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從南到北都適宜種植葡萄,所有大區都盛產葡萄酒,因此,意大利的葡萄酒品種和品牌都很多。意大利人喜歡喝葡萄酒,是家庭餐桌上頓頓必備的飲料,客人來了更是以酒相待。但是,意大利人喝酒的方式比較講究,一般在飯前喝開胃酒,又稱餐前酒,使人喝了能刺激胃口,增加食欲。席間視海鮮或肉類等不同的菜或飲白葡萄酒,或飲紅葡萄酒,餐後還要喝少量甜酒或烈性酒以助消化。席間一般不用烈性酒,更沒有習慣勸酒,因此,基本沒有酗酒現象。此外,意大利人還比較喜歡在開胃的軟飲料裏摻點烈性酒,在冰激淩上澆點白蘭地,就連最後一道咖啡也要摻上些酒,認為這樣喝起來吃起來才更有味道,與眾不同。
如果意大利朋友請你上家裏吃飯,客人可酌情帶些小禮物,如葡萄酒,甜食或巧克力,鮮花等,也可帶些有民族特色的精致典雅的小工藝品或紀念品。意大利人在安排座位時是一男一女叉開,有時還把丈夫與妻子分開。客人帶的酒、食物和甜點也可以馬上食用。禮物一般都習慣當場打開。如送鮮花,切忌不能送菊花,意大利忌諱菊花,因為菊花盛開的季節正是人們掃墓的時候,菊花是葬禮上用的。送花時要注意送單數。紅玫瑰表示對女性的一片溫情,一般別送;手帕也不能送人。
意大利忌諱“十三”和“星期五”,認為“十三”這一數字象征著“厄兆”,“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象征。現代人對“十三”和“星期五”的不祥預兆據說起源於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這一天羅馬教廷的教皇和法國國王聯合執行了一條對聖殿騎士團的秘密處決令。聖殿騎士們因為被說成是異教徒而被判處死刑,失去了他們長期以來所擁有的權利。基督教大長老雅克?德沐萊被捕,他死前受盡了折磨,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也有傳說認為是起源於基督教徒的信仰,即“十三”是最後晚餐中聚會的人數,餐桌上第“十三”位弟子是叛徒猶大。
意大利忌諱菊花。因為菊花是喪葬場合使用的花,是放在墓前為悼念故人用的花,是掃墓時用的花。因此,人們把它視為“喪花”。如送鮮花,切忌不能送菊花,如送禮品,切忌不能送帶有菊花圖案的禮品,意大利忌諱菊花。
如送其它鮮花時要注意送單數。紅玫瑰表示對女性的一片溫情,一般不宜送。
意大利忌諱用手帕作為禮品送人。認為手帕是擦淚水用的,是一種令人悲傷的東西。所以,用手帕送禮是失禮的,同時也是不禮貌的。
意大利還忌諱別人用目光盯視他們。認為目光盯視人是對人的不尊敬,可能還有不良的企圖。在與不認識的人打交道時,忌諱用食指側麵碰擊額頭,因為這是罵人“笨蛋”、“傻瓜”。一般也忌諱用食指指著對方,講對方聽不懂的語言,這樣做造成的後果將不可收拾。
此外,在參加宴請活動或接受邀請到意大利朋友家做客時,盡量在喝飲料、酒水、菜湯和吃麵條時不要發出聲音,否則,會被認為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在各種正式活動和交際場合,不宜在人前用手指摳鼻子和挖耳朵,在參加一些會議活動時,也不宜隨意脫鞋,這是社交場合的大忌。還有在入住旅館後,不宜在走廊大聲談笑。在公共場合也不宜大聲喧嘩。
與意大利人交往,洽談生意,首先應了解意大利的曆史和文化,了解意大利人的生活習慣、習俗與禮節,隻有這樣,才使我們的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
意大利人性格一般比較開朗、健談、熱情奔放。初次見麵談問題都比較直爽,單刀直人,不拐彎抹角。但南北方又各有所不同,北方人比較注意行為舉止,比較注意談吐,注重個人享樂,時間觀念較強。而南方人較保守,雖然性格開朗、人也非常熱情、但更注重傳統的家庭生活,時間觀念不強。總的來說,意大利人與地中海沿岸一些國家的人都有這麼一個特點,說話比較隨便,時間觀念不強,盡管這種現象在北方要好得多。
意大利人姓名的組成分為兩部分,與中國人的姓名順序相反,他們是名在前,姓在後。對初次見麵和不太熟悉的人,對長者、有地位的人-般用尊稱“您”,如稱呼他們的姓要在姓前麵加上“先生”、“女士”等用語,或加上“教授”、“博士”等頭銜,也可以不稱呼他們的姓而直接稱呼頭銜。在正式場合的講話或其它活動中提到時一定要稱呼全稱,即使不稱呼全稱也可以隻稱姓,但一般不宜直呼大名。隻有在家人、朋友和熟人之間才可以直呼大名。婦女婚後一般用夫姓,也可以用原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