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同胞還十分喜愛體育活動。每逢年節,都要舉行民族運動會。蕩秋千、跳板和摔跤是他們傳統的體育項目。足球和排球也是他們喜愛的活動。延邊是我國有名的足球之鄉。
冷麵、打糕和泡菜是朝鮮族人的傳統食品。此外,他們還有喜吃狗肉的習俗。“麻格裏”是朝鮮族同胞用來招待客人的一種家釀米酒,其味類似於漢族的黃酒。
二西北地區少數
西北地區也是我國少數民族的重或。他們大多集中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
也有一些分布於青海、甘肅等省。
(一)回族回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分布較廣的民族。除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是主要的聚居區外,全國各地幾乎都有回族同胞。
回族信仰伊斯蘭教,並因此而形成了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與宗教有關的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是回族的傳統節日。伊斯蘭教曆十月一日為開齋節。這天,回族的穆斯林均要沐浴盛裝,成年男女都要去清真寺參加禮拜活動。教曆十二月十日為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在這一天,回族群眾要宰殺雞、鴨、鵝或牛、羊等禽畜,用以招待來賓或分送親友。穆斯林則要到清真寺參加節日會禮,以示紀念。聖紀節是為了紀念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在這一天,穆斯林要先聚集在清真寺舉行紀念儀式,然後會餐。
回族人傳統的結婚儀式要由阿訇主持。婚禮上,阿訇先問新郎和新娘是否願意和對方結婚,待雙方回答願意後,阿訇書寫婚書、念古蘭經,並把紅棗撒在新郎頭上以示祝賀。最後由阿訇當眾宣讀婚書,婚禮即告結束。
回族群眾最主要的飲食習慣是不食豬肉,也不吃馬、驢、騾及各種野獸的肉,並忌食一切動物的血和自死之物。
回族人有著非常良好的衛生習慣,一般家庭都窗明幾淨。他們尤其重視水源衛生,凡是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允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洗衣或洗澡。
(二)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曆史的民族,他們主要聚居在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中,80%的維族人生活在南疆地區。
維吾爾族人見麵時,通常的禮節是把右手按在胸部中央,身體前傾並問好。維吾爾族素有“歌舞民族”的美稱。優美、輕快、熱烈的歌舞體現了維吾爾人熱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達瓦孜”即高空走大繩是維族人喜愛的一種體育技藝。它要求表演者具有嫻熟的技巧和超人的膽量。另外,維吾爾族人中間還流行著一種名叫“沙哈爾地”的傳統遊戲。這種空中轉輪遊戲一般在每年的春秋季節或舉行婚禮時進行。人隨著輪子的轉動忽高忽低,極為刺激。在節日或喜慶的日子裏,維族人常常以獨具風味的民族食品抓飯來招待客人。抓飯是一種用蔬菜、水果及肉類做成的甜味飯,因用手抓著吃而得名。此外,烤羊肉串更是維族人享譽天下的風味小吃。
(三)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主要分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少數分布於甘肅、青海兩省。
哈薩克族人能歌善舞,善於騎射。每逢喜慶的日子,哈族牧民們都要在草原上舉辦“阿肯”(意為民間歌手)彈唱會。彈唱會一般要舉行好幾天,其間還要舉辦“姑娘追”和叨羊、賽馬等活動。
哈薩克族的婚姻禮儀也很有特點。迎親的隊伍中不僅有新郎和他的同伴,還有新郎的母親。到了新娘家,新娘被關在一間帳篷裏,新郎進不去。這時雙方代表在帳篷窗口內外對唱,各自誇耀新娘和新郎。新娘到了晚上同親人告別後.出門而去,不再回頭看,以示一心一意跟新郎走。
哈薩克族非常講究清潔衛生。他們沒有席地而睡的習慣,主人的床不能隨便坐臥。哈族人喜歡衝洗、澆淋而不願用臉盆一類的器皿。哈薩克族人熱情好客,對於所有來訪者他們都會以禮相待。
(四)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
在日常生活中,塔吉克族人十分注重禮節,見到長輩要請安,親友相遇時要互相握手、撫須,即使途中遇到不相識的人也要熱情問候。男子行禮時,右手置胸前鞠躬,女子則雙手捫胸鞠躬。騎馬到塔吉克人家作客,不能在主人家門口下馬,而應慢步到氈房後再下馬。吃完飯後,要等主人收拾完餐具後才能離席。交談時忌諱脫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