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人的婚禮在女方家舉行。參加婚禮的女賓要把攜帶的白粉撤向牆壁以示祝福。塔吉克人認為白色象征純潔。婚禮上,新郎與新娘穿婚禮服,各戴兩個戒指,係兩條紅白長巾。婚禮由宗教頭人主持,誦經並向新人身上撒一些白粉,雙手各拿一塊羊肉給新郎新娘吃。這時,新娘抓起一把白麵粉往新郎身上撒去,婚禮到此結束。婚禮以後還要舉行賽馬、叨羊、歌舞等慶祝活動。三西南地區少數西南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最為集中的地方。在西藏及雲南、貴州、四川三省分布著十五個少數民族。其中,藏、彝、白、苗,侗等民族的人口已逾百萬。
(一)藏族
藏族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民族,西藏自治區是藏族同胞的主要聚居區。除此之外,鄰近的甘肅、青海、四川、雲南等省也生活著一些藏族同胞。在高山環境、遊牧生活、宗教信仰的共同影響F,藏族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和禮儀文化。
獻“哈達”是藏族最常見的禮節。在迎接賓客時,將潔白的哈達雙手托起,高舉過頭,獻給客人。送別親友時,則要敬酒、唱酒歌、碰額頭,以示眷戀與祝願。
藏族的節日很多。其中,藏曆新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藏族同胞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人們一般從藏曆十二月初即開始做各種準備,一直忙至除夕晚的團圓飯。藏族人的傳統
習慣是大年初一不外出,全家團聚舉行慶新年儀式。新年期間.各地還要表演藏戲、跳鍋莊和弦子舞,舉行角力、投擲、
拔河、賽馬、射箭等各種比賽活動。另外,雪頓節、沐浴節也都是藏族的傳統節日,每年都要吸引大量的藏民前往參加。
藏族人的婚俗也有自己的特點。藏族青年婚前社交較為自由,小夥子向姑娘求愛的方式是搶走姑娘頭上的帽子,幾天後再送還。若姑娘高興則收回帽子,若不喜歡則帽子也不要了。姑娘向小夥子表達愛情的方式是贈送隨身配帶的飾物,若小夥子願意則接受姑娘的信物,若不願意則拒絕接受。
(二)彝族
彝族是我國西南地區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省區,其中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彝族的傳統節日是“火把節”,一般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前後舉行。每逢節日,各地的彝族同胞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節日之夜手持火把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內容。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彝族同胞過火把節要歡度三天。各村各寨都要殺牛宰羊,吃“坨坨肉”。節日期間,男女老幼均要身著盛裝,參加各自的慶祝活動。男子的主要活動內容為摔跤、賽馬、鬥牛、鬥羊等,女子的活動內容為唱歌、跳舞或彈口弦等。著名的“阿細跳月”為節慶時常跳的一種舞蹈,男奏女舞,充滿了熱烈而歡快的氣氛。入夜後-慶祝活動達到高潮。人們排成長隊,舉著火把邊唱邊跳,在村寨和田野裏迂回行進,形成一條長長的火龍。火龍翻騰,時隱時現,十分壯觀。火把節的狂歡之夜也是青年男女結識、相愛的好時機。
在婚姻禮儀方麵,彝族人婚禮中有背親、摔跤和新婚之夜打鬧的禮節。婚期確定後,男方要提前三天到女家迎親。中午過後,迎親者將新娘背到屋外的草棚內為其梳妝打扮。然後女方家設宴款待迎親人員。當眾人酒足飯飽後,便開始摔跤,以示慶祝。
彝族飲食習慣以糧食為主,喜吃各種麵食,也愛吃鹽和紅辣椒。
(三)白族
白族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少數分散居住在四川、貴州、湖南等省。
白族人很講究禮節,稱呼人時往往在前邊加一“阿”字,以示尊重。訪友、探望病人一般在下午或晚上。為客人敬茶時不能斟滿。
白族人在生活中很有重“六”的習俗。在他們的觀念裏,數字“六”有尊重吉祥之意。相互饋贈都要以“六“為標準,如男方的訂婚彩禮無論是錢還是物,均需帶“六”字,否則會令女家不高興。
白族的飲食習慣與眾不同,他們喜歡吃酸、冷、辣的食物。凡請客或過年節時,無論四季早晚,第一道菜一定要涼拌酸味菜。逢年過節時,白族還喜歡吃生肉,稱之為吃生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