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體製改革2004年以來,北京市科委針對長期存在的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時代任務,開展了以“需求導向、主題引領、彙聚資源、領域支撐、示範引導”為特征的全麵科技管理改革。“需求導向”是實現科技管理理念的轉變,抓住社會需求與技術發展的結合點,以滿足需求作為科技工作的目標和衡量標準;“主題引領”是從促進首都實現各方麵建設發展目標而非實現單純技術目標出發,要求科技項目組織實施要與首都發展“掛硬鉤、出實效”;“彙聚資源”是從促進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和科研成果能夠在全社會得到實際應用出發,以科技項目為載體廣泛吸引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參與首都建設;“領域支撐”
是從首都重點發展領域的技術研發優勢出發,組織好重大科技項目中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先進適用技術的攻關與應用;“示範帶動”是從科技項目組織模式、方法創新的角度出發,帶動全社會形成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創新體製。
(一)主題計劃2005年,在現行科技管理體製的基礎上,市科委啟動實施了以技術領域為支撐、以經濟社會目標為引領的科技工作主題計劃。主題計劃改變了過去以單一手段、組織單純性技術研發項目的傳統做法,強調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通過項目、公共政策、財政資金、軟科學研究、社會智力、國際合作等多種手段的協同運用,實現大規模的資源組合,放大項目群體的集聚效應和外部影響,從而增加研究開發的強度,提高科技計劃的管理效能,在戰略層麵上解決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為獲取重大技術突破和社會經濟效益提供可能。2005年科委確立的主題計劃有八項,包括:“北京現代服務業促進”主題計劃、“科技條件服務首都建設”主題計劃、“應用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主題計劃、“科技進步促進區縣發展”
主題計劃、“北京重點產業技術競爭力提升”主題計劃、“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主題計劃、“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質量”主題計劃和“推進科學技術普及”主題計劃。在主題計劃的框架下,市科委不斷創新和完善科技項目管理方法。全麵引導企業介入,建立項目管理的“主持單位製”;較大範圍地開展科技項目招標,給企業參與科技項目提供公平機會;建立重大項目立項向企業征求意見機製;在科技項目管理、項目監理、項目成果應用等環節,也積極吸引企業參與。在2004年到2005年北京市科委組織的重大項目中,有60%是企業建議、承擔的。市科委支持以企業為核心聯合研究的科技項目經費比例,由2002年的33%上升到2005年的59.6%.
(二)科技項目招投標為提升立項的科學性和有效發揮項目的作用,市科委積極推進科技項目招標工作。從2003年開始試點到2005年的逐步完善,科技項目招標工作三年邁出了三大步,招標項目占項目總數的比例從2003年的5%,發展到2004年30%,2005年提升到50%.科技項目招標對於科技管理體製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招投標不僅使科技管理工作更加公平、公開、公正,便於人民群眾監督。更重要的是,招投標成為進一步提高科研工作質量和凝聚科技資源有效手段。通過公開征集項目,最大限度地整合了資源,如“針對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研究”一個項目就有116家投標。同時通過探索滾動支持等方式,找準政府投入的切入點,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好的效益。
(三)需求調研2005年9月,市科委在“需求導向、主題引領、彙聚資源、領域支撐、示範帶動”的科技管理改革思路的指導下,聯合相關委辦局、區縣,組織行業協會、研究、谘詢機構等單位,啟動了“‘十一五’時期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需求調研”.調研工作曆時近5個月,共有125家單位500餘人直接參與,調研涉及單位1500多家。最終形成了110份調研子課題報告,三個需求調研分報告和一個總報告,提煉出“十一五”時期北京市12個重大科技需求。調研工作使北京豐富的科技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有效對接,提高了各行各業特別是相關委辦局和區縣政府“依靠科技求發展”的意識,各單位摸清了“家底”,在各自的重點任務和科學技術之間建立了聯係,有助於提高運用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此項調研在北京是第一次。
(四)綠色通道為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在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拉動型向科技驅動型的轉變,2005年3月,市科委針對市區兩級政府提出的對於本部門、本區縣具有全局影響或者對全市有引導示範作用的需求建議,正式啟動了麵向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區縣政府的重大項目申報“綠色通道”.共收到13個委辦局、14個區縣政府科技需求立項建議47項,申請經費6億元。我委對這些建議,進行了認真研究,並按照規定程序和有關製度予以積極辦理,首批啟動19個項目(其中7個重點項目),安排2億元經費,2005年撥付1億元,組織科研力量,安排科技攻關。實踐證明,科技項目綠色通道工作程序的設立,促使科技工作能夠對我市發展當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快速反應,並且給予充分的關注和積極的組織落實,體現了全市一盤棋的思想和需求導向的原則,得到區縣和委辦局的充分肯定和積極響應。