層融成涓涓流淌的清泉。這些文學作品的魅力,又重新織進了我的生活。我的手不停地翻動著,《笑》《雷雨前》都顯得那麼親切,相繼一閃而過。驀地,那篇熟悉的《推倒它》跳入我的眼簾,上麵一行行黑色的文字又燃起我激情的火焰:“你站在這邊,我站在那邊。我可以看見你,聽見你的聲音,卻怎麼也不能握住你的手,貼近你的心……那是一層很薄很透明卻無法不存在的牆……來,不要猶豫,用力推倒它……”
啊,這層牆,早該推倒了!我真想對媽說,更想對天下所有的父母說。
天下父母,說起來都是在為子女操心,可又有幾個是真正理解孩子的?而子女,又有多少會珍惜父母的愛?溝通不困難,隻是我們沒有用好方式。這樣的文章父母看了不會沒有觸動,那麼你也完全可以寫一篇文章給他們看,與他們溝通。因為作文能為你所用,能表達心願,能用以與人溝通。
心中築起一堵牆
教室外,呼嘯著的北風挾裹著密集的雨點撲打在牆上,啪啪地響。教室內,一場全能競賽考試進行到了白熱化階段。
考生們的思維縱橫馳騁在XY的陣地上,筆尖流淌出的沙沙聲淹沒在風雨的鳴叫裏。監考老師靜靜地靠在講台上的一張椅子上,仿佛在悠閑地觀看著無聲的決鬥。
小華使出了渾身解數,不停地揮動著筆,碎石鋪街般地把一串串黑色文字填寫在一道道題目下的空白處。
時間伴著他撲撲的心跳匆匆流逝。臨考試結束還有半個來鍾頭,他已得心應手地解答了前麵的所有題目。距成功隻有一步之遙了!他的臉上掠過一絲喜悅。他長長地籲了一口氣,信手將試卷向前推移一下,目光落在最後一道20分的題上。啊,這道幾何題似曾相識。——不就與前天老師提示過的那道極繁難的題目相類似嗎?其中要作好多條輔助線才能證得結果!讀完題目,他意識到了征服它的艱難。他全神貫注,冥思苦想,在草稿紙上畫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圖形。他的眼神卻一次又一次地流露出失望。試卷上始終留著最後的那片“開闊地”。他那鼻尖上沁出的汗水顯示出他內心的焦急。老師的提示在哪兒呢?他怎麼也回憶不起來。唉,偏偏又這麼重的分數,它幾乎決定了考試的成敗。他感到全身有些發緊,腦子裏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